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血火海洋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七 | |
|
|
当时,因受到地域的限制,中国的皇帝都认为华夏土地是地球的中心,其他都是边缘。但西方人因买不到中国的丝绸而把中国视为地球的边缘。从汉朝起,由于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中国的丝绸、瓷器在世界各地已经很有名,特别是中国丝绸柔软而光亮,轻盈而华丽,是西方宫廷王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而这时的汉武帝也极欲宣传中国的皇权和富有,便不遗余力地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他即位期间,曾7次巡海。在巡海期间,他不仅邀请各地来朝的外国商人同行,而且还赏赐他们大量的金银财宝、丝织锦缎。 经过汉武帝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他晚年的时候,终于沟通了我国北起丹东、南至广西北仑河口的南北沿海大动脉。同时,还开辟了广东番禺、徐闻、合浦经南海通向印度、斯里兰卡,山东沿海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的两条主要航线。当时的中国造船业相当发达,仅“高十余丈、旗帜其上,甚壮”的楼船就有数千艘。 汉代造船业的发展,为统一沿海、征伐朝鲜、进兵海南,建立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秦王汉兴时,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吞并象郡、桂林,自立为南赵武王。汉初,朝廷因无力南顾,即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借以稳住东南地区的统治。汉武帝时,南越太后和南越王上书朝廷,表示愿意归属汉朝,撤除割据边防。南越丞相吕嘉起而反对,杀南越王母子及汉使,拥立建德为南越王,与汉对抗。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发楼船军10万,讨伐南越。经过连续激战,攻破番禺城,一口气把叛军赶到了海里。吕嘉等人乘黑夜入海逃遁,后被水师追获,汉武帝一举平定了南疆。 汉时楼船坚固,水师强大,真可谓大军所指,势如破竹。当汉武帝攻打南越时,闽越王余善对中国汉王朝阳奉阴违,心怀二意。迫于汉水师的强大,闽越王派水师8000人随汉军南征。但当兵至揭阳时,他借口风涛汹涌,停军不前,暗地里却与南越通报兵情。汉军平定南越后,主爵督尉杨仆拟杀一个回马枪,顺道平定闽越,但被汉武帝制止了。闽越王得知后,便公开叛变,发兵豫章、武林。这下子汉武帝有了借口,他立即下令横海将军韩说率水军出兵浙江慈溪,千艘战船浮海南下,从海上断其闽越退路。同时,楼船将军杨仆出兵武林,汉水陆大军分道入闽越境内。兵临城下,闽越人杀死余善后投降。至此,东南沿海全部统一。 当时的朝鲜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被燕国统治,秦灭燕后,划归辽东管辖。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率众军入朝,不久便宣布独立,成立了卫氏王朝,断绝了与汉的往来,并切断了中国与日本的海上交通线。汉武帝时曾派使去交涉不成,便决意同朝鲜兵戎相见。 不过,这一仗打得可不轻松。汉武帝发兵5万,一路从烟台渡黄海入朝,一路出辽东,进而合击。杨仆的7000人首先渡海,在朝鲜的南浦河口登陆,单独发起攻击,但显然势单力薄,难以攻下城池。援军到达后,又因内部发生用兵分歧,一直未能形成攻城合力。直到公元前108年,汉军才重整旗鼓,挥师攻城。就在即将攻下之时,朝鲜宰相杀死右渠,出城投降,朝鲜遂告平定。 汉武帝在朝鲜地设立四郡,归属汉朝版图。 强盛的汉代把中国的造船和水师推向了第一个高潮,汉武帝功不可没。 4. 鉴真和尚六渡日本,面向祖国而逝。古泉州云帆高挂,四海商贾汇集。忽必烈两次跨海东征,只求与夷人修好。元军南渡爪哇国,无功而返。 我国历史上的唐代,被称为大唐、盛唐,不是没有理由的。那时候,不仅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十分频繁,而且造船业和海运业也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在内河船舶中,长二十余丈、载六七百人的船只已经很普遍;海船更以其高大、性能卓越而著称于世。一位到过印度、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一本书里写道:“中国唐代的海船特别巨大,抗风浪的能力强,能够在波斯湾里畅通无阻。”他还着重写道:“唐代中国帆船体积很大,吃水太深,不能直接进入幼发拉底河口。”由此可见,唐代海船竟然大到连波斯湾第一大河都进不了的程度。 唐代建造的船舶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长期演进形成的我国独特的风帆形式,另一方面造船采用的水密隔舱技术,可以说是世界造船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1973年在江苏出土的唐代木船实物,内部共分为9个水密隔舱。水密隔舱不仅使船壳的强度和抗沉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可以增加桅帆,提高风力推动效果。 大唐盛世已被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描写,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国泰民安,歌舞升平。强盛的国力、富庶的经济、先进的科技、灿烂的文化,必然导致统治者寻求海外的通商贸易,煊赫国威。同时,海外各国由于倾慕世界东方帝国的旷世盛景,也屡屡派使远航而来纳贡学习。阿拉伯帝国就是其中之一。 阿拉伯帝国是与唐王朝同时崛起的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西方帝国,阿拉伯民族又是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从公元651年到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帝国就派出过39个使团来中国交流学习,大大促进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那时,日本还不是海外贸易国家,虽然遣唐使“贡有万物”,但贡物无非是少量的琥珀、玛瑙和一般的银器等,唐使遣日的礼物多以黄金、丝绸、瓷器为主。中国的皇宫里自古以来就什么都不缺,所以中国的皇帝根本就没有摄取外国资本的意识,大规模的对外交往也只不过是出于炫耀的目的。从唐太宗到唐文宗的200年间,中日使者来往15次,每次都是200人左右。日使来朝是以学习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为目的的,唐使去日本则是传播华夏文明的。最被中日称道的使者则是鉴真和尚。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