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在哲人的浪漫诗情中沉醉痴迷
作者:常 青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德国十九世纪的文化名人,他是大学教授,诗人,哲学家,更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特殊的经历、怪异的性格和多元的文化滋养,使尼采的思想复杂深邃且奇特。一般看来,哲人的诗作应该是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给人以思想启迪的,然而尼采的诗却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他可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将哲学诗化,把诗歌泛化。他的诗不仅有美丽睿智的哲理,更有丰富深沉的情思,比如他的《威尼斯》就是一首小巧精湛、充满奇异神韵的抒情诗。
打开这首小诗,那些神奇浪漫、扑朔迷离的字符就像是一群冲出鸟笼的金丝鸟在我们眼前欢跳晃动。可想而知,尼采在创作这首诗时是怎样的激动、投入与痴情。他把深邃的哲理情思,化作捉摸不定的幽灵,在威尼斯的夜空细雨中穿梭飘游,飘洒的雨滴犹如上天恩赐的美酒,亲吻着诗人的情怀,浇灌着诗人的心田,让诗人在亦真亦幻、亦醒亦醉中,与水面上的游艇、灯光、音乐一起沉醉。
褐色的夜,
我伫立街头,
远处飘来歌声;
金色的雨滴
在颤动的水面上溅涌。
游艇、灯光、音乐——
醉醺醺地游荡在朦胧中……
尼采在威尼斯的雨夜中伫立远眺,他无法按捺跳动的心灵,索性让心灵依偎在灯光里,一起穿过雨滴,亲吻笼罩在“褐色”中的水城之夜。在尼采的眼中,威尼斯的雨夜梦一般的深沉、迷茫、神奇。诗人的心灵本是孤寂的,他身体纤弱,多愁善感,性格孤僻,注重内心体验。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尼采研究专家周国平先生是这样评价尼采的诗,“抒情诗人的‘自我’不是清醒的、经验现实的人的自我,而是立足于万物之基础的永恒的自我,它与世界本体打成一片……主题是孤独感、理想和超越、对永恒的憧憬这一类所谓本体论的情绪状态。”尼采的这种“不清醒的自我”这种“与世界本体打成一片”的“情绪状态”在《威尼斯》这首诗中表现得尤为鲜活、典型。
此时,雨帘中的威尼斯在诗人的眼前摇晃,诗人的情绪被搅动了,激荡的情感在“褐色”的夜景中奇异地变化着,诗人欣喜的心灵与活泼的雨滴相亲相抚,诱人的小夜曲,在雨滴的陪伴下,从远处飘荡而来,沁入诗人的心脾,令诗人心神摇荡。诗人的目光聚焦在水面上,他惊奇地看到“雨滴”因灯光的折射变成了“金色”,水面因“雨滴”的竞相坠入而“颤动”,那“金色的雨滴,在颤动的水面上溅涌”。交相辉映,一片流光溢彩。诗人有些恍惚了,跃入水面的雨滴,碰撞溅涌的水花,挑逗着诗人的情思,诗人那颗原本孤独沉郁的心灵,在奇幻中沉醉痴迷了,他透过雨幕看到了在水面上摇晃的“游艇”,看到了游艇上忽闪忽闪的“灯光”,听到了回荡在水面上的“音乐”,诗人感觉自己已经与它们合为一体,相拥而晃,“醉醺醺”地飘荡在朦胧的水面上,飘荡在神奇的雨夜中,情不自禁,身不由己。此时,诗人醉了,游艇醉了,灯光醉了,音乐醉了,威尼斯的雨夜醉了,醉得朦胧,醉得酣畅,醉得深沉,醉得奇异。“醉醺醺”三个字,真是神形兼备,妙不可言,把威尼斯的雨夜和诗人对威尼斯雨夜的陶醉发挥得淋漓尽致。沉醉的诗人继续写道:
我的心弦,
被无形地拨动了,
悄悄弹奏一支船歌,
战栗在绚丽的欢乐前。
——你们可有谁听见?
尼采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他才华横溢,光彩夺目,也常常不合时宜。他献给人类崭新的哲学思想,他向世人倾吐隽美的诗章,他总是站在思想的高处,仰天引吭,低头沉思,然而他能感受到的是高处不胜寒。他的诗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可怕的孤寂、忧郁始终包围着他,他抗争着这种包围,他要找到突围的出口,他终于在威尼斯的雨夜中找到了。诗人那颗痴迷酣醉的心,就像“被无形地拨动”的琴弦在跳跃,在宣泄。为什么会“被无形地拨动”呢?此时的诗人已经分辨不出让自己如醉如痴的是什么,威尼斯雨夜之美是无处不在,变化多端,妩媚神秘,充满神韵的无形之美,美不胜收,美到了极致。诗人对威尼斯雨夜的陶醉喜爱也是无以言表,只能用“心弦”弹奏“一支船歌”来歌唱赞美。可是,诗人为什么要“悄悄弹奏”呢?是不想张扬,用悄悄弹奏的船歌,独自品味这般唯美,还是要以此慰藉自己那颗孤独的心灵?可以看出,诗人悄悄弹奏的船歌是一支心曲,混杂而奇妙,这支船歌因激动而“战栗”,因“战栗”而让“欢乐”呈现出缤纷的“绚丽”,犹如小提琴曲调的美妙,萨克斯管的悠扬,又似交响乐的铿锵,圆舞曲的欢快……诗人正是以他跳荡的心脏做音符,为美丽的威尼斯之夜,弹奏了一曲天籁之歌。
此时的尼采是幸福的,他得到了短暂的超脱。浪迹天涯的疲惫,放荡不羁的思想,他所受到的赞美,遭到的攻击,品尝的痛苦,现在都安歇宁静下来,他的身心完全融化在威尼斯的雨夜中,这让他感到异常的轻松惬意。是啊,这夜晚,这雨滴、这游艇、这灯光、这船歌,这欢乐……完全是属于诗人的,它们聚合在诗人的心里,荡漾在诗人的情中,它们让诗人独唱独舞,独痴独醉,所以,诗人不无骄傲地问“你们可有谁听见”,我们如何能听见?那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感同身受,一起观赏,一同倾听,一样痴迷吧!
(责任编辑:水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