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作者:费钟琳




  预习对于确保双语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单凭教师的一个预习要求,学生很难自觉做到,需要有相应的检查手段和激励方式。可针对双语教学特点,在每次课前布置一定的阅读量,提出若干导读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尝试解答这些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则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或辩论式的教学方法解析上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检查预习效果。另外在每次课的前几分钟增设学生“陈述”环节,将其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也是不错的方法。陈述内容包括本次课将涉及的专业术语,对导读问题的探索等,可用中英双语进行。尽量鼓励学生自愿做陈述,对于那些志愿者可加分表彰,如没有志愿者,教师可随机抽取学生来做。这一方法可以激励学生去预习,课前没有预习的学生也可借此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相当于一次简单的预习。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意义已为很多专家所强调[3],这里要谈的是教学过程中用多少英语,多少汉语,何处用的问题。有专家指出双语教学需要一个渐进过程,通常前2到4周的课程以汉语讲授为主、英语解释为辅,之后逐渐过渡到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解释为辅[4,5]。但笔者认为无论在教学周期的哪个时刻,要根据内容来安排中英双语的使用,有些内容必须用英语阐述,有些则用汉语能解释得更清楚。比如,前两周的内容通常是概述,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般是《国际结算》的先修课程,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对概述中大部分内容都比较容易理解,可以多用英语。有些国际结算术语是第一次接触,一开始就掌握英语术语会比先用中文后面再转换成英文更利于记忆,在内容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多使用英语有助于学生尽早进入双语学习的状态。而到教学中期开始出现信用证等关键内容,要解析清楚惯例、业务细节等,必须增加中文的使用频率,否则会影响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时显然做不到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另外,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大都是术语、流程、条款等提纲挈领式的内容,可以用英语表达。案例中英双语不拘,只要能有助于专业知识理解即可。分析案例也可中英双语并用,鼓励多用英语,实践表明要求学生提前用英语准备案例分析难度不大,但当堂的英语即兴分析有难度,暂时还无法推广。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会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笔者所在院系将《国际结算》列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同一学期内既开设双语课程,也设有中文课程,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课。在双语课程开课后两周内,教师对学生英语基础、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微调确保教学效果。学生也可在此期间试听两类课程,最后确定选择何种,也可退选。课堂教学过程应能满足平均水平以上学生的需要,对于平均水平以下的学生除了要求其加强预习外,还应对其适当辅导。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方式可以用于课余的师生沟通,另外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也是有效的方式。通过期初、期中的调查反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发现学习顺利的和困难的学生,建议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共同预复习。实际上学生中往往会自觉形成一些学习小组,教师如注意对其中的强弱搭配加以平衡,并时常向他们提供一些建议,会比一对一的师生辅导更有效。期末考试前进行最后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整体感受,学习情况以及建议等,可进一步发现问题,使考前复习更有针对性,也有助于改进下一轮双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江艳.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96-99.
  2 龚剑玲.贯彻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对国际结算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71-72.
  3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1):119-120.
  4曹勇.《国际结算》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探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3):31-32.
  5 郭虹.应用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对《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探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4-6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