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关注大学生学习现状 切实推行研究性学习
作者:高桂娟 李 琰
2.4主观作答题进一步印证了客观题的统计结果
该问卷的最后一题(第30小题)提出:“在学习问题上你还想说什么?”由学生自由作答。对本题的阅读归纳中发现,有些问题是学生普遍反映的,而有些问题则只是个别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为了尽可能做到科学客观,研究者特设立了“集中度”这一指标,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的集中程度进行量化处理,即学生反映次数最多的问题赋值为10,指标取值在0~10之间,其他反映较多的问题依其与最高值的比率转换为0~10之间的相应的数值。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学生表达的看法基本印证了客观选择题的统计结果:
1)教师与教学问题是学生反映最集中的问题(集中度:10)。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缺乏个性,无法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讲课枯燥、照本宣科和满堂灌;教师缺乏责任心,讲课敷衍,上完课就走人,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实验课课时少,课上动手机会少,好多实验搞不清原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实验课是摆设;
2)学风、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问题是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度:8.9)。将学风、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集中在一起分析,是因为这三方面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外部支撑因素。在学风问题上,学生希望加强课堂学习气氛和考风考纪,同时指出有部分人整天不学习,希望学校督促他们,从而改善整个学风。有的同学甚至直接提出由于本校学习氛围不浓,应该到邻校去熏陶一下的建议;在学习条件上,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有实验室、机房开放程度不够,机房设备陈旧,自习空间太少,图书馆资源不足,图书更新速度慢等;在学习环境上普遍反映的情况有:住宿环境差,学校周边常有干扰学习的营业场所,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学习影响大等;
3)专业与课程问题比较集中(集中度:7.8)。就专业而言,大学生,尤其是入校新生,对本专业的性质、方向不了解,希望学校能给予专业指导;希望专业设置更为合理一些,多开设社会需要的专业;还有一些学生表达了能够自由转专业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学生认为课程安排不科学。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负担太重,而大学三年级及之后的课程又太少。英语学习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四、六级考试是形式主义;一些课程没有什么价值,部分课程老化,有的课程的教与学纯属应付。希望增加自然、历史和人文方面的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关的为教材问题。学生反映较多的是教材内容陈旧、编写质量不高和专业课的书目不够齐全等;
4)学生也反映了自身学习动机、态度和兴趣问题(集中度:6.4)。对本题的分析结果和前面相关的选择题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许多学生暴露出他们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许多学生反映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勤奋程度不够,而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茫然;二是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实用,不知道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以上四点概括了学生反映最集中、最普遍的问题。应该说明的是,学生在问卷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内容,但由于这些意见和建议较为分散,不具代表性,就不再做进一步的呈现与分析。
3相关建议
毋庸置疑,我国本科教学的状况已引起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及评估方案均已出台,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厅[2005]1号附件)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高厅[2004]21号附件)等。但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估与督促对高校而言仅仅是一种外在压力。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当今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务实、追求自我实现的群体。 他们非常看重学业和学业前景,但在现实学习中又普遍地存在着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的做法。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集中在专业、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大学教学的内部因素上。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把外在压力转化为高校自身的内在动力与主动行为。不针对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得到改善,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在高校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无疑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的尝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自由性、主动性、参与性、过程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六大特点,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促进“教”“学”互动,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改革之目的。
3.1以研究性学习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大学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期的和全方位发挥作用的渗透性因素。良好的学风不是学校外部管制的结果,而是根源于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高校中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疑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自由,成为了学习的“奴隶”。“奴隶”失去了劳动热情,自然会想方设法“怠工”;学生丧失了学习热情,也一定会想方设法“怠学”。引入能够体现学习自由的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状况的改善。
3.2以研究性学习促进研究性教学,有效提升师资水平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高水平的科研产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无不与教师的水准息息相关。传统的知识灌输形式的教学,不仅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框限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导致教师缺少创新探索的精神,使得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刻板。可以说,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是同质的。引入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还可以激发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使高校教学真正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
3.3以研究性学习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革
教学改革不仅仅涉及教学方法、课程等要素,更重要的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我国现行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是一套建立在机械性学习理念之上的刚性的制度体系,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实质上是为了保障教师与学生“授受知识”的传递效率。因此,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推行,就必然变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具体措施上,可探索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学生自由调换专业的机制,使学生真正可以做到“学我所爱,爱我所学”。同时,从加大选修课程的自由度,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以及建立“柔性”的学籍管理制度等方面,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具有相当自由度的制度保障。
Concerning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Situationand Promoting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Thinking of the 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Gao Guijuan Li Yan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situation by questionnaires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Science of Learning in Hubei Province.The findings show that most undergraduates have clear aims and good attitude towards their learning but some problems obviously exist in the course of their learning and life as well,which are caused by teaching staff and their teaching.So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aking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s a turning point to deepen teaching reform and mobilize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positivity so that can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soundly.
Key wordsundergraduates,learning,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teaching reform,questionnair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