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血肉长城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六五


  8点整,海军乐队奏出洪亮的进行曲,美国国旗高高飘扬,二百八十名各国战地记者,分布在“密苏里”号战舰上,准备记录这个非同寻常的时刻。8点15分,中国全权代表徐永昌上将率先登上甲板,随后是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的代表。各国代表排列在威严的十六英寸大炮炮筒的旁边。

  8点45分,首席受降官麦克阿瑟从将官室走出,跟随在他后面的是尼米兹五星上将和海尔塞上将。

  8点53分,日本降使乘一艘小艇停在“密苏里”号旁边。仪仗队停止动作,乐队静默。日本代表团团长重光葵外交大臣第一个走上舷梯,拖着一条假腿走上甲板。大家记得,他的这条腿是在“八一三”淞沪会战后被一名朝鲜志士炸掉的。他毕恭毕敬地摘下大礼帽。因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而知名的副团长梅津美治郎跟随其后。他们后面还跟着九名随员。

  9点整,签字仪式开始。麦克阿瑟走到麦克风前,用严肃缓慢的声调宣布:“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第一个签字的是重光葵。他瘸着腿走近签字桌旁坐下,在投降书上签字。梅津美治郎迅步走到桌前,站立着欠身签字。

  麦克阿瑟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交战各国签字。”他一连用了六支笔签字,其中有两支是中国代表给他的。有人揣测,他是为了多留几件珍贵的纪念品。美军魏瑞德将军和英军潘西凡将军陪同签字。随后,尼米兹代表美国、徐永昌代表中国签字,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等国代表依次签字。加拿大代表因没把字签在指定位置上,美方代表替他做了更正,并加以证明。

  全体代表签字完毕,麦克阿瑟宣布仪式结束,十一架超级堡垒B-29型轰炸机列阵飞过“密苏里”号上空,随后又有四百架飞机飞过。

  整个仪式历时二十分钟,在9点18分结束。

  第二天,9月3日,在炎热的南京,市民们一大早就手举彩旗,走上街头,燃放鞭炮。中国将在这一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

  中外来宾在8点半来到中央军校大礼堂,陆续签到入场。从轩门到礼堂通道两侧,每隔十步便有一面同盟国国旗,礼堂大门口的松柏牌楼上写着“和平永奠”四个大字。

  8点52分,日军投降代表冈村宁次等七人分乘三辆汽车,由王武上校导引到大操坪下车。此时,中外观礼人员和外国来宾,都已依席次坐定。礼堂正中央的长餐桌为中国军队受降席,对面设置一个较小的长案,为日军投降代表席,席后各有十二名士兵肃立。受降席与投降代表席的四周环绕着白绸。礼堂左侧是中国军队高级将领席和中国记者席,右侧是同盟国军官席及外国记者席。会场内外约有一千多人观礼。

  8点56分,何应钦率领四名军官入场,中外军官和来宾肃立致敬。盟军将领有美军的麦克鲁中将、柏德勒少将和英军的海斯中将等。何应钦在受降席中央就座,他的左边依次是海军上将陈绍宽和空军上校张廷孟,他的右边依次是陆军上将顾祝同和中将萧毅肃。

  8点58分,军训部次长王俊中将引导日军投降代表走出休息室,进入会场,到达规定位置立正,面向受降席居中端坐的何应钦上将,行四十五度鞠躬。何应钦欠身作答,命令他们坐下。日军投降代表分别就坐在投降席内,冈村宁次居中,面色惨白,肩头高耸,面向受降席上的何应钦。他一抬头,就可以望见会场上面的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国旗和巨型的金色“V”字胜利标志。

  冈村宁次左侧依次坐着小林浅三郎、今井武夫和小笠原清,右侧依次坐着福田良三、泽山春树和三泽昌雄。日军投降代表都身着军装,未佩军刀。

  9点04分,受降仪式开始。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呈交证明文件,冈村将证件交给小林浅三郎,呈递给何应钦。何应钦检视后,将该证明文件留下,将日军投降书的中文本两份,交由萧毅肃,递交给冈村。冈村起立,双手接受,小林在一旁为他磨墨。冈村极为谨慎地翻阅降书,一面握笔吮毫,用微微颤抖的手在两份降书上签字,然后从右衣袋中取出一枚圆形水晶图章,在签名的下端盖印。冈村签字、盖章后,令小林将降书呈递给何应钦。

  小林将两份降书送到受降席前,双手呈递给何应钦。何应钦检视后,在日军的降书上签名盖章,将其中一份令萧毅肃交付给冈村。冈村起立接受。何应钦又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的第一号命令连同受领证,递给萧毅肃转交冈村。冈村在受领证上签字盖章,并将受领证交给小林送呈何应钦。至此,何应钦宣布日军代表退席。日军代表在王俊引导下离座,向何应钦一鞠躬,然后退出礼堂。整个仪式也是历时二十分钟。

  随后,何应钦即席发表广播演说,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已于本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

  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内隆重举行。国民政府新任命的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上将主持受降。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向陈仪递呈了投降书,标志着驻台湾的十六万九千名日军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

  陈仪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政府全权之下,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宜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中国人民把这一天视为国耻日。半个世纪之后,随着抗战胜利,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向日军发动大反攻作战,是从8月12日开始的。这一天,晋察冀军区所属各部队,迅速逼近各指定目标。冀察军区第一军分区和第十一军分区的部队,以及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和冀热辽军区第十四军分区的部分部队,由冀察军区统一指挥,从东、西、南三面向北平逼近。

  第十四军分区的一支部队在8月20日攻占了通县飞机场,另一支部队攻入顺义县城,经一夜激战,歼灭五百多名日伪军,然后掩护民兵破坏了从古北至通县的铁路。

  第一军分区和第十一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向北平攻击前进,推进到长辛店和丰台附近。第十军分区的一支部队开到南苑等地。至此,构成了对北平的包围。

  在进军北平的同时,冀中军区集中十三个团的兵力,于8月19日夜以天津为主要目标,对北起杨村、南至唐官屯的地带发起进攻。第九军分区一个团攻进了天津火车站。

  与包围北平和天津相呼应,冀察军区第十二察蒙骑兵支队北上接应南下的苏军;两个团的的兵力攻击张家口的日军,切断了日军东逃的铁路。随后,第十二军分区主力向张家口开进,收复了张家口及万全县城,歼灭两千多名日伪军,缴获一万多支步枪、二十多挺轻重机枪、五十门炮和大量军用物资。

  冀热辽军区的一支部队,分别从兴隆与围场两地出发,合击承德;另一支部队从冀东区北进平泉、凌源和赤峰,两路大军会同苏军消灭了热河境内的伪军,接受了兴隆的伪满洲国军两个旅、七个“讨伐”队和青龙的六个“讨伐”队的投降。9月23日,沦陷十四年的热河省获得解放。冀热辽部队主力北进后,留在冀东区的部队连克县城十一座,9月1日收复华北重要港口秦皇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