首页 -> 2006年第9期

《暑假中的一件事》作文指导设计

作者:张达红




  一、引入,审题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谈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说说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写你们最喜欢写的事。写什么呢?请默读这段话。
  2.(出示本期作文要求)请看黑板,默读三遍以上。
  3.老师曾教过大家一个秘诀:每篇课文中都有几个重点句,每一段话中都有一两个重点词。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两个词吗?
  4.审题方法小结:
  反复多读至少三遍,
  找出一两个关键词,
  根据这两个词来决定写什么。
  5.在愉快的暑假中,你一定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比如学会了一样本领,到哪里游览,看了什么好书,与小伙伴做过的有趣游戏……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哪些事最让你难忘,按照这个要求,你可以写哪些事?
  6.学生闭目各自静静地回忆。
  
  二、学生习作观摩,选材
  
  1.孩子们,回到课堂上来吧。根据这样的要求,有两位同学也写了习作,你们想听吗?不过有个任务,要求边听边想一想,你还经历了哪些事?
  指名两生上台读。
  师板书两篇习作题目:灭蚊记余老师的红眼睛
  2.为什么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呢?因为小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说过的,都详细地写了出来,这样的习作内容就生动,就比较具体了。
  板书:做,看,听,说,想
  这就是经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很受启发,也许有比这更加精彩的经历。
  3.现在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当老师说“开始”时,你要在三分钟内写出你经历过的有趣的事,看谁写得多。注意每件事用一两个词来表示或概括,学会长话短说。
  4.小组四人交流,注意用一两句话说清自己所写的每一件事。
  
  三、教师现场示范作文,写具体
  
  1.你们讨论得可真热烈,老师也突然想到自己在暑假中经历的一件有趣的事,我很想跟你们交流交流。
  师: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一向是坑坑洼洼,上个月开始动工铺路。工人们挖的挖,掘的掘,可惜老天不作美,连续下了好几天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我骑摩托车的技术本来就不好,可这又是外出必经之路。这天我想了好久,终于硬着头皮冲过去,吱的一声,陷进泥里,弄了两腿泥,在一旁的民工哈哈大笑。后来,我用了一个好方法,就稳稳地过去了。呀,这真有意思啊!
  2.生评。
  3.师:为什么不吸引人?你们觉得要在哪里写得更加详细一些?你还想详细地知道哪些情况?
  生:老师当时是怎样为难的?想什么?
  生:老师当时用了什么好方法?
  生:这个方法用后你想到了什么?
  ……
  4.原来,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也是很容易的,分几段写具体。
  开头
  起因
  经过
  结果
  想法
  5.现在教师按你们的意见重新把这件事写下来,你们来看看如何?(师重述,生评)
  6.现在看看你回忆的几件事,哪件事可以像这样写得很详细?最有话说?
  
  四、生口头作文
  
  1.师: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大声地把你准备写的这件事说一说,要连续不断地说,说上两分钟,看看谁说得最认真。
  2.生大声自由地说。
  
  五、总结
  
  其实,你们刚才不断地说上两分钟,已经是六七百字了,如果写在文格纸上,要有两页多呢。下节课,我们写作文,要记住张老师教的一个秘诀——快写。
  对,一旦你动了笔,就要接连不断地往下写,想什么就写什么,有不懂的字可先留空,写完了再来解决。
  教后反思:
  这节作文公开课上得比较顺利,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与原来的设想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在评判我的口头作文时,几个学生都说得很到位,这些发言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一、精心准备才有精彩的生成
  先说我的准备。备课时我想,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呢?能达到什么目标呢?通过我的指导,让学生人人提笔有话可写,人人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没有谁在咬笔头,没有谁觉得没什么可写,这是目标一。至于学生写得如何,那就不是一节课所能解决的,这与学生的积累、底蕴、基础有密切关系,绝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就解决的。
  我们的指导又经常因为过细而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情况,一般的情况是,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几种事例班上的学生大都写得八九不离十。所以,除了人人有话可写,还必须达到人人写不同的话题,这样就要求我在策略上作必要的调整。所以,我摒弃了以往请学生逐个来说说自己有什么选题。这样很容易类同,也浪费时间,也很容易造成一大群学生成为旁观者,所以我采用人人思考,然后写在小纸条上,逼着学生去动脑,即使原本不太爱动脑筋的学生,在那样的氛围中,也会不得不想。这是目标二。
  第三才是如何写具体的问题。一是两篇有趣的学生范文,让学生在听中明白,哦,原来这就是具体;二是教师口头作文的修改,通过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就要把当时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尽可能详细地写出来。这也是个比较长期的目标。
  
  二、尊重规律,科学设计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
  1.每个环节设计都考虑到全员参与,全员主动参与。因为是大班,所以尽可能少地叫学生来个别发言。比如采用了快速思考并记下关键词的办法,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也排除了千人一面的可能。当每个学生都已独立思考得很充分时,又在小组里交流,让他们有互相启发完善的机会,这样的交流效果很好。
  2.多种形式多个角度的启发引导。每一个设计都有其目的。如这节课的学生静思(独立思考)、比赛(采用头脑风暴法,个人扩大选题范围选择最精彩的)、听同学的作文(选题及写详细的启发)、教师两次口头作文(明白写具体的好处以及怎样写具体)、学生自己口头作文(理清自己的思路)、小组交流(互相启发互为完善)。
  3.以话题为凭借,进行写作方法及良好写作习惯的指导。审题方法(三步走),个人选题(从可写的话题中选择最能写详细的),个人大声地口头作文及快速作文,为学生我手写我口打下基础。
  
  三、多读多练,功夫在诗外
  
  应该说,作文的功夫在平时。我想,如果一个人的作文满分为五分的话,那么,一分是在于指导讲评,两分在于阅读积累,还有两分是天赋了。如此说来,我们的教师只能提升他的那三分了。怎样提升呢?也许有一些策略,比如:第一,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带书看,传纸条。第二,每课进行一个小练笔。第三,每一期作文前要求大量收集类似题材的作文参阅。第四,作文前,提供范式,提供好词好句。第五,专门的一个表格,进行写作的反馈和鼓励。第六,在教室里开辟一个空间,进行作文展。第七,教学生学会自评作文、互评作文,让学生在互评和自评中互相学习。
  最为重要的是多读多练。鲁迅曾说,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无非是多读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