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学习学研究

作者:刘智运




  [摘 要]开展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学习学的研究,对构建大学学习学的理论体系是大有帮助。一是大学学习学是一个开放体系,可吸纳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二是学习学与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和密切;三是在研究方法论上也有意义。本文简介四门学科的观点作为举例。
  [关键词]多学科研究,理论体系,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471-04
  
  0引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为了构建大学学习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大学学习现实问题(应用性研究)的基础上,要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和方法论准备,逐步向学科建设的目标逼近。这是学习科学界同仁的一项很有意义的任务。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ck)在《高等教育新论》导言中说:“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的专业所展开的广泛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工具,不管这个学科是历史学,经济学或政治学,还是其他社会科学,都给我们提供了考察世界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高等教育部门”[1]潘懋元教授也指出:“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对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2]同样,多学科的大学学习科学研究,对建构大学学习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很有帮助的。但这一思想还没有引起大学学习科学界的重视。
  为什么要开展多学科的研究,究其原因有:
  一是由大学学习科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学习科学是学习学的分支学科。我国学习学的建立是从1980年起步的。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以往教育理论中重教轻学等压抑学生主体作用的负效应必须加以改革。逐步树立既重教,又重学的思想。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建构学习学的设想开始萌发了。最早提出“学习学”一词的是我国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同志在《文汇报》1980年4月12日发表的《愿你风华正茂》一文中强调学习应该逐步形成自已的知识结构讲究读书方法之后,认为“建立一门”学习学显得十分必要[3]。在此期间,一批学者开始发表和出版有关学习理论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出版较早,反响强烈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林毓琦教授于1987年出版的《大学学习论》,该书以大学生的学习、发展与成才为研究对象,以崭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较全面地系统地探索并建立《大学学习论》的初步体系。该书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出发,建构大学学习论的体系。林教授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经过十五年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大学学习学》的理论框架,标志着这门学科建立起来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从酝酿到建立起来,至今也只有20年的时间,时间短,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深。由于没有学科点,虽培养了学习科学的博士和硕士,只能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只能授予高等教育学的学位。经学习学的同仁的努力,编辑出版了一本100万字的《学习科学大词典》,于1998年6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但影响也不大。无论从大学学习科学本身的构成来看,还是从高校培养大学学习科学的人才的需求来看,或是从大学学习科学同外部社会的关系来看,都涉及诸多学科,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大学学习学的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的突破,还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审视、探索,才能达到全面深入的境界;
  二是学习科学包括大学学习学与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和密切。应开展学习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正像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复杂性科学研究那样,正是多种学科的交叉和汇合,才推动了复杂性科学的迅速发展。同样,学习科学要与多学科的观点汇聚一堂,共同审视和研究学习科学(包括大学学习学)面临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情况,才能使学习科学的研究科学化,也才能使学习科学真正成为一门有永久生命力的学科。比如,在新世纪我国终身学习的实践探索迫切需要理论支撑的形势下,郝克明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抓住了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展开了为期二年的调研,完成了《终身教育研究丛书》,其中还有一本《跨进学习社会》专著。丛书为深刻理解终身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开辟了新视野,提供了重要参考,很值得学习科学界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读。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
  每一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仅是社会系统中的特定因素或部分。从某一门学科的观点考察学习科学和大学学习学,只能看到学习科学的一个侧面。在研究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可以而且必须着重就一门适当的学科观点进行深入探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但不要忘记同其他学科观点的联系。只有把多门学科观点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比较分析,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学科的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研究,对于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学科建设工作;
  三是在研究方法论上也有借鉴的重要意义。潘懋元教授指出:“一门学科的建设,既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完整的理论体系,还要逐渐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4]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独特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撰写的《高等教育观点:八个学科的比较观点》一书,可以说就是高等教育方法论的专著,为多学科观点研究高等教育开辟了新路子。这对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多学科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1多学科视野下的大学学习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1)研究领域宽阔。多学科交叉学习科学领域,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宽阔的论述必须是多学科的。学习科学专家可以在这些观点中自由转换,利用不同的观点解决不同的问题,或进行不同的争论。例如社会学以研究学习社会的特征,学习科学面临新的任务,学习科学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为切入点;经济学以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的经济效益以及学习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问题为切入点;政治学可以研究人通过学习,提高治党治国的能力的作用;文化学研究学习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人通过学习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学习理论在解决心理冲突和心理适应中的作用;哲学从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研究人的社会化问题以及社会角色的问题,还可从哲学的观点透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科学是一个开放体系,学习科学和大学学习学每个方面的问题,适合于运用某一门或某几门的学科观点进行研究。但是,包括哲学在内都不可能包揽学习科学方方面面问题的研究,只有聚合多学科的观点,才能获得完整的认识,这种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领域广阔的学习科学有特殊意义;
  2)开拓研究的视野与思路,促进学科的相互理解。减少自以为是的“井蛙之见”,提倡学术研究的谦虚谨慎作风。长期以来,一些科学专家只囿于本学科的圈子,自己的思维受到局限,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不能与时俱进。多学科研究有利于打破严格的学科疆界,在学习科学,大学学习学问题的研究上,看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观点的不足,重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加强多学科的理解与合作;
  3)多学科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符合人类认识的发展,即从单义性到多义性,从线性研究到非线性研究,从绝对性到相对性,从精确性到模糊性,从单面视角到多维视角,从单一方法到系统方法,如此等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学学习学研究,也适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或对其他研究领域有启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