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大失误 >  上一页    下一页
五八


  但是,纳赛尔的克制态度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不受欢迎。约旦、沙特和叙利亚等国不断嘲笑埃及躲在联合国紧急部队背后,听任以色列船只通过亚喀巴湾。至于说纳赛尔所关心的阿拉伯团结,叙利亚新闻媒介明确指出:“革命的阿拉伯人将在战场上,而不是在最高级会议上团结起来。”如果纳赛尔再不对以色列采取措施,他作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地位将发发可危。在新一轮危机到来后,他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善他的处境。

  纳赛尔不想对以色列动武.但是,他却不得不
  在阿拉伯人的推动下一步步向危机进发。

  从1966年开始,阿以关系进入了新一轮的紧张时期。以色列国内政局动荡不宁,经济问题成堆。强硬派认为政府对阿拉伯国家软弱无力,鼓吹“以色列的安全问题仍像以往一样严重”,要求采取“更为大刀阔斧的行动”。而阿拉伯国家内部也不能用一个声音说话。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人仇恨侵略者,他们采取种种行动与侵略者对抗,一个名叫亚西尔·阿拉法特的青年率先拿起了武器,组织了一个名叫“法塔赫”的武装组织。他们从约旦等地,不断向以色列出击,给以色列造成很大的压力,以色列境内流血事件屡有发生。而叙利亚1966年2月上台的萨拉哈·贾迪德政权,则以强硬的民族主义姿态支持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武力对抗。这样,叙以边境事件层出不穷。对此,以色列军方颇为恼火。一些强硬派人士强烈要求打击叙利亚,理由是,在前两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都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现在有必要采取措施消u弱叙利亚。

  可是,以色列要对叙利亚发动进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叙利亚虽然与以色列接壤,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挡住了以色列军队的前进。叙利亚军队依托戈兰高地,可以俯瞰整个以色列,并对它进行炮击,而以色列军队如果要进攻戈兰高地,势必要付出重大代价。每当以色列军方要对叙利亚采取行动时,它总是不能不想到那可畏的戈兰高地。大规模的进攻时机还不成熟,而且,在以色列眼中,真正的敌人还是埃及。对纳赛尔在阿拉伯世界赢得的巨大声望,以色列更是恨之入骨,以色列军方发誓,一定要消灭纳赛尔,“至少使他蒙受屈辱,以致毫无希望恢复他作为一个阿拉伯领抽的威望”。如果要对叙利亚施行“外科手术”,那起码也要把埃及拉进去,而且,主要的打击目标将是埃及。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以色列军方就在准备着这一天。

  1966年11月12日,以色列巡逻队在约以停战线旁巡逻,一辆指挥车触发地雷,造成三人死亡,六人受伤。这一事件在以色列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很明显,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以色列既然没有与阿拉伯国家缔结和平协议,也没有退出它所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发生这类流血事件何足怪哉!可是,以色列这次却不愿息事宁人,而宁愿把事态搞大。它首先指责约旦,说这是约旦的预谋人侵。实际上,它很清楚,事件虽然发生在约以边界,但究竟是不是约旦人干的,则很难断定。而更大的可能性是,这次又是叙利亚支持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干的。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要对叙利亚下手,以色列力有不逮,于是,它干脆来个杀鸡给猴看,拿约旦作为出气的对象。

  13日黎明,以色列出动了一支装甲部队,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向约旦河西岸希伯伦地区的萨木村进发。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士兵,把约旦老百姓赶出住房,到门外集合。在确认房内已经无人后,以色列士兵开始放火,共烧毁了125间房屋,整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这种事情在以色列看来根本算不得一回事。它既非空前,更非绝后。此前,它导演过1953年的袭击基卜亚村事件,300名以色列士兵用爆破筒。

  迫击炮向手无寸铁的基卜亚村开火,杀死了53人,毁掉了30多间房屋,而在此后,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也导演过希伯伦事件。1964年2月25日,极端的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巴鲁赫·戈尔茨闯进希伯伦的易卜拉欣清真寺,向手无寸铁的穆斯林发动突然袭击,造成多人死亡,400人受伤。在袭击过程中,以色列士兵把住了清真寺的大门,不让惊慌失措的人们逃命。比起这些暴行来,以色列此次的行为可以说已经“仁慈”到了极点。

