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丽波




  4)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开课前必须进行严格试讲(含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大纲、教案及教师本人对所讲课程全部内容的理解程度等),以全面考核其课程准备情况。试讲由基层教学单位组织,参加考核的应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其中必须有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参加,有条件的院(系)应邀请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老师参加。试讲安排两次,第一次为系统考核,第二次要针对第一次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考核。未通过第二次试讲的不能上讲台,直到能正式开课时止。超过一学期还无法达到开课要求者,上交学校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5)教学督导制。由学校组织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资深教授或管理专家形成教学督导组,通过跟班听课,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与学生代表座谈等方式对新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掌握新教师的授课效果,检查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时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以便青年教师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各院(系)应建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为青年教师建立培养考核档案,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教职工考核体系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监督、检查和领导。
  
  2.2完善知识结构,培养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素质是为人师的首要素质。而今的社会,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淘汰率高,只有紧追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论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还是专业知识,教育科研能力等都需要青年教师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综合能力。
  1)坚持终身学习。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不能固守老本,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而学习就是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手段,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就无法获得新知识,也就无法使工作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因此,青年教师应坚持每天看书学习,不断汲取新鲜的知识,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知识的宝库中掘取财富,这种财富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进修培训。对于强势学科的院校可以加强校际间互派教师进修培训,或将青年骨干教师派往国际知名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访问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及管理经验;
  3)研究深造。鼓励弱势学科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尤其是攻读外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或博士学位,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接受新的思维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此外,应鼓励青年教师经常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报告,将知名学者请进来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开拓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激励青年教师撰写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论文能力。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合作,提高青年教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学校应多为青年教师提供继续发展的锻炼机会,让青年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考验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使之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教育工作者。
  
  2.3开展师德建设工程,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 道德素质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育人,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体力量。而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不仅需要具备丰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而今,高校处在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时期,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走向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讲台,他们充满活力,激情澎湃,为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他们当中也不乏那种思想道德水准不高,精神空虚,人生渺茫,对学生缺乏责任心的教师, 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师德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1)营造氛围。学校成立专门的师德工作小组,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座谈会,及时反馈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风,教态。青年教师也可以在座谈会中与组织谈心,倾诉,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师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观。创建良好的师德文化氛围;
  2)建章立制。制订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将师德建设工作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以此来推动和规范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使其制度化、常规化;3)广泛评议。各院系均通过学生打分、教研室打分、院领导打分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位教师评定师德分数和档次,并将此项评定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工作;
  
  4)树立榜样。在广泛评议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学校应重视典型示范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召开校级师德评选工作表彰总结大会,对上一年度的师德标兵、师徳先进个人和师徳建设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
  5)重视宣传。将模范教师请进来,现身说法,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台、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在全校宣传身边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从而起到影响、示范、辐射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告诫教师说:“身教最可贵,行知不可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扎扎实实的印象,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得到印证,可见,教师的师德对学生,对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师德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没有一定方法可循,不是照本宣科,需要社会各方的通力协作,营造健康的师德师风氛围,相信随着高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师德建设将会有更加高尚的内涵,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将会有显著的提升。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高校应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年教师再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孜孜追求必将会在教育事业上结出丰硕的花朵,当然,青年教师的奋进也将会给中老年教师的继续进步带来鞭策的力量,由此看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程,将成为教育事业整体进步的推进剂,必将带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责任心的培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点[J].教育探索,2004,(2).
  2孙淑云.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陈华晔.“近亲繁殖”——科研发展的绊脚石[J].西北医学教育,200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