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大失误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七 | |
|
|
而巴尔干国家都是德国的盟国,有几十万军队听它使唤。当年进攻苏联时,尽管由于苏联的气候特殊,能够用来作战的时间很短,但当南斯拉夫发生政变,亲德政权被推翻后,希特勒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两个星期,镇压了南斯拉夫的军事政变。后来有人评论说,如果不是拖延了这两个星期,德国也许在寒冬到来之前就拿下了莫斯科,那么,苏德战争的前景就很难说了。 盟军情报部门充分认识到希特勒对这些地方的关注,当它们作为登陆场的价值被放弃后,盟军情报部门敏锐地想到,可以利用希特勒对这些地方的关注,分散他对诺曼底地区的注意力,牵制德军部分兵力,不让他们去支援诺曼底。一场围绕诺曼底的欺骗战就这样展开了。 诺曼底登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登陆行动就可能遭到挫败。盟军最高统帅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即使盟军能在登陆之前做到万无一失,但登陆成功的把握只有50%。丘吉尔听到这个结论时,几乎要摔倒在地。他的参谋长布鲁克说,由于运输工具的限制,盟军在登陆日那天,只能投入8个师,第二天可达到10个师,到第5天可达到匕个师,到第21天可以达到24个师,第36天可以达到30个师。在登陆后一个月内,在兵力对比上,盟军将占绝对的劣势。 要使登陆军不被消灭,德军在登陆目那天,驻扎在诺曼底附近的军队不得多于3个师,第三天不得多于5个师,第9天不得多于9个师。而龙德施泰特的西线统帅部实际掌握的军队数量是150万人。要分散德军的兵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突然袭击,不让德军摸清盟军的真正意图,迟滞德军对诺曼底地区的增援。如果盟军不能隐蔽自己的进攻时间和主攻方向,希特勒将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来击退盟军的进攻。此外,登陆行动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海岸的风速不能超过每小时24公里,海面风速则在每小时32公里内,能见度要达到4.8~6.4公里之间,云的高度应在900米以上,要有明朗的月亮。 但由于海峡地区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一年中适合登陆的时间只有那么几段,这几段时间盟军知道,德军也知道。早在1941年,希特勒就下令组建气象情报中心,“由那些能够使用第六感官。确有才能并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的人充任情报员,不管他是驼背。罗圈腿,还是全身瘫痪,只要他“熟悉蚊子、燕子的飞行规律,了解天气征候,能根据感觉辨别风云,能根据眼睛识别天气的变化”就行。此外,海峡地区在气候、潮汐和地形方面适于实施大规模登陆的地域也是有限的。只要希特勒了解盟军的主攻方向,登陆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 这个结论让丘吉尔痛苦不堪。一旦登陆失败,德军很可能顺势人侵。初败之后的英国是绝对没有力量挡住德军的入侵的。把成功的机会寄托在突然袭击上面,到底有几成把握?要知道,德国是近代军事学术的发源地。对别的国家搞突然袭击,或许还有成功的把握,可是要对德国搞突然袭击,难哪!胖特烈大帝就告诫过他的军队:“允许被打败,但绝对不能被打个措手不及。”时至今日,德国人并没有忘记先祖的教诲。希特勒可是一个搞突然袭击的老手。现在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不容易做到。 但是,盟军也有有利条件,这就是盟军拥有当时一流的、在大战中成长起来的情报机构。跨海登陆确实难度很大,但是,只要能做到出其不意,盟军还是有可能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几个桥头堡的。只要桥头堡一建立,源源不断的后续部队将会陆续到达,这样,盟国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和后备兵员的优势将会体现出来,击败德意志帝国也就不是一种奢望了。这一点,艾森豪威尔清楚,希特勒也清楚。 