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春风得意马蹄疾

作者:田宝贵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金榜题名、读书做官,这几乎是我国封建时代大多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大事业。读书人用自己的希望、人生、金钱做赌注,一次次地押在科举考试上。孟郊当然也不例外。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我们就一起来赏析孟郊的这首快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46岁才中进士,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等待;这其中又饱尝了多少痛苦的煎熬。此时此刻,孟郊把以往大半生的付出与所得浓缩为两个字:“龌龊”。“龌龊”并不是说作者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肮脏事,而是指因为自己醉心科场、兀兀穷年而导致家境贫寒。这有其诗为证,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晚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答友人赠炭》)。“龌龊”是指作者几十年来皓首穷经、发奋读书所付出的辛劳。他在《夜感自遣》中曾这样具体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龌龊”是指他在京城赴考中因孤独无依、孤苦无告所历经的辛酸与冷寂。这可见其诗《长安道》:“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龌龊”是指作者自己多次落第后的痛苦和绝望。他曾在《再下第》诗中这样写道:“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当一个人渴望实现某一个愿望,而这个愿望偏偏无法实现时,这其中的付出、等待、痛苦就会被刻意夸张。这是人之常情。而一旦这个愿望实现,就会觉得以往所有的付出、痛苦、辛酸值得或不值一提,这也是人之常情。“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面对金榜题名这个天大的喜讯,对孟郊而言,这点小“龌龊”又算得了什么呢!作者只用三个字“不足夸”,就把以前所经历的各种辛劳与悲伤化解得无影无踪。“今朝放荡思无涯”,多年历经的屈辱,长期遭受的压抑,今天终于可以释放了。“放荡”就是身心的完全放松,彻底解放。“思无涯”就是思绪漫无边际。思绪漫无边际其实就是什么也不想。多年的夙愿一朝实现,除了激动、快乐,此时的作者还能想什么呢?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为快乐,正因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孟郊要痛痛快快地逛逛长安街。三次赴京赶考,一心向着功名。以往只因背着压抑,忍着苦辛,哪里还有心思逛京城?即便身在长安,也无心欣赏长安的繁华与美景。今日总算功成名就。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在这心情无比激动的时刻,唯一想做、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情地玩、尽情地逛。可以说,逛长安街就是“放荡”、“思无涯”的具体化、动作化。
  长安还是那个长安。在以往失意、痛苦的孟郊看来,那简直是伤心之地,断肠之处。而在今日的孟郊看来,长安却成了“视听改旧趣,物象含新姿”(《同年春宴》)。环境可以改变心情,心情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呢?和风扑面,春意融融,孟郊骑在马上游玩长安,跨下之马显得如此地轻盈。“人逢喜事精神爽”。在这种心情之下,万事万物都觉得赏心悦目。“春风得意马蹄疾”,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心情,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仅这首诗而言,民间言传的“春风得意马蹄轻”显然不如“春风得意马蹄疾”。“马蹄轻”只有轻盈之意,而“马蹄疾”除轻盈外,还含有欢快之意。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心情,另一方面可以和下一句“一日看尽长安花”相接应,还和全文的格调相吻合。喜悦之情充溢心间的孟郊根本无法集中心思、也无法驻足去观看。“一日看尽长安花”不正好是“今朝放荡思无涯”的最好诠释吗?“走马观花”本用来形容人的得意愉快的心情。但后人多用它来比喻人们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这首诗既没有描写具体景物,也没有描写具体行动。“走马观花”,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具体看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具体想了些什么。说实话,此景此情下的孟郊还有心思去深入观察、仔细品尝吗?
  孟郊做诗以“苦吟”出名。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写道:“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穷苦之句。”(《历代诗话》上册,266页,中华书局,1981)清人许学夷也说孟郊的五古诗“皆刻苦琢削”。也就是说,他的诗作内容多写贫穷饥寒;他的写作过程大多是刻苦琢磨。总之,他的诗作给人以坚硬、生冷、压抑的艺术感受。而这首《登科后》却一反常态,不事雕琢,一气呵成,显得轻松自然,欢快喜悦。故有人说这首诗是孟郊一生中第一首快诗。这实在是人逢喜事所造成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孟郊在喜不自胜当中一口气为后人创造了两个成语:“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作者系南昌陆军学院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