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军婚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七


  饭简单,吃得就快。午饭也吃完了,赵国平抽上了赵大同递上的卷烟。

  赵大同的话一直不多。待赵国平起身告辞时,他像是下定了决心,说:"妈,国平兄弟,我有个事,以前一直没有和你们说开。这次,我觉得我还是说开了好!"

  赵大娘首先问:"柱子,什么事啊?莫不是你在部队上受处分了?"

  赵大同说:"妈,您老说哪去了?我说的是我的婚事、家事!"

  赵大妈放心了,对赵国平说:"国平,柱子的头一个媳妇犯了错误,离婚了,留下了小蕊、小平两个孩子。现在的媳妇小吴,是空军部队上的军官,是后续的媳妇。"

  赵国平说:"大娘,这个情况我知道,上次柱子回来结婚和我说过。"

  赵大同说:"小吴和我结婚,带来了三个孩子。这五个孩子在家里打成一团。小蕊、小平看不起三个弟弟妹妹,总欺侮他们。尤其是小平,老和弟弟妹妹打架。小吴不是亲妈,管他不是,不管也不是,逼得小吴想要离婚。我想,我长年不在家,家里老这个样,日子是没法过。考虑再三,我决定把小蕊、小平送回来!"

  赵大同一口气把话说完了,松了口气。

  赵大娘和赵国平都惊住了,半晌,赵大娘才说:"柱子,我知当是你们两口子有任务,这才把两个孩子送回来住几天。没想到你是要把这两个孩子从你北京的家里分出来!人家是'有了媳妇不要娘',你是'有了媳妇不要儿'呀!你把人家的孩子留在北京享福,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农村受苦!你知道这两年乡下搞大食堂搞得人们都快吃不上饭了!孩子们回来就得和大人一样,粗粮瓜菜地凑合着填饱肚子。你找的这个小吴,怎么带了这么多的孩子!带一个就不少了,还带来三个!你让小平、小蕊怎么活啊?……"老太太说着,竟撩起衣襟擦起了眼泪。

  赵国平第一次听到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好一个劲地劝:"大娘,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可别哭啊!"

  赵大娘一边流泪,一边说:"你说你也是个每月挣两三百块钱的大军官,不缺胳膊不少腿,长得不寒碜又有文化,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外边找不着可以回老家来找,你这条件能找个黄花大姑娘!土是土了一点,将来一随军还不都一样?你为什么找这么一个麻烦?"

  赵大同一直低头听着母亲的数落,一言不发。直到老太太说累了,他才猛吸了口烟,说:"妈,小吴是带着孩子嫁过来的,但您得看这事怎么说。小吴原本有个好爱人,叫唐人杰,是咱们空军试飞员。"

  小婶子插了句嘴:"这试飞员是干什么的?"

  赵大同说:"就是新生产出来的飞机,先找个技高人胆大的人开上天去试试,看有什么毛病没有。"

  赵国平突然"啊"了一声:"哎呀,要是这飞机有点毛病,还不得把这头一个开它的人摔下来啊!"

  赵大同点了点头,用沉痛的语调说:"对,试飞员的工作是很危险的!小吴的爱人唐人杰,就是驾驶一架咱国家新买回来的飞机上天试飞,结果操作系统失灵,飞机在空中爆炸了!"

  赵大娘听得直发愣:"那他人呢?"

  赵大同说:"整个都炸成了碎片,连尸骨都没有找全!当时他才二十八岁!"

  小婶子"妈呀"一声说:"天哪,那让小吴可咋活呀!"

  赵大同说:"是呀!小吴当时就急疯了!治疗休养了一年多才又重新工作!"

  听到这里,赵大娘的火气小了很多,只是抹眼泪。

  赵大同又说:"人家小吴的三个孩子本来都是烈士遗孤,都有国家花钱养着。我跟小吴决定结婚时,我们李政委说既然小吴成了我们部队的媳妇,孩子也就都是我们部队的人,别让国家养着了,把钱花在更需要帮助的烈士子女身上。"

  赵大娘叹了口气:"唉,年纪轻轻的,带着三个孩子过实在不易呀!"

  赵大同说:"妈,您年轻守寡多不容易!像小吴这样的,您心疼不?"

  赵大娘点头说:"她是应该找一个,太年轻了,刚守寡时才刚二十多岁!"

  赵大同又说:"小吴的孩子都是烈士子女,部队给的有补贴,李政委和好些战友都给孩子们生活费,小吴的大姐夫是一个大军区司令员,收入高,人家每月也贴补我们一百元钱。人家小吴的孩子没花着咱们的钱!我长年不在家,人家孩子们没沾我的光。相反,结婚前我还有私心,想把自己的孩子托给小吴管,我好在基地安心工作。要不是两边的孩子和不到一块儿,我也不会动了送走一边孩子的心思——不这样做,这个家就得散!"

  赵大娘说:"那就非把小蕊、小平送走吗?"

  赵国平听到这里,忙说:"小吴的孩子是烈士子女,送走他们不合适!咱既然娶了人家,自己做点牺牲是应该的!"

  赵大娘的脸有点红。

  赵大同继续说:"妈,我可以找一个不带孩子的。可我知道了小吴的情况后,就不忍心让烈士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了家,整天住在幼儿园里。他们也该尝尝有爸爸的滋味!小吴是个好同志,咱也该照顾人家。我向总部党委汇报了这个情况,党委也很支持。我就这么下定决心和小吴结的婚!"

  赵国平忙说:"柱子,你放心回部队吧!小蕊、小平这两个孩子学习的事情就交给我了!大娘只要在生活上把他们照顾好就行了。几年之后孩子们长大些了,懂事了,就不会再那么打闹了,到那时再接回去不迟——也就是几年的事呗!"

  赵大娘没有说话。停了一会儿,她叹了口气,说:"也只有这样了!这两个孩子是我的亲孙子,我怎么管他们也没人敢说闲话!但是柱子,你可别忘了这里有两个你亲生的孩子,要常在心里惦记着!"

  说是这次回家不见亲戚朋友,但是到了傍晚,赵家的小院还是被来访的村民们挤得水泄不通。大家看着赵蕊、赵平这两个水灵灵的漂亮孩子,很是稀罕,这个背背,那个抱抱,这个大娘给赵平衣兜里塞一大把红枣花生,那个大婶给赵蕊的脑袋上别上一朵彩绢蝴蝶。门口的大石桌上,屋里的炕头上,摆满了一斗斗小麦,一兜兜花生,还有一件件绣着花的小衣服,小鞋袜堆在了炕桌上……

  赵大同向乡亲们分发着大前门纸烟,尽可能地一一打着招呼。

  来人似乎全知道了再婚后赵大同的家事,不少妇女们抹着眼泪,欷?#91;着赵、吴两家的遭遇,又不约而同为这个重组家庭祝福着。总之,不管男女,都异口同声赞同赵大同送回自己的孩子,留下唐人杰的孩子,而且都表示要协助赵大娘把赵蕊、赵平这两个孩子带好。

  赵大同离家的时候,和儿子、女儿做了长谈,中心意思是让他们好好学习,拿出好成绩来和留在北京的小京他们比一比。赵蕊、赵平为眼前新鲜的生活和乡亲们的亲情搞得异常兴奋,都十分愿意留在赵庄和奶奶一起生活,保证听大人的话,保证不想爸爸,保证好好学习。

  赵大同放心地踏上了回京的路。在车上,小蕊、小平的影子一直在眼前晃动,他第一次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在为两个留下的孩子隐隐作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