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旧道德的“对话”
作者:陈桂良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歌词是这样的:
姐儿年纪十八九:/大奶奶,抖又抖,/大屁股,扭又扭;/早晨挑菜城里去,/亲丈夫,挂在扁担头。/五十里路打转回。/煞忙里,碰见野老公,——/羊棚口:/一把抱住摔筋斗。
这支有小丈夫的青年女子和野老公摔筋斗的情歌,显然是作者有意选择用来突出自然情欲和人为制度间对话这一基础的。财喜由于比别人早些打完了满满一船蕰草,提前离开港汊,高兴而哼起了他们村里人常唱的这支情歌,这原本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开心、快乐的表现,殊不知秀生听了歌词内容,觉得这歌句句都是针对自己的,以为财喜是在故意嘲笑他,在向他示威。他虽然知道自己“是没有用的人”,不配享有“夫权”,但他还是决心以死殉权。为维护一个做丈夫的权利和尊严,他愤然提出严正的抗议:“财——喜”,“我,是没用的人,病块,做不动,可是,还有一口气,情愿饿死,不情愿做开眼乌龟!”是的,“做开眼乌龟”对于一个做丈夫的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所以,他不惜以“情愿饿死”来捍卫他那摇摇欲坠的“夫权”。
在财喜看来,自己和秀生妻子的关系,至少不应是秀生妻子被责难的理由。有时他也后悔同秀生妻子的不轨行为,但他又觉得秀生妻子在这一行为上是没有过错的,表现出一种自然而朴素的新的认识。秀生妻子接受财喜的情爱,享受着“大自然赋予她做一个人的权利”,应该说与荡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水藻行》中,我们可以看到造成秀生老婆受虐除了她对丈夫“不贞”之外,还有秀生对她腹中的胎儿子嗣身份的个人私有权问题。这子嗣问题是封建家庭中造成父权至上的真正根因,也是秀生觉得自己向老婆肆虐不但“有理”而且“道德”的心理动因。④因而当财喜要求秀生“你不准再打你的老婆!这样一个女人,你还不称意?她肚子里有孩子,这是我们家的根呢……”时,秀生发疯了似的跳了起来,声音尖到变哑,“不用你管!……是我的老婆,打死了有我抵命!”矛盾进一步激化,秀生为维护他的“夫权”、“父权”,不惜第二次以命相拼,态度也显得更为坚决。
财喜觉得秀生妻子对秀生是很尽心的,除了多和一个男人睡过觉,什么也没有变,仍然是秀生的老婆。凡是她本份内的事,她都尽力做而且做得很好。他对子嗣私有权问题也不斤斤计较,表现出格外的宽宏大量,认为秀生妻子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也罢,是我的也罢,归根一句话……总是我们家的种啊!”秀生虽无能力履行“为人父者”的天然职责,但他仅凭旧道德赋予的“父权”,耍起对胎儿“生死予夺”的威风,在他看来,老婆肚子里的孩子是人家的,是个野种,自己有权处置他,狠心打骂妻子是他的权利,用不着人家来指手画脚。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熏染的结果。这里,茅盾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深层问题。
尽管财喜持有他自己的新道德观,但当他看到秀生“做开眼乌龟”表现出的痛苦和暴躁,他的心头就会涌出“疚悔”,对秀生的同情和怜悯也油然而生,这使他常常陷于复杂的爱情纠葛和思想矛盾之中。一方面,作为一个苦了大半辈子的光棍汉,对于不期而遇的爱情生活是那样的依恋,他虽然不想伤害秀生,但实际上已经伤害了秀生;另一方面,为摆脱自己所处的难堪处境,他曾打算离开这个家,但转念一想,自己走了,“田里地里的那些工作,秀生一个人干的了么?”“孩子是一朵花!秀生、秀生大娘也应该好好活着!”这样想着,他又改变了主意,不走了。他把自己的去与留和秀生、秀生妻子还有孩子的好好活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足见财喜的善良、朴实和正直。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弱小者的爱怜,在财喜心里两者实难统一。通过对财喜复杂内心世界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财喜虽然一贫如洗,但他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敢于以自己的新道德观向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挑战,为妇女遭受的不公平而呼号。在这个形象身上,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为了情爱问题财喜与秀生虽然发生了难以互谅的争吵,但既已形成的至密关系又使他们同命相依,难以分离。因而,当财喜看到雪中的秀生萎缩在船上时,自然会把自己的破棉袄盖在他的身上;当秀生发病时,财喜自然就去城里药铺去为他买药;当乡长要硬逼着病在床上的秀生去筑路时,财喜自然能挺身而出,斥逐乡长。这就使我们感到,财喜与秀生妻子的关系,秀生与财喜的矛盾都是建立当时农村经济衰败而导致这个家庭生活水平低下,财喜无以自立,秀生又要倚重财喜的劳力等现实基础之上的,而且也暗示了它的社会历史的真正含义,使我们对畸形社会的畸形现象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
读完小说,我们对财喜的“越轨”行动并没有产生厌恶之感,反而引起同情和赞许,原因就在人物的精神世界是高尚的。在新旧道德的“对话”中,财喜在男女爱情方面表现出的带有预见性的新道德观,反映了贫苦农民在精神领域的独特追求,给人们以发人深思的伦理思考。同时说明茅盾从对农民精神世界独特追求的深入开掘中,同样能发现触及社会本质的某些东西,从而对社会弊病作出合乎规律的剖析。
本文是200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走出解读经典的误区:茅盾创作的多重文本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06CGWX29YBM)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① 鲁迅:《〈中国杰作小说〉小引》,《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99页。
② 王嘉良:《茅盾小说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64页。
③ 茅盾:《问题是原封不动地搁着》,《妇女杂志》17卷特大号,1931年1月。
④ 李广德:《茅盾短篇小说〈水藻行〉研究述评》,《湖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