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血肉长城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二二


  在守军全线溃退的同时,日军以优势兵力和猛烈炮火占据先机,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和平陆等县城,以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14日以后,日军继续封锁渡口,在中条山区围攻中国军队。留在山区的守军损失惨重,只能化整为零,分别突围,向太岳山区、吕梁山区和黄河南岸转移。日军完成了对中国守军的内外侧双重包围。

  在中条山战役中,毛泽东多次向八路军总部指示:“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华北各地八路军主动出击,袭击南三角区的日军,截断了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和白晋路等日军的交通线,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在八路军掩护下,唐淮源军和范汉杰军等部队残部,在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和新安一带整顿。刘戡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从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九十八军一部在武士敏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赵世铃军向浮山和翼城间转进。裴昌会军主力在道清铁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了几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驻中条山的中国守军,大部分退出中条山地区,转向日军背后攻击。21日,战斗停止。

  中条山会战,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伤亡四万两千多人,被俘三万五千多人,丧失了中条山及其附近地区的大片国土。日军仅以一比二十的极小代价“扫荡”了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占领了威胁洛阳、西安及陇海路西段的“桥头堡”。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惨败,成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但它却检验了几年以来国共合作的效果及军事上的协调。

  5月份,蒋介石为了掩饰自己的部队在中条山的失败,造谣污蔑八路军不配合作战。周恩来于5月21日致信《大公报》,列举大量事实,驳斥各种谣言,指出一周前晋南白晋公路一段就是在第十八集团军部队袭击下而停止通车。周恩来声明:“我们一向主张团结抗战,而且永远实践团结抗战。”他表示:“只要和日寇打仗,十八集团军永远不会放弃配合友军作战的任务,并且会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他要求《大公报》将这封信向读者公开。23日,《大公报》全文发表此信,一时轰动重庆。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致电周恩来,说“写得很好”。

  在日军发动豫南战役的第二天,西尾寿造和多田骏一起,指挥日军犯下了又一宗大罪。1月25日,在河北省丰润县,日本军官佐佐木率领部队,在拂晓前突然把潘家峪围得水泄不通。天色微明时,几个村民去赶集,在村口被日军打死。

  日军开进村庄,挨门挨户抓人,把村民们集中在村子西头的大坑里。潘德瑞的老母不愿离家,日军把她劈成两段。

  村民集中以后,日军首先杀掉村长全家,要人们指出谁是共产党员,说出八路军的去向。一千多名男女老幼怒视日军,都不开口。日军从人群中抓住一名青年,要他说话,青年痛骂日军,立即被砍死。

  日军又拉出几名妇女,还是得不到口供。日本兵举起屠刀,将她们砍死,将一个孕妇的肚子剖开。接着,日军往三十多个人身上浇汽油,其中包括潘世良七十多岁的祖母。日军点燃汽油,逼着身上着火的人们往山上跑,同时开枪射击。

  日军又从一千多人中拉出三十多名青年妇女,拖到白薯窖里侮辱,然后把玉米秸填进地窖,放火焚烧。窖里传出怒骂声和惨叫声,三十多名妇女被烈火烧死。

  天大亮时,手提战刀的佐佐木说:“好了,好了,日中亲善,到村中大院有出好戏让你们看。”

  日军把村民们赶进潘家大院,四周是坚固的高墙,院内铺着厚厚的玉米秸、茅草和松枝,围墙上架好了机枪。日军首先用刺刀刺死挣扎反抗的小伙子和几名妇女,接着用机枪扫射,还把煤油泼在玉米秸和树枝茅草上点火,霎时火光冲天,烟焰蔽日。

  村民们奋起反抗,潘国生和四名青年趁浓烟遮住日军视线,从烈火中冲出来,抢过一挺机枪,但不会使用,被日军一阵乱枪打死。潘树密的老母亲在人堆里捡起日军掷来的冒着白烟的手榴弹,奋力反扔回去,炸死三个日本兵。

  村民们满身是火,在院内怒骂,妇女和儿童在哭叫,但很快被烈火吞噬了生命。最后,潘善续等人奋力冲到门边,把守门的日本兵眼睛打瞎,撞开大门冲了出去。另外有三十多人在日军放火时逃进院内东面的一所平房里,用米罐等家什顶住门,拿起家具准备和日军搏斗。幸亏烈火没有烧毁这座房子,这三十多人才得以死里逃生。

  傍晚,火势借风蔓延,潘家峪成为一片火海。

  日军这次血腥屠杀,共烧死和残杀潘家峪民众一千零三十五人,其中妇女和儿童六百五十八人,有三十多户被烧尽杀绝,烧毁房屋一千一百多间。

  潘家峪惨案,是日军在华北平原暴行的一个缩影。由此可以看出,华北民众和抗日武装,是处在何等残酷的环境中,中国人在敌后的抗战,付出了何等惨烈的代价。

  潘家峪惨案震动了冀东。当地的八路军立即捐款,为受伤的同胞进行救治。丰滦迁县政府派人前去慰问并主持公葬仪式。幸存的人们中,有三十多名青年组织成“复仇队”,拿起刀枪,投身抗日前线。

  1941年初,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根据党中央指示,除部分队伍留在山东南部继续战斗外,领导机关从鲁南转移到沂蒙和滨海地区,与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靠拢。日军立刻感到了山东根据地发展对他们的威胁,“清剿扫荡”的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2月份,津浦路西的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两个连,在反“扫荡”中,为掩护领导机关转移,和十几倍的日军奋战几天,消灭日军将近一千名。日军施放毒气,两个连的战士全部光荣殉国。

  这年冬天,日军动用五万重兵“扫荡”沂蒙山区,历时两个月。八路军主力避开日军锋芒,从内线转入外线,使日军合围扑空。当日军兵力分散时,部队又秘密回到中心区,伏击和截击日军,十天打了七仗,歼灭几千名日军。

  11月,五千名日军合围博山东部的马鞍山,八路军的一个排和日军奋战两天,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刺刀和枪托与日军拼命。日军蜂拥而上,排长用最后一粒子弹自尽,战士们高呼“宁死不做俘虏”,一齐携枪堕崖,英勇殉国。

  这年夏天,回民支队的敌后抗战,也进入艰苦阶段。他们回到子牙河两岸,马本斋熟悉这里的地形和民俗,又善于指挥作战,常常给日军山本联队以突然打击。山本屡屡吃亏,对他恨之入骨,不择手段要消灭回民支队,或逼迫马本斋投降。

  山本下令,一百人以下的队伍不许出据点,免遭马本斋打击。又给马本斋写信,许以荣华富贵,劝他投降。马本斋的答复是放话出去:“八路军不杀俘虏,只要山本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保证留他一条命。”

  一天深夜,日军从五个据点出动一千多人的兵力,突然包围马本斋家乡献县东辛庄。第二天清晨,日军将全部村民驱赶到清真寺门前的草坪上,用机枪和刺刀逼迫村民指认谁是马本斋的母亲。村民不供,日军就灌辣椒水,用火烧,用枪刺挑。马本斋母亲目睹受难村民的惨状,不忍乡亲们为她流血牺牲,愤然高喊:“我是马本斋的母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