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自觉和理论志气

作者:王 颖




  所谓自觉的学科意识,就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基础,懂得站在学科的高度上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学说,赢得一种学术自主性。一般来说,做任何学术研究,就是去论证自己以为具有真确性的命题,同时等待他方的挑战,随时保持开放的态度,不采用任何学理以外的方式强迫人家就范,但最终还是为了做出更加有根据的真假判断。这就是学术的核心部分,有了这个核心,才可能有学术批评、学术竞争和学术发展。这就意味着要有一种健全的心态,自觉地保持科学、严谨、求实、宽容和永不满足的作风,既不盲目追从别人的学说,也不急于将自己的学说强加于人;要以问题回答的水平来衡量学说的优劣得失,尊重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不以仰仗任何权势或谋求话语垄断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表现。反之,如果仅以宗派式的眼光看待,就只能使自己失去比较的尺度和竞争的活力,降低自己的科学水准。
  所谓坚定的理论志气,就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基础,掌握自己学说建设的方向和标准,有不断攀越理论高峰的目标。这就要有一种进取的心态,学会独立思考,不迷信任何现成的公式和教条,敢于和善于超越前人(其实就是超越自己),用当代人的民族智慧去面对问题、回答问题,经过共同努力,创造出具有自己时代精神的思维成果和话语体系。如果没有这样的理论志气,那么就永远走不出咀嚼前人、人云亦云的学匠心态,造就不了大手笔。学术上的求真,是理论和观念体系要求在事实上被人广泛接受的正当性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的同时,也仍然不能忘记学术研究求真的使命。
  在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只当作是谋求一种话语的生存,而要看作是阐发新的时代精神,建设我们国家民族乃至人类走向未来的思想文化和理论基础的大工程,努力开出新路。这既是我们自己的权力和责任,也是现在所讨论的事情的实质。因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而产生的自我封闭系统,也不是随着创始人逝世而凝固起来的僵死模式,它是由几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和建设汇成的一个活的思想之流,并始终经受历史实践的考验。后人作为继承者和实践者,有权力也有责任去发展和重建它,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增强学科的自觉性和理论志气,了解和珍惜已经和将做的事情的意义,以使自己的方向更明确,信念更坚定,工作更踏实。惟其如此,才有希望造就我们自己的、未来的大手笔。
  
  参考文献
  1单玉.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江苏高教,2004,(2).
  2孙蚌珠.普通高校“两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分析.高校理论战线,2002,(12)
  3丁俊萍.关于湖北地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的调研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
  4胡斌武.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1).
  5张雷生.当前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具有一些重要优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0).
  6陈占安.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