关键是隐蔽盟军的主攻方向。如果希特勒不能确定盟军的主攻方向,那么,他就木会全力对付已经发生的登陆行动。只有这样,登上海滩的先头部队才不会被消灭,等他清醒过来时,盟军已经在滩头阵地上站稳了脚跟。这样,登陆就有希望了。 为了确保登陆成功,盟军不得不借助于战略欺骗手段,通过战略欺骗分散希特勒的注意力,迫使他把兵力分散在从挪威到地中海的广阔地区,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为此,盟军最高统帅部在制定“霸王”计划的同时,又制定了一项“卫士”欺骗计划。“卫士”计划有双重目的:其一,旨在通过多种欺骗手段,迫使希特勒将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地,使他在诺曼底地区缺少足够的兵力来挫败盟军的登陆;其二,通过干扰和破坏德军的通讯、情报、后勤和行政系统,迟滞德军对登陆作出反应。它包括至少36项附属计划和几十项有关对策,其目的是使希特勒相信,由于无法解决登陆艇问题,盟军在1944年7月前不可能在欧洲登陆。此外,在登陆地点方面,盟军有多种战略考虑,挪威力D来和巴尔干都是盟军可能的登陆地点,而主攻将在加来方向。 “卫士’ 外划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坚韧” 计划,它又分‘北方坚韧”和“南方坚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针对挪威和瑞典两国,目的是迫使希特勒把他部署在北欧的27个师的德军滞留在这些国家,坐等英、美、苏三国的联合进攻。为此,负责实施此次战略欺骗计划的伦敦监督处在苏格兰虚构了一支拥有35万人的英国第4集团军,这支部队将在登陆口会同美国第匕军及部分苏军向挪威发动大规模进攻。“南方坚韧”计划主要针对法国沿海。盟军在加来海峡对面、英格兰的东南部虚构了美国第1集团军,这是一支拥有50个师。 近100万人的部队,其目的是让希特勒相信,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来,对诺曼底的进攻只是为了把德军从加来地区引开,一旦德军开向诺曼底,美国第1集团军将在加来登陆。此外,“坚韧”计划还有几个组成部分,代号为“铁甲军”的计划旨在以威胁人侵比斯开湾,把德国第1军牵制在波尔多;代号为“复仇”的计划旨在把德国第三9军拖在马赛地区;而“齐普林”计划则是向巴尔干半岛施加压力;“王冠”行动则是威胁意大利。整个“坚韧”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在登陆目前后,分散德军对诺曼底地区的注意力。 “卫士”计划是盟军在以往欺骗实践基础之上进行的,它继承了英军在北非欺骗作战的成功经验,也有伦敦监督处的重新创造,甚至吸收了德国人的欺骗实践,此次欺骗的复杂性远远超出它以前的各次欺骗。 盟军在人力资源上对德军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根本无力在欧洲到处点火,如果在加来海峡和北欧的对面,盟军没有大量集结兵力,希特勒是不会相信“坚韧”计划的。为了使欺骗计划显得确有其事,盟军最高统帅部首先在欺骗地点制造了大量的假目标。在这方面,盟军并不缺乏经验,在北非战场,蒙哥马利手下的欺骗部队A部队已经显过身手,现在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故技重演罢了。1944年3月,欺骗部队在爱丁堡建起了英国第4集团军的司令部,大约20名退役军官在这里搭起了欺骗战的舞台。他们在这里搭起了坦克、飞机和登陆艇,但这些坦克是用气球做的,登陆艇是用木头、管子和篷布搭起来的,军舰则是由英国的电影制片厂生产的。盟军就用这种办法,“制造”出拥有数百万兵员的英国第4集团军和美国第三集团军。 为了让这些假部队显得实有其事,盟军又诉诸无线电欺骗。如美国第1军上空的电离层,充满了由一支部队发射的零星分散的无线电噪声,苏格兰上空也经常可以听到由营到团直至集团军的无线电通讯,这些信号都被德军无线电情报部队截收,对话被汇编成册,几达8英寸厚。德军情报机构据此确定了美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第4集团军的番号及驻地,从中不难推断出这两支部队的进攻意图。而真正准备进攻诺曼底的蒙哥马利部队的上空却是静悄悄的。为了进一步证明盟军的主要集结地点是在多佛尔和剑桥地区,通讯人员甚至从蒙哥马利的实际驻地朴茨茅斯到多怫尔敷设了通讯专线,使所有电讯均从多佛尔发出。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