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丽琼 徐燕刚 刘 燕




  [摘要]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本文在纵观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界定、检测工具、具体研究进行分析概括,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自我监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4-0296-05
  
  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核心成分之一,是学生心理素质结构认知维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1]。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它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研究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既有利于学生认知、学习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自我监控学习理论在西方兴起,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受到重视以来,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获得长足进步。总结这些研究,既有利于把握研究的进展情况,又有利于理清研究的线索,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指明方向。
  
  1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界定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概念是在自我监控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自我监控概念的具体化。但到目前为止,对其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在国外,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界定主要是对自我监控学习的定义。主要代表是日莫曼[2],他根据自己1994年提出的自我监控WHWW结构,认为自我监控学习就是由动机、方法、结果和环境四个方面因素组成的一种思维结构。在国内,董奇等人[3]认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是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的能力。另外,不同学者都比较赞同以下观点:①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不只是对某一较短时间内正在进行的某一具体学习活动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与调节。还指学生对自己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学习活动、学习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与调节;②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不光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还包括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注意程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
  
  2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检测工具
  
  自我监控测量工具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问卷的编制上[4]。统观国内外的检测量表,由于它们各自出发的角度,强调的重点不同,有的具有测查自我监控的笼统性,有的则具有测查自我监控的特殊性、局限性,但直接针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量表却不多见。
  1)国外量表。国外对自我监控量表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对自我监控结构的探讨,较有影响的是从自我监控性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角度探讨其量表的编制。从单因素角度分析的代表人物是Snyder。其量表由18个题组成,成分包括对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应性的关心;对社会比较信息的关注;控制和修正自我表现和表达性行为的能力;能在特殊情境中使用上述能力;表达性行为和作为表现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或可变性的程度五个部分。从多因素角度分析的代表人物有:Briggs,Wolfe,Cheek等。Briggs等人认为自我监控量表应从表达性的自我控制,社会舞台的表现,他人定向的自我表现三方面编制分量表。Lennox和Wolfe对Snyder的SMS进行修订,认为自我监控量表应该是由专门测量个体对他人表达性行为的敏感程度和调节自我表现的能力如何,专门测查个体对行为适应性的关心程度和对社会比较信心的关注两方面组成。Briggs和Cheek认为,18题的SMS修订版实际上包含公众表现和他人导向两部分。而且,John、Cheek和Klohnen运用Q分类技术对自我监控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证实了这点,并认为18题的修订版不如原先的25题的自我监控量表更能测出个体的自我监控性倾向;
  2)国内量表。汤志群运用Snyder(1974)的自我监控量表(25),并参考了Wolfe和Lennox(1984)的观点,自编了一套对中学生的自我监控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的量表。翁学东运用并修订这一量表,因素分析得到四个与Lennox和Wolfe(1984)相似的四个维度,李峰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自我监控量表的修订后得到23个项目的分量表:自我监控倾向分量表和自我监控能力分量表。鞠红霞、程正方根据前人研究编制了一套自我监控性自评问卷,在学校领导群体中使用,探求学校领导的自我监控性与其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自我监控性这一人格特质引入领导心理学领域作了有意的尝试。董奇、周勇等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划分为学习之前、学习之中和学习之后三大块,编制了“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用于测查学生计划、准备、意识、方法、执行、反馈、补救、总结等八个方面的自我监控水平。
  综上所述,国内自我监控量表的编制主要是借助国外量表改编而成,并使量表向实用化、具体化方向发展。针对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测量工具而言,有汤志群自编的一套对中学生的自我监控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的量表,董奇等人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针对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各具体学龄段、具体学科的学生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编制有待拓展。
  
  3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具体研究
  
  3.1年龄特征的研究
  1)总体水平。董奇、周勇[5]的研究指出:① 从总体上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自我监控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② 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③ 中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Zimmerman & Martinez-paris[6]通过结构访谈法与实验室研究法发现: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二年级,从初二年级到高二年级,学生在自我评价、组织和转换、目标制定和安排、寻找信息、记录等14种关于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整体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周勇[7]的研究指出: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会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馈和思考,对自己学习的认识越来越精确,对不同学习方法的运用与调节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2)具体水平。陈红兵[8]的研究认为:在制定计划的内容宽度、时间跨度和主动性上,高中生均高于初中生。林崇德、沃建中[9~10]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计划性中的初步思考时间延长,操作任务越难,初步思考时间越长。年龄对自我监控有显著的负效应,对认知操作有显著的正效应,自我监控对加工速度有非常显著的正效应,对认知操作有显著的负效应,加工速度对认知操作有显著的负效应。傅金芝等[11]的研究指出:从发展维度看,小学到初中阶段先发展比较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直观的方式方法,初中到高中阶段一些控制性强、操作复杂、逆向思维的和整合性高的方式方法得到发展。
  
  3.2影响因素的研究
  1)环境因素。王金云[12]认为:环境因素对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个体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中,家庭和学校环境变量对个体自我监控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直接影响。李政云对200名初一新生的调查研究表明:重点学校学生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差异显著。傅金芝等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差异并不明显;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