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军事·军旅 > 8.23炮击金门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五三


  云顶岩,每天都要对金门的“摄入”和“排泄”状况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严密监视金门的日补给是否会超越200来吨的最上限。

  台湾方面确实在考虑实现“自我超越”的问题。在经过将近月余的观察之后,他显然已经发现大陆空军不出海岸线突击作战的规律。这证明,尽管地面上打成了一锅粥,台湾到金门的飞行航路却是相对安全的。有可靠消息说,台北正积极准备,计划从10月份开始,在美机掩护下,动用其25架C-47和103架C-46型运输机之全部,采取换人不换机方式,建立一条类似抗战时期印度——昆明翻越喜玛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 那样的超级空中输送管道,向金门日空投400余吨战争物资,加上水陆车驳运的150吨,从而基本保证金门的战守之需。

  当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下了他的哲学名篇《矛盾论》,其中,有一闪光命题为“量变导致质变”。依此推论,金门接受200吨与接受500吨战争物资并非同一质的问题,前者反映的性质是蒋老先生的孤岛正在炮火中挣扎苦斗,后者反映的性质则是毛泽东的有限封杀已被冲决打破。为了保证事情的原质,可以想见,大陆方面是绝不会允许台湾对金门的空投量再有增加的。

  云顶岩上,对派战斗机出海打敌运输机,形成共识。此举虽有突破双方不成文的“默契”之嫌,但台湾得寸进尺,过“线”在先,便怪不得我之不恭了。

  有意见认为,不打则已,要打就大干。待敌运输机群倾巢而动时,我亦全数出击,一次敲掉他十架二十架,打他个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彻底灭其士气,实在助我威风,岂不痛快淋漓!

  深入一讨论,便感到该案实施虽有八、九成把握,但与主席的作战意图却明显不符。此战战略目标有限,任何想法都可大胆设计,又都不可随心所欲光图痛快,出“圈”的事绝对不可蛮干妄动。

  待膨胀的头脑冷却下来,稳妥慎行的方案便随之而成:在避免与美机接触的原则下,利用美机掩护的空隙,采取老鹰抓小鸡的方式,游猎扑击敌空投运输机。作战范围仅限于围头、金门、镇海一带内海空域。作战时机主要在拂晓、黄昏和夜间。

  此案的着眼点不在打击规模歼敌数量,而在于杀鸡吓猴以一儆十,既避免战争升级失控,又达到使敌怵头畏缩。

  北京迅速批准了该案。

  任务下达到驻晋江航空兵第16师48团。兵力准备:一个中队(4架)。带队长机:副团长曹双明。

  * * *

  九十年代,在一条关于空军机关首长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消息中,曹双明这个名字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界。时隔30年,他的新官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我的眼睛一亮,职业的敏感使我意识到一位上将司令员口述故事具有的史实价值和权威性,于是,我叨扰叩访,终获应允,成为曹司令员会客厅的座上宾。

  曹双明,河南林县人,身材魁伟气宇轩昂,一位标准的中原汉子。三分钟谈过,感觉里,他更像那种作风泼辣、线条粗犷、直率得脑与口的频率几乎同步的陆军将领。

  他原本就是先在陆军的熔炉里过火烧炼的军人。当然,当17岁的他跟上刘伯承的二野九纵驰骋江淮跃进大别山时,最大的奢望仅是把手中只能单发的日本“三八大盖”换成可以连发的美国“汤姆”,绝对没有日后担任指挥上万架作战飞机的空军统帅的非分之想。

  击落敌机,不是荣任空军统帅的唯一条件,但一定是登临空军金字塔之巅的必备条件。我饶有兴味地请曹司令员谈谈58年那段肯定使他镂骨铭心的关键性一仗,谈谈其中惊险刺激的精彩细节。谁知,他对自己的光荣历史似乎不屑一忆:“那次战斗,不复杂,很简单,有啥好说的……非要再说一遍嘛?”