  萨木村事件在约旦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谴责以色列的暴行,也谴责政府的软弱无能。激愤的人们甚至把怒气撒到纳赛尔身上。你不是阿拉伯民族的天然领袖吗?萨木村人民受难时,埃及军队在干什么?安曼电台对纳赛尔更是百般奚落,说约旦的军人捐躯疆场,而埃及人则“躲到了联合国紧急部队的裙摆后面去了”。12月7日,阿拉伯防务理事会在开罗开会,讨论遭到以色列进攻时,阿拉伯成员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会上,阿拉伯国家的首脑相互攻计。约旦首相责问,当约旦遭到以色列进攻时,埃及和叙利亚在干什么?原先允诺的空中掩护又在何方?纳赛尔则说,约旦为什么不允许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军队在约旦领土上自由行动?约旦不答应这一点,阿拉伯国家怎能对以色列采取行动?会议不欢而散。

  1967年4月3日,以色列官方宣布,以色列将耕种非军事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属于阿拉伯农民的第51号区和52号区。消息一出,立即引起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应。4月7日,一辆以色列装甲拖拉机在军队的掩护下,开始强行耕种阿拉伯人的土地。叙利亚军队鸣枪警告。双方发生冲突。戈兰高地的叙利亚炮兵向以色列开炮,而以色列则出动飞机炸毁了这些大炮。随后,叙利亚也出动空军与以色列交战。叙利亚空军出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米格一对战斗机,而以色列则出动了法国制的幻影战斗机迎击,几分钟内,六架米格一对折朝沉沙,而幻影则毫发无损。

  胜利的以色列空军乘胜追击,一直前进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上空。以色列此举也许是给叙利亚人一个警告:在以色列军队眼中,戈兰高地不是天然屏障,米格一月也不是保护伞。可是,以色列此举在阿拉伯人看来,却是一个十足的挑衅行为。叙利亚援引叙埃防务条约,指责埃及作壁上观,而约旦的新闻媒介再一次极尽奚落之能事,嘲笑纳赛尔。一家约旦报纸问道:“当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遭到明目张胆的空中侵犯时,开罗做了些什么?”纳赛尔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保护阿拉伯国家的安全承担起更多的义务。

  4月17日,埃及总理苏莱曼与叙利亚领导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会谈。会谈中,埃及要求叙利亚克制自己,停止暴力行动,但遭到叙利亚人的反对。埃及不得不答应,一旦以色列侵略叙利亚,埃及将向叙利亚提供援助。双方保证,如果以色列再次挑起战争,埃叙双方将采取联合行动。5月1日,纳赛尔在“五一”节演说中警告以色列:埃及准备向叙利亚派遣飞机,以对付以色列。苏联也向以色列发出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照会,警告以色列不要挑衅。以色列当然不会示弱。5月11日,以色列总理艾什科尔也向叙利亚发出正式警告:除非叙利亚人停止侵略行动,否则以色列军队将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回敬叙利亚人。

  说实在的,纳赛尔从心底里不愿与叙利亚结盟,也不愿向以色列挑衅。他知道,大马士革政权根本不把他放在眼中,如果不是这次在以色列人那里吃了亏,他们是怎么也不会求到纳赛尔门下的。他不愿意充当叙利亚的保护人,以免引火烧身。叙利亚的目的则正好相反。它要把埃及拉进这场战争中来,让埃及人为自己火中取栗。战后,以色列公布了一份战场上缴获的叙利亚文件。文件证实,一旦埃以之间发生战争,叙利亚将占领以色列的整个北部地区。出于此目的,叙利亚承认了纳赛尔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这样就把纳赛尔推到一个尴尬的地位:答应叙利亚,承担保护叙利亚的责任,无异于把自己与叙利亚绑在同一辆战车上,而且这辆战车并不听埃及的使唤;不答应叙利亚,纳赛尔在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又从何谈起?他怎么向广大阿拉伯人交代?最终,第一种考虑占了上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