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基于网络环境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作者:抗 红 周元春




  网络环境开拓学习视野、拓展了学习空间,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为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具有信息承载量大,形式生动活泼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枯燥的形象,使教学活动变得形象、生动、丰富而更具吸引力。于是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习主体主动投入学习。一旦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学习就不只是获得知识的积累,而是更多体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其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第三轮教学试验中,笔者吸取了第一轮和第二轮教学试验的经验教训,改进了教学试验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加强了对基本概念和重难点知识的重点精讲、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的指导,增加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时间、加强了对学生电子作品创作活动的指导与监控,鼓励在学习中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所以票据法律制度专题试验测试成绩有较大提高;
  4)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能力与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及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分别有91%、59%和86%的学生选择试验提高自主协作学习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信息能力。这一点在试验后进行的反思评价座谈讨论中也得到了证实。学生在回答“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经济法》课程专题教学试验,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给出如下一些答案:知识量大,学习资源丰富,浏览更多信息,学到更多知识。拓展知识空间,学习了很多书本外的法律知识、条文;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搜索、分类、整理信息能力,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小组讨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可以讨论交流不同观点,获取各种新鲜的观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易懂掌握得较牢固;自学和讨论深化了知识理解与掌握,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加强;提高了自控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诠释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能够获得大量所需的知识点,且内容较具体、清晰;应用软件使用能力提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这些答案中有相当部分涉及到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思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能力,搜索、分类、整理、判断、加工处理网络资源信息能力和自控、合作、沟通、交流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转化方面,在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有限,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学生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而基于网络环境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互动”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学生们在反馈的意见中这样写到:“特别喜欢分析讨论案例的那种过程,那时候真的是全神贯注去听的,这种方法加强老师与同学们的沟通。”“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对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具有很大的吸引作用,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发现不足,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增加了互动交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会变得更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网络资源找资料的时候,会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就必须反复研究思考从而找出答案,有一个比较独立的思考的过程。小组及课堂讨论的时候再把自己所理解的讲出来,错误的地方通过老师、同学直接指出纠正,印象深刻。而且同学的发问就会发现自己忽略的或者还没有理解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气氛活跃,思维主动。”“互动教学使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针对性强,见效快,激发了同学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可见,被动可以学到知识,主动更能培养能力。
  自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改试验研究以来,初步形成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了教师和学生适应网络信息化环境教与学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试验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确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对师生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彻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不仅需要做大量、细致地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试验等工作,而且师生都需要有一个逐步过渡适应的过程。笔者计划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继续开展《经济法》课程其他专题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试验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