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并不深究,只在展现

作者:彭 莹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不外有二,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一是欲望得到了满足。因而人总是矛盾的,纤弱的却又顽强,淡然的却又慌张,内敛的却又张狂。一个小说家,多是致力于搜寻并揭发这一矛盾,殊不知在瞄准靶心的同时却也不知不觉成了矛盾的猎物。
  小说家多是出世的,他们审慎地运用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或者说是天赋,免得沾染世俗的尘土。他们精明地洞悉读者阅览文章的习惯,甚至还有心理,以便雕琢精巧的文笔,却还能避开矫揉造作的坏印象。
  潘向黎一向精于运用雅致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氛围,堆叠清秀而婉约的词句,从而巧妙地将读者的视线移至故事之外,却又仿若仍置身于情节之中,于是乎就略去了对细节的琢磨与深究,《永远的谢秋娘》即是如此。读者若是合上小说,谢秋娘的影子就在眼前,就这么袅袅婷婷地走入人们的视线,脸上永远挂着淡淡的微笑,永远穿着朴朴素素的一身旗袍……她浅淡的笑是冷的,朴素的布旗袍也是冷色的,而那布旗袍都似乎有一种禅意在里面。
  深谙读者心理的作家总是善于在不经意间加进些若有若无的内容,不细读,故事倒也是讲叙得流畅而连贯;若细读,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牵出浮想联翩。不可皈依亦不可世俗的谢秋娘,如果硬要说她顿悟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她所经历的人生。毕竟,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过不可琢磨的命运的影子。而作家也不忘提醒读者,谢秋娘的生命里曾有过什么。是的确有些什么的,书香门第出身的她,是有过一个短暂而美好的童年的,可是,那留过洋又回了国的音乐家父亲,那做芭蕾演员的母亲,都在那场政治运动中弃她而去了,她幸福的童年就在六岁那年,早早地结束了……从此,谢秋娘是怎样的无依无靠,寄人篱下惨淡度日的,作者没有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否则,这么一个大家闺秀的谢秋娘是断断不肯到一个歌厅当舞女的。于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又一次博得了读者的青睐,而对个中情节的深究反倒成了揭人伤疤的不堪之举。
  但凡出世的作家,总是对世间的一切抱着一种朴素的怀疑,既不愿亲口否定,免得被误认为是愤世嫉俗,又想要读者心领神会,方才觉得尽兴。于是文章以“永远”二字贯穿其中。但,永远不变的不只是谢秋娘那超凡脱俗的面容气质,还有她那颗已如枯井的心……因而,“永远”不再是永远。作者不忘提醒读者,自己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坚持,但必定要巧妙布局,以避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俗套。作者要给出一个解释,解释谢秋娘的冷漠,那是儿时的家庭变故,让谢秋娘变得冷漠。作者更要给读者布个局,布个让读者怀着美好接受冰冷现实的局,谢秋娘是女人,是女人就还会做着女人的梦,她也向往真正的爱情,也曾经盼望着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读者明白,作者也明白,于是,就有了那场“万朵玫瑰铺就盛典,才子佳人缔结良缘”的婚礼。这场隆重而又浪漫的婚礼,让谢秋娘对未来有过美好的憧憬,也让读者轻轻地踏入了作者的局。不过作者早已布好的局,岂是读者料得到的?自然而然,幸福来得是何等的短暂。谢秋娘结了婚出了国,又离了婚回了国。要让一切合情合理,作者自然不会让谢秋娘说出来,但她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却也透出了全部秘密:男人是靠得住的吗?又一次让读者体谅了作者的苦心,殊不知恐怕连作者自己,也不知该如何解释个中原因与干系。
  要把一个局设计妥善,故事必然要先经得起推敲,于是此后的故事情节反倒简单了许多。也是,不再依靠任何人,谢秋娘自己经营起了“秋娘小厨”,将她的全部心血精力投入其中,在清淡从容的迎来送往中,把那些惨伤毁灭都藏起来。她似乎是对每一个人好,但那好里却又有着拒人千里之外的冷。她用这种冷把自己保护起来,她的人生再也受不起伤害了。作者在文字间尽情地施展自己对语言的把握,于是,张弛有度的描述就逐渐将读者拖入了延长赛,此刻,之前的比分已经定格,若不是多事,定也不会有人再会在意。
