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大失误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 | |
|
|
◎第一章“巴巴罗萨”行动 ——希特勒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全世界对苏德边界上的局势都视而不见, 难怪希特勒要说:“当‘巴巴罗萨’行动实施之日, 全世界将会为之大惊失色,难置一辞!” 1941年6月21日下午,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伯爵收到一份发自柏林的密码电报,上面写着“特急,国家机密,大使亲收”的字样。舒伦堡知道,他最担心的一件事终于要发生了。 译电员火速译出电报,将电文送到舒伦堡手中。伯爵打开一看,电文的开头写道:“在收到这封电报后,仍存在的一切密码文件要统统销毁。无线电机器要加以破坏。请立即通知莫洛托夫先生,你有紧急的事要通知他,然后请向他发表如下声明……” 电文说,德国政府一直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苏联则一再破坏它,苏联对德国进行了“破坏、恐怖和间谍活动”,反对德国“在欧洲建立稳定的新秩序的努力”,并与英国一起“阴谋进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德军”。德国政府宣布,苏联已经违反了它所承担的义务,不仅继续加紧企图破坏德国和欧洲,而且采取了越来越反德的外交政策,把它的全部军队集中在德国边界并已作好了准备。这样,苏联政府就破坏了它与德国缔结的一些条约,并且即将在德国争取生存的关键时刻从后方攻打德国。因此,元首命令德国部队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对付这种威胁。电文最后命令舒伦堡:“请不要就这项照会进行任何讨论。” 确实,这种照会无法进行讨论。舒伦堡不知怎么去面对那个城实而执拗的苏联外长。几个小时前,他还见到了莫洛托夫,后者要求他解释,德国政府为什么对苏联不满,苏联还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德国满意,可他无言以对。自他出任德国驻莫斯科大使一职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改善德苏关系。从心底里他不愿看到德国进攻苏联这种局面出现,为此,他多次向希特勒进言,反对发动侵苏战争。可是希特勒哪里听得进去?1941年5月5日,他还冒险在莫斯科会见苏联驻德国大使杰卡诺索夫,直言不讳地向他指出了局势的严重性,他甚至把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日期告诉了杰卡诺索夫。杰卡诺索夫又急忙报告莫洛托夫和斯大林,可斯大林竟然说,德国想在大使一级向苏联传递假情报。现在,战争终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要打响了。他的大使生涯也就要结束了,等待他的,还不知是一个什么结局。 不管舒伦堡对战争是什么态度,眼下他还是德国大使,有必要执行柏林的指令,把这个宣战公告递给苏联。因此,他紧急约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然后照本宣科,把里宾特洛甫的声明读了一遍。这个声明显然出乎莫洛托夫的意料之外,他愣在那里,目瞪口呆,保局。对舒伦堡说:“这是战争。你认为应该这么对待我们吗?”舒伦堡看着莫洛托夫,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是的,希特勒这么对待苏联是不公平的。曾几何时,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终于把德国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希特勒得以放心大胆地发动了战争。而每当德国在军事上取得一次胜利,莫斯科总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评论,对德国军队的光辉胜利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莫斯科甚至还改变了对这场战争的性质的评论。在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前,莫斯科总是说德国是战争的策源地,法西斯的存在就意味着战争。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斯科的态度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战争贩子”的帽子戴到了抵抗侵略的英国。法国和波兰等国头上,而希特勒则成了爱好和平的“受害者”。莫斯科甚至想到了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各国工人阶级,它发出号召,要各国工人阶级不要起来抵抗德国的侵略,因为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它为德国的战争努力作出了这么多贡献,你说,它该得到这种报酬吗? 不管莫洛托夫怎么想,反正在他接到德国大使递来的宣战书时,德国的飞机已经肆虐于苏联的领空,苏联边境地区的机场、铁路枢纽、港口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与此同时,几百万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沿着波罗的海到喀尔巴吁山的苏德边界,向苏联境内大举进攻,长驱直入。苏联军队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德军如入无人之境。到7月9日,德军已经深入苏联境内300余公里,歼灭苏军28个师,重创70个师,苏联损失人员达200余万。3500架作战飞机被德军摧毁,而德军仅损失十万余人。可以说,德军完全取得了战争初期的主动权。 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世界。除了侵略者之外,没有几个人了解希特勒的意图。事后看来,除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总统贝奈斯以外,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被蒙在鼓里。更有甚者,几乎所有的情报机构都没有预报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当然,少数情报人员例外,可是,由于他们的观点没有为其上司所接受, 因此, 也就不可能产生什么预警效果。希特勒曾说:“当‘巴巴罗萨’行动实施之日,全世界将会为之大惊失色,难置一辞!”事实证明,平时夸夸其谈的希特勒这次道出了实情。 “当我们今天谈到欧洲的新领土时,我们主要 必须想到俄国和它周围的附庸国家。”弹指一挥 间,15年过去了,法兰西崩溃了,英国人也败出 了大陆。希特勒想,他可以“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 犁取得土地”,消灭苏联,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 的生存空间问题。 1924年初春,慕尼黑以西50英里的莱茵河盆地上的小镇兰德斯堡的监狱里,囚禁着一个日后注定要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的人物,这就是德国纳粹党的领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阿道夫·希特勒。此时,他因为发动啤酒馆政变,作为一名囚徒,被关在这里。监狱里的生活是枯燥的,可是希特勒却想到了消磨日子的方法,他开始向自己的信徒口授《我的奋斗》。这本书后来出版了,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希特勒在这本书中阐述了“生存空间”思想,发誓要为德意志民族的发展夺取足够的“生存空间”,而其主要的矛头,就是德国东边的苏联。按人口比例,一个苏联人占有的土地是德国人的18倍,可是,在希特勒看来,斯拉夫这个“劣等民族”哪配占有这么多土地?因此,德国必须消灭苏联,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只有征服苏联,德国才能真正称霸欧洲,最终称霸世界。 可是,事态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希特勒自诩为一个超人,与布尔什维克不共戴天,可是,真正要他下决心消灭苏联时,他心中还是颇费思量的。德国与苏联之间并不直接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波兰。要征服苏联,必先征服波兰,而波兰又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如果对波兰开战,那就等于与英国、法国和苏联同时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提醒着希特勒,绝对不能搞两线作战,否则,德国必将重蹈覆辙。希特勒忍痛暂时放过了苏联,还与它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满足了它对势力范围的要求。这样,他才敢放手发动世界大战。他时时提醒自己,只有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德国才能够与苏联作战。因此,尽管他对布尔什维克恨之入骨,他还是先把苏联放在一边,首先对付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西方盟国。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