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作者:朱书田 张东祥
2.2突破观念,强化意识
研究性学习课作为新增设的课程,无论社会,还是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对开设这门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构建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弹性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要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的教学计划,增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弹性,完善学分制和选课制,改进包括允许参加多次考试或重修、转专业或转学等内容在内的学籍管理制度,赋予学生更多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广阔空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构建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个性风格与独创精神,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编著与锤炼精品教材和研制CAI课件,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基金,资助教学研究改革试验项目,完善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在研究性教学中真正融为一体,对客观世界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门课程、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把研究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2.3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应破除简单的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代之以基础知识掌握水准、创新思维能力、发明能力和发现能力等多元评价标准。对于中考、高考,除了要考查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外,对学生在初中或高中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成果或重大的发明创造也应予以重视和考查,按一定的规程给予评分,把这种综合评定作为中考、高考的录取标准,以有效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引入民主管理机制,吸收广大师生参与教学管理,不但可以直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谏言,进一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为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2.4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
推动研究性学习,必须积极营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特别是有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立体化精品教材、多媒体教室、装备精良的实验室、电子图书馆、全球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以及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课内外、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建设,随着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为增设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创造实施条件。总之,要通过加强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保障。
当然,研究性学习课程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在具体实施的每个阶段还面临许多具体问题,以上4大问题只是笔者认为较具代表性的问题,不免挂一漏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出更多值得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并寻求改善的对策,使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新生事物不断完善,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 霍益萍.浅谈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1,(10).
3刘树仁.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及其实施要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4 夏向东.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构思[J].教育科学,20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