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血火海洋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七 | |
|
|
31日中午,天气突变,风雪大作,气温急剧下降,日本联合舰队被迫停止进攻,撤进荣成湾避风。这本是北洋舰队最后一次有利战机,但又被丁汝昌错失,他把舰队的生存寄希望于陆上援军的解围。但仅隔一天,威海卫城和北帮炮台群就落入敌手,北洋舰队陷入了孤军无援的境地。 2月3日,天气转晴,日军联合舰队开始对刘公岛、日岛实施攻击。同时,日军利用已经修好的南帮炮台向威海港内轰击。中国海军官兵沉着应战,先后击伤敌舰2艘,激战一整天,敌舰未能接近港口。第二天,日军10艘鱼雷艇沿南岸前来偷袭,被北洋海军的监视艇发现并给予坚决阻击,敌鱼雷艇毁1艘,伤2艘。 日军要想得手,必先攻下“定远”、“镇远”两艘巨舰。2月5日清晨,日军的9号鱼雷艇突破防御冲进港里,用鱼雷击中了“定远”舰。“定远”舰受伤后,在附近浅滩搁浅。天亮后,日军舰队分别进攻海湾的东口和西口,均被守军击退。但日军采取佯攻战术,多次偷袭得手,“来远”、“威远”、“宝筏”等舰艇先后中雷沉没。 在北洋舰队消极防御、屡屡受挫的情况下,日本海军于2月7日7时30分发起总攻。日军纠集了23艘舰艇,一路攻击刘公岛,另一路与占领的南海岸炮台夹击日岛。北洋舰队将士顽强抵抗,先后击中敌舰4艘。日岛炮台上的清军水兵前赴后继,重伤不下火线,连续击中日舰2艘,击毙击伤敌军15人。日军展开疯狂反扑,集中舰炮猛轰日岛炮台,造成弹药库被炸,大炮被毁,清兵奉命撤回刘公岛。 在中日海军激战之际,北洋海军的“左队一”号鱼雷艇管带王平率领10艘鱼雷艇、2艘汽船冲出西口突围。日军舰队以为北洋海军要展开决战,迅速整理队形准备应战,岂知王平率艇转头就往烟台方向逃跑。日军发现后,遂派出第一游击队的快艇追赶。结果,这13艘鱼雷艇和汽船有的触礁,有的被击沉,全部被歼,只有王平等少数人侥幸逃生。王平逃到烟台后诡称是奉命突围冲击。日岛、刘公岛尚在,北洋海军舰艇已经尽失,使李鸿章最后保铁甲舰的愿望也随之破灭。 而这时的刘公岛上,正上演着一幕幕惨烈的悲剧。2月8日夜,日军一方面派特工炸毁东口拦障,封锁港口,以防北洋舰队剩余船只突围,并继续向港内军舰轰击,大有黑云压城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连日苦战,北洋官兵疲惫不堪,加之伤亡剧增,粮食弹药得不到补充,部分人员发生动摇,各舰水兵跪求丁汝昌放其生路。丁汝昌答应道:“若十七日(公历11日)救兵不至,届时自有生路。”在舰上的洋人也劝丁汝昌投降,被丁严词拒绝。第二天,日联合舰队再次发动攻击。丁汝昌率“靖远”、“平远”等舰驶至日岛附近,以炮火还击,以示战死报国的决心。正当他在“靖远”督战时,被日军占据的炮台发炮击中,“靖远”舰船头下沉。丁汝昌和“靖远”舰管带决心与舰共沉,但被水兵拥上汽艇转移到刘公岛上。当夜,丁汝昌下令将已受伤的“定远”舰自爆。“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舰毁后悲愤自尽。 2月10日,日军继续实施海陆夹击,但北洋舰队已无力抵抗,少数败类在外国雇员和营务处提调牛昶炳等人的煽动下闹事,要求丁汝昌率部投降。丁汝昌已无法控制局面,他召集洋员和水陆军官商议办法,众人默默相对,无计可施。丁汝昌见大势已去,便下令同时沉船,但众人怕沉船会激怒日军,竟无人从命。11日9时,日军海陆夹攻刘公岛,守军仍奋力抵抗,先后击伤“天龙”等多艘敌舰,击毙“天龙”副舰长以下官兵多名。但是,北洋海军弹药将尽,又得到山东巡抚李秉衡已逃往莱州的消息,援兵希望已绝。丁汝昌主张率舰突围,诸将不应,几次令人去炸“镇远”舰也无人动手。丁汝昌遂自尽报国,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镇远”舰代理管带杨用霖也随之殉节。 2月12日,牛昶炳伙同外国雇员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军乞降。14日,牛昶炳等人向日军交出了官兵名册,并签订了降约11条。至次,清政府花费巨额白银,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月17日,大雪纷飞,寒风凛冽,被卸去舰炮的“康济”号训练舰载着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杨用霖、戴宗骞、沈寿昌、黄祖莲等人的灵柩及海陆官兵和洋员千余人,凄然离开已经陷落的威海卫港,驶向烟台。一路上,悲切的呜咽声和汽笛的哀鸣声回荡在沧茫的海面之上。 北洋海军的覆没,最终铸成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结局。两个月后,李鸿章奉命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5. 一纸条约满纸泪,全权代表屈膝“春帆楼”。外国列强瓜分中国如渔市竞价。清王朝被送进历史的垃圾堆。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出张荫桓、邵友濂为议和大臣赴日谈判。日本政府蛮横无理地拒绝承认他们的“全权”资格,对张、邵二人恣意侮辱,拒绝和谈,并用强制手段将清政府代表驱逐出境。日本声言,必须派“素有硕望”的大员前来,才可议和。日本所说的大员就是北洋大臣李鸿章。 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从天津乘船到日本的马关议和。谈判中,李鸿章乞求日本人为清政府“稍留体面”,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竟以战争再起相要挟,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对日本提出的各项条款说“允”或“不允”这两句话。日本暴徒甚至在李鸿章回旅馆途中用枪袭击他,伤其左眼下角。国际舆论实在看不过眼,纷纷谴责日本,而李鸿章却卑躬屈膝地扎着纱布,眯起另一只眼,于4月17日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诸岛与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驶入内河等。这样一个极不平等的条约,竟也得到清廷的批准。但是,沙俄不干了。 沙俄早有吞占中国辽东半岛的野心,没想到竟让日本人早早地得了手。十分恼火的俄国人纠集法、德等国进行干涉,日本被迫放弃辽东,但再向中国勒索“赎辽费”3000万两。清政府无力支付这笔相当于三年全部财政收入的赔款,除向人民搜刮外,又大量借贷外债。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