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理想精神的诗化表达
作者:王春林 陆 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休养所的前夜,他在与满月下的大海告别的时候,却发现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大海:“所有的差别——例如高楼和平地,陆上和海上——都在消失,所有的距离都在缩短,所有的纷争都在止歇,所有的激动都在平静下来,连潮水涌到沙岸上也是轻轻地、试探地、文明地……而超过这一切,主宰这一切,统治着这一切的是一片浑然的银光。亮得耀眼,活泼跳跃却又朦胧悠远的海波支持着布满青辉的天空,高举着一轮小小的、乳白色的月亮。在银波两边,月光连接不到的地方,则是玫瑰色的、一眼望不到头的黑暗,随着缪可言的漫步,‘银光区’也在向前移动。这天海相连,缓缓前移的银光区是这样地撩人心绪,缪可言快要流出泪来了。这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海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夜晚,装扮好了自己,向他温存,向他流盼,向他微笑,向他喁喁地私语。”“海——呀——我——爱——你!他终于喊出了声,声音并不大,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好嗓子。然而他惊起了一对青年男女。”与之前的大海景观相比,这绝对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充满了希望与憧憬的大海景观,在其中,很明显地蕴含着曾经饱经坎坷曲折的缪可言曾经一度的迷惘失落之后的精神复活与精神自我超越。
“不,那不会错,那就是人,就是刚刚被惊动了的那两位热恋中的青年人。缪可言又有什么怀疑的呢?如果是他自己,如果倒退三十年,如果他和他的心爱的姑娘在一起,他难道会怕黑吗?会嫌冷吗?会躲避这泛着银光的波浪吗?不,他和她会一口气游出去八千米。就是八公里,就是那个极目所至的地方。爱情、青春、自由的波涛,一代又一代地流动着、翻腾着,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淡漠,更永远不会中断。它们永远和海,和月,和风,和天空在一起。”
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蒙这里是在描写大海吗?是的。王蒙这里仅仅只是在描写大海吗?不是的。作家在这里所描写的其实是主人公缪可言从失落与迷惘中走出来之后,重建自己的理想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如果我们可以将缪可言看作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化身的话,那么我们也就可以说,实际上,王蒙是在借助于缪可言这一人物形象,传达着自屈原起就一直潜藏于知识分子精神深处的,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想主义情结。
必须注意到,王蒙《海的梦》的写作时间是在1980年。那是一个“文革”虽然已经结束,但“文革”的观念思维方式却依然影响很大的时代。王蒙在那样的一种时代文化语境中,能够写出如同《海的梦》这样带有明显的“言说不清楚”的主题意向,深刻地寄寓着知识分子理想精神的诗化短篇小说来,的确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但至今读来,《海的梦》却依然能够深深地感动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这就充分说明,《海的梦》的确已经成为了一篇实际上已经跨越了不同文化时空的经典短篇小说。
作者王春林系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作者陆琳系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副教授
① ②③④分别见《王蒙自传•大块文章》,花城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91页,第56页,第56页,第17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