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为教学反思“把脉”
作者:王志民
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境界、历练教学艺术、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是自身专业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弊害的“润滑剂”,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是不断追求、成就名师的“催化剂”。可是,我在下校调研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倡导教学反思的“热潮”中,潜藏着一些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
为应付检查而反思——浅思
教学反思的对象应该是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现象的理性思索与深层探究。但是,部分老师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而去片面追求数量上的“达标”,把反思当作一种被动的外加负担(当然,硬性规定撰写教学反思的做法,有待商榷)。教师重描述,轻思考,只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录进行机械回放和简单再现,而没有深入剖析个别现象背后所揭示的教育哲理,没有挖掘个别现象中所蕴涵的某种普遍的教育规律,更没有追寻偶发现象所产生的必然根据,也就不能把感性思考提升为经验理论了。这种有反思之名而无反思之实的“浅思”,只能耗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磨灭教师的激情和灵感,使得老师们纠缠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上而逐渐产生职业倦怠。
为多出“成果”而反思——假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某些现象进行理性思考的载体,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个别老师由于对“成果”把握上的偏差、理解上的失准,而热衷于回放教学实录、描述教学过程、记叙课堂事件,把这些当作是对教学的反思。他们只知道教学反思要源于课堂,而忽视要高于课堂,只是在散文式案例描述的结尾部分,机械式地套用些不痛不痒、可有可无的理论阐述,根本没有思考的意愿和价值,没有反思的痕迹和效果,使得反思异化为无病呻吟的空洞泛言,因而这样的反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形似而神散”的“假反思”而已。
为引领“潮流”而反思——误思
教学反思是行动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在倡导教学反思的这股“热潮”中,部分老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存在着巨大误区,过分地强调撰写教学反思的功利取向。更有甚者,个别老师为了所谓的“标新立异”、“引领潮流”,而去凭空捏造一些“课堂教学事件”,再以理想化的时尚理论加以修饰和美化,完全不顾教学事件发生的客观依据,更不考究时尚理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这样的反思,更要不得,因为它是一种使人看起来慷慨激扬,深究下去却是漏洞百出的谬误之思。
对于在反思热潮中的诸如记流水帐式的案例描述、蜻蜓点水式的精彩赏析、空洞说教式的改进策略等“浅、假、误”的“病症”该如何“下药”呢?
一、案例描述——要真实再现
“真实性是教学反思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准。”好的教学反思,一定是真实的。真实的案例描述,才能有本真的课堂常态作支撑。教学案例的真实再现,让我们得以准确查找教学中的疏漏之处,合理汲取成功经验,科学总结失败教训,确定追求和向往的更理想的教学境界。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辙”的尴尬,感受“激情燃烧”的澎湃,借鉴“成功演绎”的艺术。尊重课堂、尊重本源,让案例真实再现,发现问题就有了深思的媒介,整改问题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案例,教师的研究与改进才有支撑,读者的赏析与借鉴才有价值。倘若是凭空捏造的案例,顶多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二、精彩赏析——要真情流露
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时常会有创造的闪现、灵性的碰撞、智慧的迸发。对于这些教学精彩部分的赏析,体现着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艺术感受能力。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要实实在在地思考哪些环节取得了预期效果并有待改进,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和与人分享,哪些突发问题令你措手不及并引发思考,哪些灵感迸发可以深入挖掘与总结升华。我们既要“赏”到课堂教学的精彩之作,更要“析”出精彩之作的来源,不断探究精彩背后所蕴含的更有价值的共性问题,不断挖掘促成精彩发生的内在规律,以期望让现有的精彩不断催生出更多的精彩,以让“零星之火”引发出“燎原之势”。因为只有源于对精彩教学的有感而发、由衷感慨和有理辨析的真情流露才是最有价值的反思。
三、改进教学——要真抓实干
教学是一种永远有缺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课堂教学背后都潜藏着值得商榷和有待改进的瑕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思课堂教学,透析遗憾之处,把握存在问题,畅想完美境界,就必须在改进教学策略上真抓实干。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作引领,提高教学素养,期待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要以实干的工作态度作保障,切实改进教学,享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比如反思“合作有效性”,就必须在“合作的指导和组织”等上下工夫;反思“对话教学”,就应该在“学会倾听与善于接纳”上动真格。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果仅停留在憧憬与设想,不去实践,不敢尝试、不愿探索,那永远也不能享受到真正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魅力。教学反思的实践价值和最终归宿也就在于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反映出的教师专业成长辨证融合的动态过程昭示:我们要以科学理论提高教育素养,以科学思维看待教学事件,以科学反思丰富个人积淀,让反思在执着与专注的精神引领下,朝着教育理想不断逼近,这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我想,凭反思提升经验,让经验促进反思,使经验多一点理性,让反思更加真实,愿我们以此共勉,共同走进“反思不止、收益无穷、进取不断”的广阔天地。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