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论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结合

作者:鲜 兰




  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结合的技术支持。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基础。在分析大量的教育数据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通过数学方法和模型进行演绎计算对教育现象的关系和变量进行分析,使量化研究更加科学化,便捷化。同时随着计算机处理质化资料的软件的研制和开发,计算机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将更加灵活和广泛,这必将使得教育研究日益朝向科学高效的目标迈进。
  
  2.2两种研究有机结合的策略构想
  1)在主体层面实现两者的结合。人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研究也应该以人为主体。教育研究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研究者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水平都不高。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自身对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理论认识以及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掌握两种研究范式的各种具体的方法与技巧,做到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在主体层面的结合,这是提高我国教育研究水平的关键[9]。
  首先,要了解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理论和运用的方法,只有了解两者的特点、优点和局限性才能灵活运用;其次,是正确认识这两种方法的地位、作用,公平、公正地运用它们,实行研究方法的优化组合,才能有利于研究的进行;最后,要培养研究者的科学精神。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大部分仍然采用哲学思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这不是用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其精神气质是科学的、求真的。因此这两者的结合要建立在培养科学精神上面,科学精神是在做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应当具备的, 教育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2)在具体设计层面实现两者的结合。教育研究中要遵循“质化-量化-质化”这样一个回归模式和规律,把量化和质化研究结合起来[10]。首先是在哲学思辨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理论,然后由量化研究收集资料,验证理论,最后建立在这些数量的基础上再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定性分析,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真正的把握。综上所述,前后两次质化,一个是初步质化,一个是建立在量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上的质化。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与发展,这一过程将不断循环往复,直至对研究的教育问题能真正地、深刻地把握。
  
  参考文献
  
  1曾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
  2 欧群慧.走向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5).
  3杨国荣.科学的形上之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冯生尧.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教育研究方法,2002,(4).
  5 付瑛,周谊.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4,3(2).
  6 常俊跃,雒丽.研究范式之争及其对研究工作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
  7杨跃.试论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9(2).
  8 叶佩华,张繁强.利用现代数学研究教育科学探索[J].教育研究,1984,(8).
  9 卢国燕.质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7).
  10杨桦.教育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哲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