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大失误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六


  他的家境极为平凡,父亲古个小学教师,他至多算个中产阶级的后代。他是战争中成长起司的新一代德国军人,他与龙德施泰特正好相反,而与希特勒却颇X相仿,希特勒对隆美尔是恩爱有加。好在隆美尔也争气,在北非刊以区区10万德意军队,战胜了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来虽致失败,但那是气数使然,与隆美尔无关。没听说吧,评论家评论说蒙哥马利胜得毫不精彩,而隆美尔却是虽败犹荣。希特勒让隆美尔到西线给龙德施泰特当副手,同时授予他绕开龙德施泰特直接奏事之权。

  隆美尔也不负重望,上任后又是察看地形,又是修筑工事,整天开着他那辆重型梅塞德斯牌汽车在外边奔跑。他不惜计价,沿法国海岸修筑了一堵“大西洋墙”。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察看了隆美尔修筑的工事后,公开宣称:“我们已经把欧洲沿岸全部要塞化了——自挪威北端的诺尔辰角起,一直到地中海沿岸止。”这堵大西洋壁垒,即使不是固若金汤,也不是人们所说的银样蜡枪头。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紧迫,隆美尔没能修完他的“大西洋墙” ,到战争爆发,整个工事只完成了 40%,而在诺曼底地区则大部分没有完成。他预备设置的地雷阵,本来要埋下四亿颗地雷,可由于时间限制,只完成了1%,这个地雷阵后来还是给盟军带来了很大的杀伤力。

  “在战争时期,真理是如此可贵,以至于必须
  用谎言去保卫。”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战略欺骗作如
  是评价。为了“霸王”计划的成功,盟军不得不布
  下一张欺骗之网。

  希特勒在等着盟军的入侵,盟军最高统帅部当然也没有闲着。只是登陆的难度太大,而盟国的实力一下子又不能达到,登陆的问题一直拖了下来,但是,登陆的计划是在制订着的。到1943年底,登陆问题已经不可能再拖下去了。11月至12月间,美国、苏联和英国首脑会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三国首脑在会上讨论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发动“霸王”战役,通过法国向希特勒德国发起进攻。德黑兰会议一结束,罗斯福和丘吉尔又举行第二次开罗会议,确认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为1944年的主要战役,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负责“霸王”战役的准备和指挥工作。

  根据盟军拟定的登陆计划,登陆将于1944年6月进行,地点是法国的诺曼底地区。参加首批登陆的有8个海上登陆师和空降师共计20万人,另有3个师共计9万人将紧随1.9万辆战车在登陆战打响后18小时内抢渡到对岸。 这些官兵将乘 5000艘舰艇、1300条商船。 1100架战斗机和 800架滑翔机登陆。掩护这支大军的有1200艘军舰、1万多架轰炸机和战斗机。直接参加这次登陆行动的将达400万人,如果加上后勤支援力量,参战总人数将达600万人之巨。

  关于登陆地点的选择,盟军也颇费心思。实际上从英国人退出欧洲大陆那天起,他们就在考虑将来可能的登陆地点了。在这方面,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想法最多,可惜最终都被否决了。

  丘吉尔的第一个方案是从挪威登陆。1940年4月挪威战役打响后,皇家海军曾在那里与德国海军打过一仗,最后败下阵来。英军就是从那里撤出来的。可以说,如果盟军从那里登陆,那将是轻车熟路。为此,丘吉尔对这个方案十分欣赏。细细研究下来,盟军虽然有能力从挪威登陆,可是,从那里登陆盟军并不能节约一些部队,反而会引起与瑞典的战争。直到这个时候,瑞典还是一个中立国,虽然略微偏向德国一边,战争进行到这种地步,把一个中立国拖入战争值得吗?最重要的是,选择挪威登陆,盟军必须在海上作战,极易遭到德国潜艇的攻击;而且,空中掩护的力量也显不足,再加上当地气候寒冷,需要大批经过特殊训练、具有特种装备的部队,可盟军哪里有这么多特种部队?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丘吉尔的第二个方案是从巴尔干登陆。他认为巴尔于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如果从这个地方出击,必定能给希特勒致命的一击。可是,这个方案也没有获得专家们的同意。他们认为,从巴尔干登陆看起来颇具吸引力,但实际上不可取。首先是这一带地形复杂,盟军登陆后要穿越群山进人匈牙利平原,最后才能直入德国。而且,东南欧历来是俄罗斯的禁育,苏联在这里有着广泛的利益,如果盟军从这里登陆,必将引起与苏联的矛盾,引起盟国之间的冲突。这个方案也不可取。

