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校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方法研究

作者:殷兴东

系统上的‘螺丝钉’成了执行权力意志的工具,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可能性,没有参与制度创新的机会。更甚者,学术领域的事也要由行政部门来主宰,教学、科研人员无缘置喙。
  
  2.2 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
  我国高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是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的反映。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必须首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忽视个人的价值和个性发展,这种占主流的社会本位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三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它反映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就是不重视学习的选择性和多样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2.3 专才教育模式的体现
  我国高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某些缺陷,是我国解放后高等教育全面学习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才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映。这种专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人才培养的整齐划一,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一,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教学管理注重计划性,学生学习没有选择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教育模式难以保证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学者杨东平对此评论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近些年来在数量、规模、培养能力上迅速发展,在管理体制的教育教学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勿庸讳言,就整体而言,它仍未能超越50年代形成的苏联模式和计划体制的构架,其内在的品质、文化和属性——或者说教育的‘软件’——并未得到应有的更新和改善,远远落后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实际要求。”
  
  2.4 教学资源短缺所致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有些高校的教学资源到了严重匮乏的境地,生均教学经费投入连年下降,教学基本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师生比居高不下,往往使得一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设想难以付诸实施,甚至导致改革中途“流产”。例如,相当部分院校也曾试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双专业、双学位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大量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资源,但由于教师数量和教室容量不足,教师教学工作量负担过重,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当然也就无力开设更多的各类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时选择。一些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尽管罗列了大量选修课,但在实际开设中却大大打了折扣,有的高校尽管规定全校课程向所有学生开放,但由于教室资源等问题的限制,真正让学生自由选课还是无法做到。高校教学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难以达到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初衷。郭冬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现有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目前能够开出的本科课程不过2000多门(2002~2003学年),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两所“重中之重”大学的课程资源尚且如此,一般高校的情况便可想而知了。
  
  3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
  制度设想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思想、理论、观念的具体化,是教育思想、观念、理论作用于教学管理实践的中介。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管理改革的先导,是教学管理制度更新的动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和根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提供越来越满意和高质量的服务,把以往让学生、社会适应大学现有的管理制度转变成大学管理模式必须适应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
  
  3.2 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生自主
  学习制度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性,逐步放开专业选择。为此,各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放宽转专业的条件和比例限制,在引导大学生理智地选择专业的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变更主修专业或中途转学,以满足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已实行的按文理大类或学科大类招生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自由的选择空间;
  2)加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力度。要改革刚性的培养计划,控制必修课,提高选修课尤其是任意选修课的比例,鼓励教师开设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以扩大选修课的数量。建立允许学生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选修的制度保证。实行教师挂牌上课的制度,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课中实行教师挂牌上课,扩大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还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条件选择达到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不必苛求统一的时间、地点和媒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行弹性学制。适应生源多样化、学习需求多样化和休学创业等需要,高校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多选、少选或休学,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年限,允许中途停学一段时间再来学习,可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自由的时间弹性。
  
  3.3 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
  制度和创新性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机制
  新的教师教学评价观是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它尊重教师的教学权,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活动,提倡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艺术,这种教学评价是民主商讨性的,结论是分析性而不是概括性的,它主要不在于监控教师教学活动,而是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成长,让教师在充满责任和使命感的教学活动中焕发创新的冲动和生命的活力,进而使全体学生受到启迪和激发。为此,要对教师的教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从评价内容上优化指标设置,也要从操作环节上强化评估实施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还要从评估统计上提高测评权重的合理性,更要引进校外评估,扩大评估参与的广泛性,通过评估引导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教学工作改进的方向并激发其投入的积极性。
  
  3.4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学生的动态学籍
  管理体系
  1)扩大免听、免修和免考制度。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多样化等需要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允许他们免听、免修以及允许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学籍管理制度要体现发展性原则。要对现有教学管理制度中规定的学生因主课(如外语)考试不及格不能毕业,或者虽及格但未达到一定的分数而不能获得学位证书、不能评奖学金,以及因为考试作弊或某种原因而不能授予学位证书等内容进行修改,在新教学管理制度中要容许其失败,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补过机会,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不至于被一棍子打死;
  3)建立灵活、富有激励作用的学籍运行机制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