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五


  周子昆尽量用公正的态度去评价项英,他希望项英在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拿出一个极其负责任的北移计划。然而,当他了解到下午军分会会议情况及最后的决定时,不免生出几许失望。

  12月29日晚,侦察参谋将一份侦察报告呈在项英面前:

  星潭、三溪地区发现40师方日英部大量部队。

  项英扫了一眼,不屑一顾:“一个小小的40师算得了什么,南线行动不变。”他在专心思考如何向中央报告。12月30日,李志高将拟好的行军路线图交给了项英,项英指示:请军分会成员及军长传阅,暂不报中央。

  1941年1月1日,在千家万户辞旧岁的欢声笑语中,项英终于起草了给延安的电报。

  毛、朱、王并胡、陈:

  最近情况与我们的行动:

  (一)自我抗议电后,顾即复电解释:并非改道,而是增辟道路;我又去电,要求主力经苏南,顾复电只允许一个团主力,其余仍经江北。

  (二)战区联参于31日晚,赶至军部,商量要求,意20万款10万子弹可办到,今又赶回泾县与顾商妥,明后日前来。

  (三)现彼方军队正在调动部署,尚未完毕,并增79师40师到太平旌德一带,其计划为封锁围歼我军,估计彼怕我先动。故事缓和。

  (四)铜繁江边增加两只兵舰汽艇,不断梭巡,少数人也不能偷渡。

  (五)我们决定全部移苏南,乘其部署未定即突进,并采取作战姿态运动。发生战斗可能性极大,我们如遇阻击,即用战斗消灭之,遇强敌则采取游击绕圈,至万不得已时,分散游击。

  (六)我们已不等其子弹款项,准备立即行动,一切准备完了。如中央有指示,请于明日(2号)最迟3号电告,否则,我们行动后,联络恐很困难。请转告周恩来、叶剑英。

  电报以新四军名义发出,即没提28日军分会会议这样重大的问题,更没提最关键的路线问题!

  项英在搞文字游戏,与中共中央开了个大玩笑!1941年1月3日,毛泽东、朱德联名致电叶挺、项英:

  你们全部坚决开苏南,并立即行动,是完全正确的。

  项英阅后,欣然提笔,在电文右上角批道:

  项已阅。请军长阅后,将此报内容,下达各团、教导总队及军直各部处。

  叶挺终于看到了非常有限的中央来电,然而,他却非常失望。

  中央复电已喻晓全军——军部的计划是完全正确的。

  §3

  1941年1月4日。

  清晨,项英比往日起得都早。在组织有关人员焚烧了一些文件后,他的目光又落在新四军《抗敌报》的长篇社论《临别之言》之上。就要离别这苦苦奋斗3年之久的皖南大地,他的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不禁想起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名句:“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窗外的苍穹,彤云密布,就要下雨了。这阴霾的天气给项英心头又笼罩了一层阴影。然而他来不及去整理此刻纷繁杂乱的思绪,也不想留连于“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种悲凉意境,只想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只想在这危机四伏的紧急关头,为全军带来一缕光明。

  他重新审视了一下行军路线序列,然后下达了两项指令:一、各纵队必须在5日拂晓前到达指定位置;二、叶、项、袁、周联合署名的《告皖南同胞书》要尽量多印,广为散发。

  下雨了,蒙蒙细雨中,成千上万的人从罗里、云岭、新村、白果树等地涌向新四军驻地,皖南人民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为新四军送行。群众杀鸡宰猪,家家摆开大小宴席,为即将离去的新四军战士饯行。一只小猪崽想躲过这场屠杀,但却没能幸免,它死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的屠刀下。老汉流着泪水对阻拦他的战士们说道:“孩子们,你们走后,国民党军队就要来抢粮抢猪,不如把它杀了,表表我们的心意……”老汉哽咽了,泪水与雨水一同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向下流淌。战士们再也抑制不住,风雨中,任凭泪水挥酒。战士拥着群众,群众拥着战士,千叮咛万嘱托,说不完的道别话,流不尽的离别泪,叙不完的军民情。

  皖南风雨骤,山川同一哭……

  下午6时许,皖南新四军部队告别了云岭的父老乡亲,低吟着“别了,三年的皖南”,散发着《告皖南同胞书》,在风雨中踏上了征程。

  军部将9000人马编成3个纵队,分三路进发。

  第1纵队为左路,辖原新一支队老1团和新1团,约3000人。傅秋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凌波任副司令员,王槐生任参谋长,赵希仲任副参谋长,江渭清任政治部主任,由土塘到大康王集中,通过求岭向榔桥行动。

  第2纵队为中路,辖原新2支队老3团和新3团,约2000人。周桂生任司令员,黄火星任政治委员,冯达正任副司令员,谢忠良任参谋长,钟德胜任政治部主任。由贡里到凤村集中,经高坦向星潭行动;

  第3纵队为右路,辖原第3支队之第5团和军部特务团,约2000人。张正坤任司令员,胡荣任政治委员,黄序周任参谋长,吴溪如任政治部主任。纵路部率第五团达章村、溪口和茂林附近地区集中,其特务团到铜山地区集中,准备控制樵山岭、大麻岭,佯攻太平,掩护大部队前进。

  军直属队及教导总队约1000余人跟随第2纵队行进。跟随军部机关一起行动的,还有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天地浑然一体,漆黑一片。部队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进。抵达章家渡时,一向平静的青弋江却奔腾咆哮、浊浪滔滔,猛涨的江水使预先架设的浮桥变短了。万不得已,先头部队奋力加长了浮桥。然而,不同建制的部队拥挤在桥头,叫喊声、器械碰撞声伴着风声雨声乱成一片。刚刚通过千把人,浮桥便断了。战士们徒步过河,在寒风中战栗,在冰水中发抖。

  风雨交加,天怒人怨……

  与此同时,国民党7个整师、8万余人,遵照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和第32集团军总司令兼前线总指挥上官云相的命令,正日夜兼程向新四军皖南部队进逼。

  1941年1月5日。

  经过一夜艰难跋涉,战士们又冷又饿,极度疲劳,40公里竟走了8个小时。天明后,新四军军部抵达茂林以南的潘村,第1纵队抵达大康王,第2纵队的老3团和新3团到达凤村,第3纵队的特务团到达铜山,5团到达章村、溪口和茂林附近。

  项英望着疲惫的部队,脸上布满阴云,军部北移第一天就碰上如此恶劣的天气,出师不利。于是他决定在茂林附近地区休整一天。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