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独师造化 厚德载物
作者:徐晋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一九九六年八月,一代国画大师周怀民先生驾鹤西去。光阴荏苒,先生远去我们已十年有余,然时光虽逝故韵如昨,每每翻看大师典册皆有清风拂面,墨香逼人之感。
周怀民,曾用名周仁,江苏无锡人,一九〇七年七月出生。早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一九二六年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师从吴镜汀,后留任该会讲师、评议。曾任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桃李天下,倍受尊重。后任北京画院一级画师。精鉴赏,富收藏。一九五八年被聘为江苏省美术馆宋元明清画展鉴别艺术顾问,苏南文管会鉴定委员。在家乡无锡建有“周怀民藏画馆”。曾任中山画社副社长、民革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怀民先生的山水画,传统功力极其深厚,尤谙熟宋元北派技法。在众采古人之长、博学名家的基础上,他完成了自己艺术风格的熔铸再造。其画作古雅多姿、刚柔相济,熔豪放婉约为一炉,工写双美。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文运日倡,不仅绘画的发展日渐辉煌,而且在艺术面貌上进入了“京味”最浓厚的时期。怀民先生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自己的绘画面貌的,其后逐渐成了“京派”画家的代表。怀民先生的成功与其超人的悟性和少有的勤勉是分不开的。在三十年代出版的《周怀民山水画集》上,黄宾虹题其画册云:“怀民先生天资聪颖,学力研深。此册秀逸华滋,洵称杰构。”同乡王昆仑赞周怀民作画“心随画笔到江南”。这在他一九三〇年为书家、友人张海若先生所作的一幅名为《山水》的画作中,功力学养可窥一斑。画中绘苍山古松、小桥流水,浅绛着色,颇具元人风骨。
他曾深研南宋马远的画水法,因其早年生活在太湖之滨,湖水涟漪,朝夕相亲,故在他的山水中还常常可以看到太湖中常见的“芦荡”之影,这也平添了其独有的山水面貌。一九四七年,他在无锡城中公园同庚厅举办画展,画作上的芦苇随风摇曳,渔人驾舟捞捕,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因而其后竟有了“周芦塘”之雅称。其间代表作有《万壑松风》《罢钓归来》《临皋短桡》《秋光萧瑟》等。笔墨苍劲浑朴不乏灵秀。
“短棹轻舟载夕阳,独寻新句下横塘。白鸥疑是催诗使,飞掠苹洲醉墨香”,这是怀民先生题在他的画作《芦塘》上的款识,也是对这幅画的完美诠释。夕阳西下,轻舟慢溯在芦塘内,不远处的小屋里正有佳人等待泛舟人归来。塘中芦丛看似零乱,却有自然的原始美感。整幅画作呈现出明朗而轻松的意韵,远山翠绿,近水清澈,处处洋溢着美妙的生活情趣,给人生趣盎然的江村生活之感,人文气息甚为浓厚。品味过怀民先生的这幅作品,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被誉为“周芦塘”了。
五十年代后(1956年参加文联西北参观访问团),怀民先生北游祖国山河,饱览北国风姿,画作意境笔墨为之一新。其时足迹遍黄河两岸、祁连山南北、长城内外,并绘下了一批气势雄浑的作品,如《雁荡山色》《西陵暮烟》《雨后万峰绿》《龙门雪浪》《百丈飞泉》等,他又到峨嵋山观猴,去长江三峡、黄山写生,湖光山色陶冶了他的性情,扩大了他的视野。他还多次到北戴河等地观察,对海潮之汹涌澎湃,皆会心会意。如他根据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意所作《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画,连天海浪,气象万千,为中国新山水面貌的确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好友邓拓题其画曰:“不学倪迂与米颠,独师造化出天然。创新一幅风云壮,万水千山到眼前。”这时周怀民的山水已入化境,正如他在题款上写的那样:“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画面大气磅礴,苍茫雄浑,水墨淋漓,撼人心魄。《独钓寒江雪》一画更是在大气中蕴藏着深远的意境,远处是时而连绵,时而峻峭的高山,近处是古韵丰存的孤亭,辽阔的江水旁,一位素衣高士独身静坐,给人朦胧的美感。整幅画作一气呵成,墨迹时深时浅,层次丰富,让人在斑点墨痕中体会到怀民先生豁达而悠远的心境。
中年之后,怀民先生的山水画又自创新意,融入了青绿山水的画法,点染之间,朱碧灿然,使画面于沉厚中又显得生意盎然,神采流动。而后,更吸取南派山水的书卷气和笔情墨趣,使得画作更具文人气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怀民先生还坚持去名山大川写生作画,创作了《黄山云海》等一批大气磅礴的山水画。黄山历来受到画家的钟爱,而怀民先生选取的是朝阳初开、霞光四射时云雾缭绕的黄山狮子林景观。用笔雄放恣肆,用墨枯润相兼,用色沉稳华滋。图中用浓墨渴笔自上而下急速扫出山体,笔势峭利刚劲,尤其那上下垂直的刮铁皴表现晓崖石壁如万仞插地,极具气势,非画者功力深厚绝不敢如此用笔。而松林的表现又各具形态,近景处松树精心勾绘,远景处则用枯墨草草点出,显得幽深苍茫。松枝横向的舒展与山石竖向斫线形成不断向上张扬的趋势,愈发显露黄山的松之奇,山之秀。
八九十年代,怀民先生的山水作品相对数量少了,表现技法已无早年般工细,这时的作品写意的成分多一些。当然也有一些堪与早年作品媲美的山水如八十岁时所作《枫叶芦花艳晚秋》。它把人们带到了那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透过茂密的芦苇,可以看到太湖中有点点白帆和隐隐远山以及芦苇丛中的渔船,还有在张网捕鱼的渔民。所画芦苇苇秆修长劲挺,从芦苇昂然舞动的姿态上可以看到那料峭的秋风。芦丛左边是一峰拔地而起的山峦,山顶峭壁上数点红枫。整个画面洋溢着勃勃生机,流动着大自然山水晚秋的神韵。
中国书画以自然、自如、素朴为最高表现境界,虽都曾高度程式化,解析至点划都有其法度和美学上的要求,但又最终以无法而法为高,以“清水出芙蓉”为美,以“熟后生”为至境,以造作、假饰为病,这都是艺术至高度成熟后的美学境界。怀民先生以其深湛的笔墨功力、严谨而不乏灵动的治学精神、博大的人文情怀为后人树立了至高的典范。
“独师造化出天然,厚德载物育人心。”这是怀民先生人生最好的写照,也是这位德艺双馨的一代大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赵际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