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章 边打边进

  9月30日,刘伯承率129师先遣队从庄里镇出发,踏上抗日征程。

  10月1日,386旅旅长陈赓率129师主力386旅随先遣队后跟进。

  10月2日,129师政委张浩(1937年10月1日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职务)率师后梯队启程。

  在抗日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在晋北前线战事最紧张的时候,129师向着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向着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地方出发了。

  ※5.385旅首战告捷

  §急讲

  “七·七”事变后,日军又连续不断地发动着新的进攻。在华北地区,9月10日,日军攻陷大同,9月24日,日军占领保定。至此,华北半壁江山已失,太原、忻口则完全暴露,处于战斗的第一线。在此危局之下,129师奉令向着前线出发了。

  在129师主力出发之前,刘伯承决定率先遣队提前出发,以便在师主力到达前了解和掌握敌、我、友三方的情况,为师主力的展开创造条件。

  先遣队由师前指和769团组成。129师385旅改编后即分作了两半——

  769团随师部上前线,旅部率770团开赴甘肃陇东地区留守。385旅旅长王宏坤后来回忆说:385旅的前身红4军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分开过,现在因大局需要,革命的需要,一化为二,各奔东西,大家心里很留恋,但却愉快地表示服从。

  由于蒋介石给的编制少,红军一个军只能改编成一个旅,一个师只能改编成一个团。红军改编后装备虽不精良,人员却很充足,一个旅下辖两个团,每团下辖3个营,每营下辖4个连(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这是蒋介石定了的,无法突破,但每个单位的人员都是按最高配额配备的,改编后的769团共有2900多人,基本上和红军时期的一个师的编制差不多。

  先遣队出发后,日夜兼程,向着晋北急进,上上下下只有一个想法:尽快赶到前线,尽快投入到对日军的作战中。

  129师不能不急。自从115师、120师开赴前线后,胜利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9月25日,115师在平型关取得八路军出师后的初战大捷,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120师在雁门关和同蒲路两侧,战雁门、袭宁武,在敌之侧翼频频得手。兄弟师的消息让129师有些沉不住气了。

  我们从129师进军的征途中摘取两个小片段,来体会一下当时指战员急迫的心情:镜头一:先遣队出发4天后,先遣队来到了毛泽东电报中要求的黄河渡口——韩城县的芝川镇渡口。芝川镇渡口河面宽,水流较缓,但河水较深无法徒涉。急急赶到芝川镇渡口的129师先遣队,由于找不到渡河的船只,只好望着河水缓缓地向南流去而一筹莫展。

  几个干部在岸边走了几个来回,也没有看到一只船的影子。正着急间,刘伯承赶来了。他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明白了几分,马上派人去找国民党地方官。等国民党地方官磨磨蹭蹭地赶来,天已经很晚了。刘伯承问道:“河的西岸为什么没有船只?”“我们不知道贵军今天要过河,实在抱歉,明天一定想办法。”两个地方官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故意拖延着时间。刘伯承对两个油腔滑调的家伙非常恼火,“啪”得拍了一下桌子,厉声问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两个家伙一看对方来头很大,马上软了下来,连声说:“不认识,不认识!”旁边的一位参谋走上前,向他们介绍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将军。”一听到刘伯承的名字,两个地方官真的害怕了,忙说:“刘将军的大名,我们久仰,久仰,今天能见面,非常荣幸。”“啪”刘伯承又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严厉地对他们说:“什么荣幸不荣幸的!告诉你们,我们是奉了蒋委员长、第二战区阎长官的命令,渡河夫抗日前线的,我们明天拂晓必须全部过河。限你们一小时内把船调齐,否则,”刘伯承停顿了一下,“就把你们当汉奸论处!听清楚没有?”

  两个地方官一听要把他们当汉好论处,再也不敢拖延,马上说:“一定照办,一定照办!”

  事后,一些当事人回忆说:从来没有看到刘伯承发过那么大的火!镜头二:当先遣队来到山西省侯马镇时,阎锡山给先遣队拨来了一列火车,随车还送来了很多衣服、粮食,但对八路军最需要的枪支、弹药却只给了很少的一点。

  大家见了火车都很高兴,因为很多战士生平没有坐过火车。大家看着火车,一想到轰隆隆滚动的车轮将把他们马上带上前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火车载着焦急的战士们开出了侯马镇。开出一个多小时后,火车像是一个重症病人一样,越开越慢,最后渐渐地停了下来。习惯于坐在前边的刘怕承马上询问司机:“火车为什么不开了?”“报告长官,水箱没水了。”司机紧张地答道。刘伯承指示立即检查原因。过了一会,司机跑过来,对刘伯承说,水箱漏水了。刘伯承心想,过河没有船,坐火车水箱又漏水,阎锡山是故意要考验我们有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他考虑了一下,说:“俗话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我们今天硬是要推推火车哟。”

  刘伯承对身边的参谋讲:先将火车头推到汾河边,给水箱注满水,然后将车头开到前边的站台,换一个开回来,再将等在原地的战士接走。之后,众多的战士,向着北方,向着有枪声的地方,缓缓地将火车向前推动。

  于是,就有了一个“汾河岸边推火车”的故事流传下来。

  §陈锡联受命

  769团的前身是红10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师,769团团长则更是红四方面军出了名的猛将——红10师师长陈锡联。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我国著名的将军县——湖北红安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任红10师师长。

  陈锡联在北上的火车上就已明白,129师的第一枪要由他来打了。在太原开出的火车上,陈锡联同刘伯承一起坐在第一节车厢里。由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陈锡联才得以在红军的总参谋长刘伯承的麾下作战。陈锡联知道在智取遵义城、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战斗中刘伯承都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今面对面地听刘伯承简明、清晰、条理分明地分析形势,更使陈锡联对其军事智慧敬佩不己。

  刘伯承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没有绕弯子,他一下子就点明保卫太原要有两个动作,并且用“扼咽拊背”极其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这两个动作——一个动作就是要守住忻口、娘子关两处要点,这就是“扼咽”;另一个动作就是“拊背”,即以一部分兵力绕到侧后去打击敌人。他进一步对陈锡联布置道:我们现在进行的就是“拊背”作战,可以起到牵制日军的作用。平型关一仗,表明日军是可以打的,但又不是很好打。我们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要特别慎重。

  陈锡联进一步问到:我们团的具体仕务呢?

  “你们团的具体任务是在原平东北侧击从雁门关向忻口前进的日军。到了东冶后,要到五台山去开会,你们团要单独行动,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抓住战机,可以边打边报告,也可以打完了再报告。遇到什么下解的情况,可以随时发报来。”刘伯承将129师抗战第一仗的指挥权交给了陈锡联。

  在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老家——东冶,陈锡联受领了配合忻口作战的任务。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