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大学理念——大学的核心文化
作者:王新华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3-0189-02
大学理念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概念。理念的缺失使大学文化建设中出现简单化、庸俗化、趋同化[1]等诸多问题。因此,对大学理念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和哲学解析,总结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和逻辑规律,对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进行系统比较和辨析,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理念”概念系统梳理和哲学解析
可以沿着“理念”-“教育理念”-“大学理念”这样的线索,对“大学理念”概念进行梳理和解析。
在西方,“理念”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其源典含义为“形式”、“通型”等。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早提出“理念”并进行初步阐释的是苏格拉底,将之作为哲学术语进行探讨的是柏拉图,而在西方哲学史上对“理念”进行集中和详细论证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尽管当代人所使用的“理念”一词不是完全哲学意义的概念,但黑格尔所表达的“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所形成的观点或观念,并且是一种追求的境界”的观点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中国,尽管古代无“理念”一词,但却有一个与西方“理念”一词意蕴相通的概念——“理”,虽然古代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甚少,但作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理”,在与西方古代哲学范畴中的“理念”,在内涵上却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因此,从字源、语义和哲学上对古今中外“理念”概念进行考察,其蕴义可包含四个方面,即:理性认识,理想追求,思想观念,哲学观点。就此而言,所谓“理念”就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简言之,“理念”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
在此基础上,将哲学领域中的“理念”移植、扩展到教育领域,形成“教育理念”概念,其基本特征应该是:教育理念是文化积淀和文化交流中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价值追求。它是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范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而作为教育理念的最高层次——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有的大学教育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其中,“理性认识”是对大学的基本看法和理性审视,主要是有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方面的内容,包括大学的含义、大学的宗旨、大学的使命、大学的职能等;“理想追求”是对大学发展的构想、追求和展望,主要是有关“大学应该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方面的内容,包括大学的理想、大学的信念、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目标、大学的责任、大学的变革与走向等;“教育观念或哲学观点”是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是有关“大学需要坚持什么”、“大学应该把握什么”方面的内容,包括大学教育发展观、大学教育价值观、大学教育质量观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理性认识”是树立正确大学理念的前提和基础,而“理想追求”是对大学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大学未来发展蓝图的科学构想和精心策划,“教育观念或哲学观点”是推进大学教学改革和发展、实现大学理想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和总体原则。
2 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及规律
19世纪初期德国的大学改革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意义是世人公认的。德国大学改革一扫17、18世纪欧洲大学的陈腐之风,将研究引入大学的教育过程,重塑大学的理智生活,开了大学近代化之先河。康德的“大学论说”,将“学问共同体”、“大学的自治权”作为大学理念的出发点,谢林的“学问论”提出大学内实施“一般教养”的教育、培养“贯穿学问全体的哲学精神”的研究与教育相统一的思想,施莱尔马赫的“大学随想”提出“最大限度的自由,正是大学精神之所在”,费希特的“演绎计划”中提出将“学问的技法”作为“大学存在的理由”,这些思想都对后人对大学理念的理解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洪堡的大学理念说。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的过程中提出“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和教育原则,被认为是经典的大学理念,是大学理念由自发走向自觉、从朦胧变为清晰的标志。
社会变迁的过程充分反映了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成为合理存在的价值并延续千载的认识基础。“大学理念”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并受到教育外部规律的制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的职能在不断地扩张,因此,经典大学理念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与高等教育关系的新进展,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个性化与人本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及“国际化”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就是例证。大学面对国家、社会和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面对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和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展,必须紧随时代步伐,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及时更新大学观念,重构大学理念,牢牢把握大学前进方向。
3 “大学理念”的构成要素
3.1“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
两者在角度上是不同的,“大学的理想”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来设想大学的发展,是大学内部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向往和构想;而“理想的大学”则是以理论为逻辑起点来设想大学的发展,是大学外部对大学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希望。
3.2“大学理念”与“大学观念”
“大学观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大学的教育价值观、大学教育质量观、大学教育发展观等。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大学理念”是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了的大学教育观念,或体系化的教育观念整合,是一种比较自觉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而“大学观念”是观察、分析、论述和处理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时所处的角度或采取的态度,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是自发的、感性的、不系统的。
3.3“大学精神”
它是“大学理念”的核心,表现为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大学的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的标志,是一所大学的支柱和灵魂。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精神”指各类大学所普遍存在的优良校风、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优势和精神状态;狭义的“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特定人格化和个性化的精神,诸如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作为“大学理念”的核心,“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所在。总之,“大学精神”是一种追求人文、追求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是一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
3.4“大学使命”与“大学目标”
“大学使命”是指大学担负的重大责任和任务,是“大学理想”的具体体现和外在形式,是依据“大学理念”所进行的大学实践。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以新的思想导引和推动社会,以新的人才和知识成果服务于社会。21世纪的大学应该走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前沿,肩负起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昌盛和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神圣使命。“大学目标”是大学培养人才所特有的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大学目标是大学理念具体体现,是将大学办成什么样子的一种构想和规划。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过去长期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弱的人文陶冶、过强的共性制约、过度的校园禁锢”这“五过”与现代大学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必须探索一条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统一、授业解惑与启思导创相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眭一凡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Theory of University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University
Wang Xinhua
(Literature and Law Department,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
AbstractTheory of University means rational recognation,ideal pursue,educational concept and philosophical concept people hold towards university.It includes ideal towards university,notion of university,spirit of university,mission of university.Among them the spirit of university is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of university.
Key wordstheory of university,spirit of university,history 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