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五 | |
|
|
第二天拂晓,6团指战员雄赳赳、气昂昂地向东进发。部队出发后,陈毅马上电告军部,请对6团东进给予追认。 叶飞率领6团东进时,不到500人。途中与无锡、江阴游击队合编,沿用当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头两仗就歼灭日伪军150多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这支部队突然插到上海西郊的虹桥机场,击毁了4架敌机。这一仗,使京沪线上的日本鬼子大为震惊。由于这支部队一面打击日寇,一面放手发动群众,人也多了,枪也多了。不到3个月,该团发展到5000多人,收缴的大量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茅山根据地,送往新四军军部。 6团东进的行动很快引起了顾祝同等国民党第三战区方面的注意,他们怀疑陈毅把茅山根据地的主力派出去了,猜测新四军超出了原定的游击范围,就让冷欣去追问陈毅。冷欣是江苏兴化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训练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冷欣担任第三战区苏南署主任,自己认为对新四军有所了解,但是,这次他没有抓到任何确凿的证据。冷欣左思右想,提出要陈毅派人到东路去联系。 陈毅一听,很高兴,说:派人东进,可以呀,但必须带电台,不然怎么联系呢?人少了不行,至少得去一个营。 冷欣连连摇头,说:那怎么行呢?冷欣生怕陈毅打着合法的旗号“越界”东进,只得放弃上述要求: 这年冬天,国民党投降、分裂的危险继续发展,顾祝同、冷欣等人不但进一步限制新四军的活动,还不断派遣武装特务袭击新四军的后勤供给,还利用苏北韩得勤的部队阻止新四军向江北发展。 为了巩固新四军第1、第2支队东进北上的辉煌战果,进一步推动苏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奉命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叶飞领导的“江抗”主力与丹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北渡长江,在扬州、泰州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至此,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1、第2支队不但人数增加,在江南站稳了脚跟,还造成了跨跃长江两岸,随时可以向苏北发展的有利态势。 新四军第4支队的东进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曲折。 以高敬亭为司令员的第4支队是新四军中人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支队。1938年春季,新四军江南各支队东进皖中时,连战皆捷,创造了继续东进、进取皖东的极好环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敬亭没有执行党中央关于“江北新四军向津浦路东敌后挺进”的指示,一度按兵不动。 中央决定派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到江北,说服高敬亭率部东进,同时把庐江、无为等县城的部分游击队和自卫军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在皖中地区抗击敌人。 但是,项英没有及时贯彻党中央的这个部署。 1938年11月10日,毛泽东发电报给项英,查问张云逸到江北之事。电报中说: 白崇禧已允新四军张云逸同志率一个营到长江 以北安徽境内活动,已否派去? 现在安徽中部最便利我军活动,新四军可否派 二个营至三个营交张云逸同志率领过江。 毛泽东不但要求新四军派部队到江北,还要多派部队。白崇禧允许张云逸带一个营到江北,毛泽东认为可以派二至三个营。这就是一种高超的战略远见。 为了贯彻执行东进方针,张云逸于1938年11月率领军部特务营到达江北无为地区,很快与国民党豫鄂边游击总司令廖磊建立了统一战线关系,庐江、无为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 这时候,部队应该大踏步东进了。然而,高敬亭却有意拖延。 驻扎在大别山的国民党桂系军队察觉到新四军的东进意图以后,自己千方百计向皖东伸展,又以种种手段阻止新四军东进,并企图把第4支队挤出皖东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再次要求新四军第4支队东进。 1939年3月,高敬亭不得不命令部队东进。但是,当部队进至合肥东北的兴众集中时,高敬亭又借故命令部队停止东进。高敬亭竟然带着手枪团和特务连返回出发阵地西蒋冲。 第4支队东进再次受到干扰。 高敬亭为什么这样做?历史留下了一个谜,因为高敬亭在两个多月以后“被错误地处决”。 历史也揭开了谜底。 高敬亭是河南省光山县堇店(今属新县)人,1928年春参加农民运动,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第75师政治委员、第28军政治委员(无军长)等重要职务。红25军开始长征以后,高敬亭奉命留下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使大别山上的红旗一直不倒。正是由于这些功绩,党中央把带领新四军第4支队的重任交给高敬亭。 但是,高敬亭缺乏全局观念,不愿离开大别山,不愿到交通发达的水网稻田地区作战,对党中央确定的“东进北上”的方针贯彻不力。高敬亭甚至把4支队当作个人资本,认为新四军是‘吃4支队的饭’。 按照常理,项英应该督促高敬亭执行“东进北上”的方针,谁知项英在对第4支队下达的要求中竟提出:军事上要控制津浦、淮南两铁路;不宜单纯扩大部队,不宜提出创造皖东根据地的口号等等。这显然是不符合“东进北上”的方针大略的。 4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江北的新四军。并由东南局和江南新四军抽调一批干部到江北。中央还明确要求,由新四军委派员主持成立江北指挥部。 那天一大早,叶挺同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等人一起离开了新四军军部,前往江北。那时候,日本侵略军在长江上设置了封锁线,叶挺等人是从新四军第3支队的活动地域越过日军封锁线,到达长江北岸的。 一路上,叶挺同大家一起夜行晓宿,有时步行,有时乘船,整整用了10天时间,才到达庐江东汤池。张云逸的临时江北指挥所就在东汤池。 在东汤池,叶挺组织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兼指挥,徐海东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兼政治部主任,这就为打开皖东抗战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5月9日,叶挺和张云逸一起前往西蒋冲找高敬亭。叶挺对高敬亭说:东进方针是中央确定的,你必须率领部队东进合肥、定远等地,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 高敬亭沉默不语。 叶挺说:你把第4支队的干部召集起来,我要讲话。叶挺的讲话实际上是对东进方针的宣传,也是一次东进的动员。听了叶挺的讲话以后,大家进一步理解了中央的方针,对执行东进方针进行表决时,指战员们纷纷举起了手。 高敬亭用眼光一扫,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举起了手。 高敬亭投了“东进”这一票,但心里依然不舒服。第4支队开始东进以后,高敬亭又瞒着叶挺和张云逸等人要第7团和第9团停止东进。第7团和第9团都是大别山的部队改编的,同高敬亭关系密切。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