  第三条可能的登陆线路是从法国南部登陆。根据这一方案,登陆、固守都不成问题,苏联人也会同意,但是代价太大,而也被否决。

  盟军满意的登陆点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其一是必须在以英国为基地的空军作战半径范围内,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盟军才能得到空军的支援。其次,登陆场附近必须有良好的港口,这样可以运卸大量的作战物资和作战部队。此外海滩必须平坦开阔,便于先头部队最初的作战和桥头堡的建立。这样,3000英里的海岸最后只剩下两处地点可以作为盟军的登陆点,其一是加来海峡,从敦刻尔克到索姆河口一段;其二是诺曼底地区,从康尼到科唐坦半岛一带。由于加来作为登陆场的优势十分明显,盟军预料德军在这里的防御也最为顽固,故予以舍弃,最后只剩下诺曼底一处可以作为登陆场。这里有两个优良的港口,其一是瑟堡,另外一个是勒阿弗尔。虽然说这个地区离英国比较远,离盟军的最终目标德国也比较远,但是正因为这一点,德军在那里的防御比较薄弱,因而盟军袭击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仅这一点,就可以认定它是一个优良的登陆场。

  这么多登陆场都被舍弃,并不是说这些登陆场都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每个地点都有它作为盟军登陆场的合情合理的理由。如挪威、德国用来制造飞机和潜艇发动机的优质钢,就是从一种芬兰出产的镍矿石中提取的,如果没有这些镍矿石,那么德国的战争机器就会停止运转。而这些镍矿石必须经过挪威沿海,才能运到德国。挪威在希特勒的心目中具有一种特殊的位置,他曾说,挪威是关系到这场战争成败的地带。而且,挪威在德国北边,靠近德国唯一的军港基尔,德国开往大西洋的潜艇都从那里出发,如果挪威失守,德国的潜艇将被封死在港口,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海军的历史。

  希特勒曾经读过一篇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战略的文章,文章说,德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的海军被封锁在军港之内,如果这支舰队能冲破封锁,在大西洋巡逻,那么,它就可能切断英国的商船活动,使英国丧失战争能力。文章最后说,如果再次发生战争,德国应首先占领挪威的不冻港。因此,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占领了挪威。他反复告诫他的守军,要警惕盟军从挪威人侵的危险。诺曼底登陆开始时,德军在挪威一共驻扎了13个陆军师,9万名海军人员,6万名空军人员,6000名党卫军,另外还有1.2万名准军事人员。这些部队包括一个装甲师,一个潜艇中队,一支小型空军。在整个登陆期间,希特勒都没有调动这支部队,他们一直在那里等待盟军的入侵。

  还有巴尔干。希特勒对巴尔干的关注决不在挪威之下。丘吉尔喜欢用“欧洲柔软的下腹部”来形容巴尔干,希特勒也有同样的想法。他认为巴尔干半岛对第三帝国是重要的。他甚至宣称,罗马尼亚的铁门才是帝国真正的东部边界,德国永远不会放弃对它的主权要求。这个地区为第三帝国提供了维系德国战争机器所不可缺少的原料,如石油,德国需要的石油,有1/3产自罗马尼亚。当盟国的空袭粉碎了德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后,罗马尼亚的油田对德国来说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