  他不十分情愿地向我追叙。听着听着,我逐渐对他的“不情愿”有所理解,他的直言并非源于“伟大的谦虚”。

  1958年8月我们空16师从丹东进驻福建。刚刚安顿下来,炮战就打响
  了。当时上级组织我们学习,了解和明确此次参战的目的意义。扯着扯着,
  大家的话题很自然地扯到要不要解放金门上面。多数同志说:解放好,应
  该解放,干嘛整个中国都解放了,还剩下那么几个小岛不解放?咱们的空
  军力量不算差,一定为解放金门立头功出大力。领导说:不能解放,只能
  打他一下教训他一下。把金门解放了,蒋介石就没盼头了,就得后撤200
  里,美国人正好帮他死心塌地搞台湾独立。所以,现在还不能把蒋介石从
  金门赶走,这对解放台湾不利。

  战争自古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政治,军事任何时候都必须服从政治。
  有时候仗要使劲打,比如重庆谈判,毛主席一边跟蒋介石握手碰杯哩,一
  边叫山西的部队在上党歼灭了国民党军3万人。毛主席说,你们的仗打得
  越大越漂亮,我在重庆就越安全睡觉越踏实。有时候,仗又要悠着劲儿打,
  有所节制,比如1958年,研究来研究去,我们既要偷袭敌机,打痛台湾,
  又不能出动太多,吓跑了台湾。最后确定,就出动4机,1号是我,2号方
  洪义,3号余耀忠,4号王玉华。临战前,首长们的叮嘱不是“多打掉几个
  敌人回来”,而是“见好即收,打到他一两个就返航”。打多了还不行,
  你说这仗有意思不?

  至于具体战斗,实在普通平常,没啥好吹的,比起我在陆军打过的那
  些仗,差太远啦。

  曹双明在陆军几年最大的收获是修炼出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肝胆来。那年月,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最能体现战争残酷的地方在基层。淮海战役,身边的战友不知倒下去了多少,头天晚上还一铺炕靠膀睡的十来个人,第二晚上一点数,只剩下两三个了。好端端一个老区子弟兵连队,几场恶仗打下来,熟识面孔都不见了,成分大换血,变成了多数由“解放兵”组成的连队。死者中幸运的尚能享受到一副薄木棺材,没福气的一领草席两丈白布便送上了路,抛尸沙场的也不是个小数。每天都会与死神接肩而过,随时都可能被阎王爷拉拽到阴间地府,但曹双明没有后退畏缩过,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将来有地种有粮吃有新房子盖有好日子过,一个简简单单的信念,推动他义无反顾投身到殊死的较量中去,冲锋、死守、肉搏、拼刺、炸城墙、端碉堡,上级指向哪他打到那,大大小小的立功记录,成为他勇不惧死胆力过人的标志,三年解放战争,锻打了日后支持他鹏飞九天的钢筋铁骨。

  打到贵州,新中国成立。上级动员排以上干部参加进军西藏,他头一个报名,还心急火燎地催促上级:要进就快点进呀,等把反动派收拾干净,咱就回家享社会主义的清福去!他没能进军西藏,也没能回河南享福,因为,中国的反动派们还占据着一介孤岛兴风作浪,世界的反动派们还围堵在国门口虎视眈眈,上级千里挑一,相中了他这个打仗不怕死有点文化水的营部小文书,选他去学飞行。乐得他整天合不拢嘴,逢人便讲:在地面上,咱什么样的仗都打过了,正想尝尝上天打仗是啥滋味哩!

  在山西太原学飞,各科成绩拔尖,航校打算让他留校当教员,急得他挨个去敲各级领导的房门:请高抬贵手,千万不能把我留下,你得让我去打仗!

  磨破嘴皮,航校放行,他赶上了抗美援朝的一个尾巴。任何人头一回升空作战,总会有程度不同的紧张感,怪了,他一点儿也没有,就是高兴得不行,看到黑压压一片美国飞机上来了,他推杆蹬舵,喊一声“打呀!”迎头冲去,如同饥猫闯进了耗子窝,随便逮到一个便死追猛撵,机关炮电键按住了不撒手。虽然炮弹打光也没能敲下一架来,他还是兴致勃勃感到来劲儿,逢人便说:空战过瘾,开一架飞机打仗比端一挺机关枪强多啦!

  勇敢,一般指面对艰险危难时战胜、抑制了恐惧心理的精神素质和超乎常人的毅勇行为。如果一个人面对艰险危难根本就不产生什么恐惧心理,其一般人难以达到的行为壮举在他看来也仅仅是一种作事常态,我真不知道再用哪个词汇来形容和界定他的心理和行为了。曹双明就是这样一个已很难用“勇敢”二字来刻画描述的人,他在空中的无我境界无疑得益于曾在地面接受过战火的无数次“充氧吹炼”,他的精神状况自然也颇有说服力地证明,在打过千百遭恶仗的陆军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中国空军,其作战心理素质,绝对堪称超一流,成为能够与强敌抗争的优势所在。明白了这一点,便可理解曹双明为何对自己的“光荣业绩”看得淡淡,也才不会把他的“伟大谦虚”视为怪诞。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