  作者又可以开始放心地布局了,于是有一天,谢秋娘遇到了那个叫韩定初的大律师了,在不即不离、不冷不热的所谓恋爱里,大家都以为谢秋娘这一次该有一个永远幸福的归宿的时候,这韩定初却死于非命。读者又一次陷进了作者的局中。这也难怪,毕竟生命无常,可是谢秋娘的人生里却又有了一次彻骨的痛,而作者又一次淡然地飘离,留给了读者的是对这情,这人生的质疑和感慨。在顺理成章地将故事引入此情此景时,作者该是亮出看法的时候了,但是要借谢秋娘之口来说,于是谢秋娘没有哭,不过这种痛却也是哭不出来的,她也只是“今天盘店,停业一天”而已。作者要慢慢让读者感受这种绝望,感受这种令人窒息的对生命的漠然,当韩定初用过的杯子打碎的时候,当谢秋娘仅有的那点牵挂也湮灭的时候,呼之欲出的就只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了,谢秋娘的生命里已经没有了春天,真真的是心如枯井了。读者默默地接受了上天的安排,而作者的局也画上了句点。
  潘向黎的语言大有生于高贵却甘于平淡之味,可能和她理论家、散文家的父亲不无关系,而她本人曾也是个散文作家,因而语言暗中带着一丝置世事于不顾,守明月而自斟的意味。观察生活永远是小说作家的看家法宝,往往描写这样一位传奇般的女子,拿捏描述的尺度并非易事,远了,会让人觉得莫非是此人自命不凡;近了,又会让人觉得其实此人不过尔尔。作者则是借菜肴之名,讲出谢秋娘一身的不凡和才华,不得不钦佩潘向黎对细节的处理。于是便有了读者对如此有才华又深藏不露的女子身世命运的唏嘘,正是“人隐于世,君子如庖厨,强似文君当垆”。文章中的亮点尤其是作者高妙的“仿古”的写作手法,总是依稀从章节里看到《红楼梦》的影子。潘向黎不凡的写作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读者的思绪同化,也为她赢得了较高的评价。的确,都是写女人的,而自古以来,女性的命运大多悲惨。于是有人说,谢秋娘的冷漠傲气像妙玉,也有人说,她的八面玲珑像宝钗,而面对这些背后都无非是“一把辛酸泪”的女人,读者的心理趋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小说作家,很难一言以概括他们的写作目的,挖掘生活是他们的写作初衷,而创造生活则是他们的写作手法。对于塑造谢秋娘如此的女子,轮廓与细节并行的行文的效果的确不错,留下一个看似有意却也无心的结尾,好像意犹未尽,却落下了帷幕,也好避实就虚,淡化掉作者原本的写作意图。作者借谢秋娘这个人物,写出了对现代女性感情生活状态的思考,现代的知识女性向往独立的生活,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但在面对现实的社会环境时,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却发现想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是多么的艰难。她们往往忽视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面对感情,每每心里都带着憧憬,带着希望,但到头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她们的热情一点一点地消退,直到最后,不得不“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什么再能让她们动容,心已死了,最后,只得将唯一的心力全部放在事业上,做个在别人眼里了不起的“女强人”,内心的苦愁却没人能够理解。但过于玲珑剔透的言辞和避实就虚的内容只能让文章定格在描述女性的意识层面,而无法深刻地透析更为本质的思想层面,也是精致而优雅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叙述所无法回避的不足。或许,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探究,而只是展现一个女人所令人动容的生活而已。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参考文献:
  [1] 姜广平.经过与穿越——与当代著名作家对话[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洪治钢.在隐秘的女性文学空间里游走——潘向黎小说论[ J ].山花,2006(5).
  [3] 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学[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