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本功之一

作者:肖素红




  认真分析新课程理念,可以知道:研究学生、营造氛围、引导思维是现代教师的基本功。而研究学生是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试教”就是强调研究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方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某学段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一般心理特征与发展需求,同时必须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需求等,并以满足激发学生发展需求与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实质及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这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那么如何更好地研究学生,发展自己的专业呢?我们校本研究班的实践经验充分说明:自我诊断是研究学生,把握学生心理与发展需求,并在不断满足与激发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改革自己教学思路与方法,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功之一。
  
  一、自我诊断——“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研究学生,把握其发展需求并改造自己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我们校本研究班通过深入学校实践、认真感悟与提升,总结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意义:把握学生心理;满足并激发学生新的学习需求;营造学生团队学习氛围。自我诊断是实现这三点的根本途径。
  自我诊断通过观察、问卷、资料、访谈与座谈,从最普遍的现象与典型行为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学生心理,并理解其心理与发展需求,改革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来满足与激发学生的发展需求。
  去年10月中旬第一次去草桥小学,通过观察(以听课为主)与教师及学生的访谈,感觉到师生关系很紧张;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状态很不好。这是教师与校长感到头痛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普遍把原因归于自己以外的客观原因:学生差异太大,课堂教学很难顺利展开,课堂学习习惯不好等等。我们认为教师不能正确地进行问题归因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但不能强求教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要让他们自己逐渐意识到才能自觉改变工作方法与思路。于是我们在校本研究中,着重引领教师运用自我诊断。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行为),之后分析他们的作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访谈学生(强调教师是真诚的、与学生平等的研究问题)。然后将访谈中师生的共识、学生的建议与要求、教师思路的改变等进行座谈,让所有学生进行思考,发表意见等,使访谈效果巧妙地转化为教师教育场。
  到去年12月初,教师完成了第一轮自我诊断后,显得异常兴奋。有几位教师激动的说:“当了这么多年教师,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对学生的了解是多么少,之前我们的问题归因是多么主观!”“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经历,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基础等都是客观的,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一味的埋怨客观无济于事。我们教师所能做的是通过学生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原因,用改变思路与方法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我们只能尽量打好自己手中的每一张牌。”“我们必须在自己的试验田尽心耕耘。”……
  由此可见,第一轮自我诊断后,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基本上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有改革自己工作思路与方法的意识。尤其是有些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之后,确定自己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逐步树立问题(问题来于学生并以满足与激发学生需求为解决原则)为本的意识。而且大部分教师认为自我诊断对其专业发展非常有益,但是还不是很熟练,有一些技巧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尤其是访谈与座谈技巧)。
  为了巩固教师自我诊断意识与能力,我们在去年年底(寒假前夕)又引领教师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自我诊断。重点了解学生有哪些需求。学生的需求与建议唤醒了教师。例如老师应该真心实意的爱我们,不要像是为了完成任务;应该不断与我们交流沟通,显得很亲近,设计出符合我们年龄与知识特征的课而且要用我们的语言与形式呈现;对我们的回答与提问要进一步引导;应该让我们在每堂课上有所启发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与自己的学生促膝谈心,进一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建议确定自己下学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以课题研究方案的形式设计出来,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象征性的写个计划。很明显,教师进入了研究状态:研究学生、研究具体问题以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基本上确立了问题为本的思想。在这次自我诊断之后,学校每个教师都确定了自己下一步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并设计了研究方案。尤其是有很多教师把学生也纳入研究者(主要是征求意见)。
  几次自我诊断之后,教师感触更深更多了。有的老师说:“自我诊断使得师生关系和谐多了。他们能够理解我,我也能理解他们。”有的老师说:“自我诊断让我改变了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原则:从‘严师出高徒’到‘研究学生,了解与把握学生发展需求,满足并激发学生需求’为本。”还有的老师说:“自我诊断,了解学生心理与需求是我们改革教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依据。”
  可见,自我诊断不仅激发了教师研究兴趣,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使教师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意识、观念及工作方法与思路,并有意识地把自我诊断提升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方法论:在自我诊断中研究学生、把握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课堂教学、访谈座谈中引导学生思维。
  
  二、自我诊断——实现“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双赢的最重要方法
  
  自我诊断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师理解学生发展需求,改革自己工作思路与方法满足并激发发展需求,实现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标志。
  教师在几次自我诊断之后,就把与学生交流沟通,共同研究问题作为基本工作。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尤其是以与学生平等研究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不仅使师生关系一下子亲近了很多,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状态与学校效果。例如六年级班主任陈老师,以前坚信“严师出高徒”,对学生非常严厉,因而学生形容他们的关系是“猫”与“老鼠”,而严厉并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虽然学生上课安静了,但是还是心猿意马。运用自我诊断后,陈老师积极与学生访谈、座谈,按照学生需求、兴趣设计教学形式与内容。例如学生相互讲解疑难问题、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等。两个月之后,学生几乎粘上她了,并形容他们的关系是“老鼠”与“大米”。正是自我诊断以及自我诊断中形成的“老鼠”与“大米”的关系,使得这个班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王老师是新来的,刚开始可以说他怕学生,学生也怕他。运用自我诊断后,他就自己的语文教学问题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态度十分真诚。学生一下子喜欢他了,一有什么建议与要求就找王老师谈。有一个周末,王老师忽然接到班里几个学生的电话:“王老师,我们对您的×××有想法,想找您聊聊。我们就在您房子下面的超市门口,来接我们吧。”王老师非常高兴:一直僵持的师生关系终于非常理想的解决了,而且学生在他的语文课上非常积极,并给我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与要求,我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也改进了很多;他们的语文成绩比以前也好多了。
  ……
  总的说来,草桥小学在以自我诊断为校本研究根本途径与方法之后,教师、学生与学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职业知识技能向专业素质的转化,实现了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可以说,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基本功之一,也是校本研究的根本途径,是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最重要工作方法之一。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