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纽约的爱与哀愁

作者:张立国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施雨,本名林雯,现居美国达拉斯,1988年中国福建医科大学毕业,1989年赴美,先从事医学科研工作,曾在达特摩斯医学院、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纽约下城医院等地工作过11年。现专业从事文学创作,在海内外诗歌、散文和小说征文中多次获奖;为美国《侨报》《明报》《星岛日报》副刊专栏作家;并组建海外文学创作团体“文心社”,现任总社社长。
  出版发表长篇小说《纽约情人》《刀锋下的盲点》《针》等美国医生系列;出版诗集《无眠的岸》《双人舞——杨平/施雨同题诗》《施雨诗选》;散文集《我家有个小鬼子》《美国的一种成长》《美国儿子中国娘》《美利坚书生——成长在美国》;译著《走进马拉卡楠宫——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夫人传》等十多种。
  
  很早以前有部电视剧叫《北京人在纽约》,据说不错,反正我没看过。不过中国人在纽约的故事是越来越多了,这很好,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地“漂泊与流浪”。我对纽约没有直观上的印象,因为我没去过纽约;歌手艾敬唱过:“1997,我想去香港。”或许现在的人该唱:“2004,我想去纽约。”施雨留美多年,对美国非常熟悉,曾经写过人文随笔集《美国的一种成长》。然而,对于一位真正的作家来说,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正是这个原因,使中国现代文坛大家鲁迅先生也蒙受指责,惋惜鲁迅先生没有长篇小说传世。施雨倒是未必有成为文坛大家的想法,然作为医学博士而专注于文学创作,确实让人有一种敬意。我很愿意阅读她的作品,体验“生活在别处”的喜怒与哀乐。
  《纽约情人》是施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一位女医生小寒的故事,有趣的是她采用了“一章在中国一章在美国的对比写法”,最后把故事结束在美国的“9•11”之中。小说可以说是一个“在路上”的故事,吸引我们的目光固然有不同的爱情遭际和鲜活的情节,与其说是一个女孩流浪的足迹,不如说是爱情流浪的足迹,我们一路上跟着主人公小寒捡拾起忧郁、奔放、激情的体验,激荡起每一根纤细的神经,窥见爱的种种悲欢离合。小寒、高凡伟、凯文、施杰,甚至王静茹,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接纳爱,表达爱。说不上谁对谁错,爱情本身就无错可言。我们生活其中,凭借爱才能坚强我们脆弱的灵魂,“为了爱,梦一生”。有哲人说过,在没有信念的时代里,爱情被升华为一种信念、一种理想。
  纽约是美丽的。纽约州立大学是美丽的。“很好的夏日阳光,很轻的绿色熏风。”这是作者笔下的小寒的视角,更是爱情发生学上的一种诱导性暗示,这样的环境先天性地透散出爱情发生的可能。作者施雨以自己对爱情的怀念与追忆,借助于自己的想象空间,使《纽约情人》中的爱情故事有了一种唯美的气息,哪怕是忧伤。爱情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它会出生、成长,自然也要衰弱和死亡。其实爱情一直是小说永恒的题材,《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洛丽塔》等伟大的著作莫不如是。但爱情却有多种写法,作者写得平实,并不玩什么花招,但在平实之中又自有激情的流淌。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从单纯的爱情故事中跳出来,进入人的内心深处,表达了对人生的拷问与追索。正如小说家伍尔芙说的那样:“走向人内心的路,永远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长得多。”
  有两种人能把小说写好,一种人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力,譬如苏童,他能够把自己未曾经历过的妓女生涯与帝王生涯描写得丝丝入扣,能够再现旧社会的人情风貌,让人读了觉得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还有一种人是把自己曾经经历过或体验过的事情或情感写出来,尽管内容可以虚构,其中也不乏丰沛的想象力,但骨子里的真实却完全是作者自己所独有的。《纽约情人》大约属于后一种写法,就像作者所云:“故事里的人物和细节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包括一些专业知识。”一般来说,作者的第一部小说基本上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故事的背景,这样把握起来要容易一些。写得多了,拘束慢慢被解除,想象力开始漫无边际,作者的内心世界成为硕大的空间,就如金庸先生笔下的“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随心所欲,“无所施而不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语)。
  最近翻阅了一些女性小说,发觉女权主义的色彩特别浓郁。我倒不是反对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其实正是被压迫的产物。但在每一篇女性小说中都看到女权主义的痕迹,总是怀疑作者的用心。女权主义是当下的时尚,然时尚并不是文学。《纽约情人》没有女权主义的色彩,你可以说它老套陈旧,缺乏先锋,作者的重心并不在此。施雨写的故事弥漫着女人的痛苦、惆怅、悲哀和无奈,其中更有快乐与幸福。然而人生在世,其实忧多欢少。作者深知此理,正好借美国“9•11”的大悲剧作为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小寒消失在“9•11”之中。“现在,拱门里的双塔楼和小寒都消失了。”小寒的消失带走了纽约的爱与哀愁,故事结束了,然而生活要继续,烛光点点正预示着新生。
  《纽约情人》有许多的专业知识,这归结于作者的医生经历。正如有的读者所说:“医生写医生特别到位,很亲切,感觉非常好。”不过这种医学背景始终不是小说的重心,小说写人性的大美丽与大丑恶。《纽约情人》写了小寒与两个中国男人的爱情遭际,虽然一个发生在中国,一个发生在美国,其中有对比,但小寒的性格似乎没有太多的变化。在中国的爱情创伤之后,应该有一种意料之中的蜕变。作者没有这样处理,也许她有自己的考虑。可能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变化与否,在乎个人的修养与生活经验。世事常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改变,“本自无缚,不用解脱”。明白此理,大可随心所欲。作为施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纽约情人》以清丽自然的文字打动人心,这是创作的一种“必要的开始”。《纽约情人》预示了施雨蓄势待发的写作潜力,文字对于施雨来说,梦想还在路上。所以我要说:对于作者来讲,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张立国,笔名朴素,吉林长春人。海南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荣获海南省第四届(2003年)青年文学奖。曾经担任过海南《天涯》杂志编辑以及“天涯社区•关天茶舍”的首席版主。现为海南在线•天涯社区网站文学编辑、天涯读书频道主编。主要著作有《林语堂传》(蓝天出版社),主编《2005中国年度网络文学》(漓江出版社)、《网看金庸》(大象出版社)、《网看古龙》(大象出版社)等。写作方向:散文随笔与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