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被历史打湿的东方之恋
作者:徐肖楠 施 军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那种感受温情缱绻而又依恋难舍、深沉痛苦而又激情四射。今天看起来,有一种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遥远回想和悲壮感受。这种爱情接受了全部历史的检验,也容纳了全部文明的精神,变成了一种博大的爱、自由的爱、创造自己也创造他人的爱,并形成了书中与这种爱相关的生活和历史。于是,历史不仅仅在影响生命,生命也在创造历史。这种爱能博大是因为它容纳了历史与人性的内容,它不仅是韩素音对故国的情思,也是她作为医生救治他人的爱;不仅是对马克的爱,也是对妹妹韩素尘的宽容和怜悯;不仅是英国式的人道主义,也是中国式的同情与理解。
韩素音和马克的恋情体现了当时困扰着人们的各种情感、思绪、变化和意识,所有对于往昔的留恋都伴随着这种在历史中诞生的爱情。在依恋与痛苦同时难舍的情调中,小说呈现着香港的人们、香港的生活和香港的风情。1949年到1950年间茫然不安的香港像一艘从雾中驶出的轮船在小说中渐渐呈现出来:风物、人情、文化、政治事件都历历在目。当时香港社会接纳了大批大陆移民,既承认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又对共产党政府惴惴不安,在哀悼过去生活的同时,又努力去建立一种新秩序。在一个历史重大转折的动荡时代,韩素音与其叔叔在重庆相处的情景以及香港的中国社会情景,都很能说明滋润与阻扼这种爱情的复杂因素。
小说中摇曵多姿的叙事内容既生动又细腻,表达了不同文化与生活交错融合时的奇异生活感受,而这种生活感受表现在韩素音与马克的异国情恋上格外突出而震撼。在书中,1949年3月直到1950年8月的香港繁忙、动荡、不宁、混杂,但又充满了韩素音与马克相爱的温馨与激情,你甚至可以闻到当时他们经过树林和草坡时的树味与草香。但是,这样一种梦幻般的爱情因为时代巨变和文化碰撞而令人紧张不安。再加上,香港在经济上的殖民地化和在精神上的资本主义化,与中国大陆的共产主义形成了对垒,因此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和精神极富于暗示意味和代表性,而韩素音与马克的爱情在这样一种生存背景中更显得意味深长、更具有某种象征意味。
这样,中西文明和价值观念在两个情人间不断碰撞、融和,表现出两人的睿智和理解,让小说发出一种令人深思的光芒:历史不能摧毁一切,文化也不能强制一切。有权势者有他的奉承者,有财富者有他的依附者,有思想者有他的追随者,而有爱情者有他的崇拜者。两个人的一个爱情与浩翰无边的历史相比太渺小了,甚至连大洋中的一滴水都比不上,但这种爱情却比历史更深地镌刻在人类的神庙上,成为一段生命的铭言,这种爱的精神比任何政治和文化都更加刻骨铭心。
因此,这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之书,它也是思想之书、历史之书和文化之书。爱情的不可思议表达了历史与人性的不可思议,而爱情与历史和人性的交织最终生成了生命瑰宝,这种生命瑰宝将超越历史和文化、超越不同政治和国度而永存。他们的爱情是他们的生命瑰宝,而他们追求爱情的生命精神是历史的瑰宝。这生命瑰宝既是个人的,又是历史的,既是现实的,又是人性的,它升起在历史中,被历史照亮,又照亮历史。虽然各种时代因素都变成了他们生命、他们爱情的一部分,历史却因为他们这样的生命精神而存在,而产生光芒,而有了意义,那段历史中所有生命都因为有了他们萦绕不去的爱情而栩栩如生。
这既是一个绝望动人、悠长回荡的爱情故事、一个充满历史大气与生命思考的故事,也是一个遍布叙事智慧与诗意感受的故事。简洁的语言、含蓄的想象、锐利的思考、戏剧式的对话交错相间,使叙述迭宕有致。
在这个记述过去岁月与爱情的小说中,出色的故事与崇高的生命追求浑然一体,作者始终以处变不惊的从容叙述着历史剧变和个人激情。平静的故事情调显示了英国小说那种冷静、优雅、含蓄的叙事风格,尤其能明显地看到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劳伦斯式的激情,福斯特式的平静、乔伊斯式的以小见大、康拉德式的历史背景、福特式的生命思考等等。英国式的理性与中国式的温情、英国小说的叙述方式与中国人的生存风格、一个英国男人与一个中比混血女人产生的动人情怀如此撞入人心而令人惊讶,让我们恍惚间有一种玛格丽特·杜拉的东方之恋的感受。
故事用爱情引导着人们去看生命、看人性、看历史。韩素音做过记者,擅长纪实叙事,有几部纪实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声誉。这部小说融合了作者的纪实特长和才思,也显示了韩素音作为医生而清晰简洁的观察、作为女性而细腻精致的描述,又根据作者的真实经历虚构而成,因此有鲜明的历史感、真实感又有深藏其中的艺术意味,几方面的融合使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至今不减。作者用新闻敏锐抓住了历史时刻的关键点并将之与人物命运结合起来形成叙事,它的情节内涵具有想象性和诗性空间,使叙事随着历史时间、社会变化和人物关系自然生成,既突出了人物命运,又深入了普遍性生活。
这部小说的叙述简洁、流畅、生动,没有反复唠叨、没有大段赘文、没有虚饰矫情,没有哗众取宠,所有的描写总是:一贴近人物形象、二贴近历史变化、三靠近纯朴宁静,这些描写似乎是在动荡时代里专意寻找一种使人能产生生命意义的“瑰宝”。虽然叙述的故事主体、主题以及各个部分的描写都意味深长,读来却平易明快,毫无晦涩之感。时代选择、文化守土、精神自由、历史真挚、个人情感都交融错落于故事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方方面面环绕着故事的核心意识,形成了富于弹性而耐读好看的叙事质感。
叙事中的景物描写与对话最见作者的艺术功力,几乎所有的对话都有戏剧意味,它们在不断推动情节、深化主题,同时又漫溢着机智和聪明,叙事在张弛得当的结构中见出一种富于弹性的张力,景物与人物、对话与叙述相互推动、相得益彰。娓娓道来的故事与轻淡的语句中富含着诗意与思想,在人物精彩的对话前后以及叙事过程中,我们常看到对于景物与人物相应的生动描写,那种感受就像置身于人物的爱情中,所有的感受都与人物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一起。
书中人物在历史中以爱情为核心的生命选择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爱情以至全部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有许多关于爱情的思考和对话,书中到处都是爱情的箴言和警句,所有的聪明睿智都呈现在小说中有关爱情的才思情趣上。小说中仅仅有关爱情的奇思妙悟就可以连篇累牍地撷取,它们蜂飞蝶舞般在书中充满灵性地飞动,爱情的思考与爱情的场景结合之奇妙让人惊叹。
那些关于爱情的奇思妙想和敏锐感受充满着深情和智慧,它们来自作者对生命、对历史、对人性的思考与发现。其中蕴含了作者对时代的敏锐体验和对人性的忧虑,这些思考流荡在人物风韵和情物细节中,在作者那具有新闻纪实风格的笔下简洁明晰又含蓄生动,既会引发人们阅读故事的渴望,也会产生耐人寻味的想象。那些锐利而敏感的情思、机智而聪慧的语句,常让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迷人的伊甸园而走走停停,既容易被诱惑又不愿意停下来,被不断吸引着往下读、去耐心地体味其中的情思风韵。
历史早已过去,但《瑰宝》中的爱情却带着历史仍在今天,那就像一轮皓月带动了整个天空回环流荡。二战和国内政治变动使中国社会剧烈震荡,这给历史学家留下了可以反复探究的课题,但对于《瑰宝》更为重要的,却是历史把一对男女的爱情推上了富含人类精神意味的风口浪尖,让他们经受心灵磨难和人性考验而永存。诗意与艺术使这部小说比历史本身更加长久,纪实的人物和历史常会随着时间渐渐黯然,这部小说的诗意想象反而像夜空中的星光一样渐渐明亮,照耀着人们的生活。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教授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