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释敬安诗歌的艺术:澄明之境中的诗音与诗画

作者:萧晓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寒雪一以霁,浮尘了不生。偶从溪上过,忽见竹边明。花冷方能洁,香多不损清。谁堪宣净理?应感道人情。
  
  诗人通过雪中之梅的描写,表现了崇尚幽洁的人生旨趣。茫茫世界,全无浮尘,修竹数竿,傲雪而立,一树梅花分外耀眼,这便是诗人描写的静境,《答夏公子二绝句》所谓:“老僧自抱冰霜质,碧雾朱尘没一些”正是诗人心态的写照。关于寄禅的咏梅诗歌,程颂万《白梅诗跋》有详解:
  
  寄公出示《白梅诗》卷,予评其‘意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为梅之神,‘澹然于冷处,卓尔见高枝’为梅之骨,‘偶从林际过,忽见竹边明’为梅之格,‘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为梅之韵,‘静姿宁逊雪,冷抱尚嫌花’为梅之理,‘三冬无暖气,一夜见春心’为梅之解脱。寄公大喜,嘱余志之。予又以‘人间春似海’一首为诸诗之冠,不可摘句赞之。咏梅至此,可谓独擅千古。④
  
  十首诗歌将梅花之神采气韵、风骨高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寄禅因此博得“白梅和尚”的美誉。寄禅写影也有其过人之处,《大沩山居,次龙阳方伯遁叟垂竿“净”、“影”原韵八首》中“清溪渡云影”“啄破松枝影”“自捉月中影”等句都将影子写得摇曳生姿。《麓山晚眺,叠前韵》更是将影写得出神入化:
  
  清湘白露寒,暮色窥人净。红叶满天飞,疑是秋魂影。
  
  王国维言“细雨湿流光”能摄春草之魂,如寄禅写影,“红叶满天飞”当能得秋影之魂。寄禅诗歌以其独特的感受与对生活细节的刻画达到了禅境与诗境的统一,其清在神,其峻在骨。
  寄禅诗歌之清峻能得中国古典诗歌境界之精髓,是淡淡的悲愁与空灵之境的融合。宗白华论诗歌境界时说:
  
  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与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⑤
  
  寄禅诗歌正是悲情与空灵的统一,正因为如此,才不是空灵妙寂之境,而是活生生的画面,诗境中因为有人的存在而生色。其妙处在于以意为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选取简单的意象来构筑诗境,并不限于画梅、写影。如光绪二年所作《题湖山亭》:
  
  几树梅花遮矮屋,四围山色入空亭。深春有客乘舟至,冲破平湖一线青。
  
  静静开放的梅花、山水间的湖心亭,是一个静景,因为有人乘舟至此,才为湖山增添了胜境,击破空明,山光与水影随之摇曳。从前人常用的山居题材也可以看出其诗境之幽,其《山居》云:
  
  道念何由熟?幽怀谁与论?池鱼晨听梵,山鬼夜敲门。破屋迁萝补,微阳透衲温。客来休问讯,妙意了无言。
  
  不像王维诗歌那种“王孙自可留”的闲适,而是充满着凄清冷落的情调,景致虽美,却有凄神寒骨之感,正是这种冷落中有宗白华所谓“缠绵与悱恻”。寄禅诗歌诗境中还有超旷空灵的一面,在表现随缘自在的生存状态时即体现出了诗人的超脱与任性。佛陀常以牛说人生,《沩山水牯牛颂》所呈现的境界或许更近于真实的生活:
  
  识得沩山牯,林间任自然。身毛亦将白,鼻孔也曾穿。牧笛斜阳里,闲情野水边。一犁微雨足,不负翁祖田。
  
  从不考虑生计,虽也曾穿鼻,也得犁田,但“牧笛斜阳里,闲情野水边”依然故我。这在寄禅诗歌中别是一番境界了,是对真与美的概括。
  从与自然的关系论,寄禅诗歌妙造自然,将寻常之事、随处之景信手拈来,自成清峻之格,达到了我心与自然相契合的境界。“如满山梅雪间清磬一声,迥绝凡响。”⑥在诗人那里,眼前之景化为心中之境,并在诗歌中表现了出来,是澄明之境的呈现。
  观寄禅之诗,善造澄明之境,写景能得其神,是音乐精神与诗画境界的融合,可谓诗中有画、诗中有乐。《夫须诗话》中说:“其五言古诗大抵出于六朝、初唐间,风格最高。”⑦其实,其诗歌无论古近体,精神皆与初唐之诗歌相近,济以郊、岛之锤炼而别成一格,将六朝山水诗与初唐写景诗风神合为一体,镕铸为澄明之境中的美妙乐章。
  寄禅诗在湖湘派诗歌中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个性,湖湘派诗歌多表现出了浓郁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有时表现为激越的情感宣泄,有时则通过特有的方式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常采用《楚辞》中常见的象征的手法及民间歌谣清新自然的形式来抒情。寄禅诗歌接近于后者但自有其过人之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悟,谱写出了合于自然之音的诗章,勾画出了一幅幅清雅淡远的画图,营造出了不着人间尘埃的清静澄明之境,浸透着动人心魄的魅力。不独为湖湘派诗歌中之别体,在近代诗歌史上也独标一格。梁启超称寄禅为“当世第一流诗僧”⑧,诚不为过。
  (责任编辑:吕晓东)
  
  
  ① 邓绎.唐虞篇[A].藻川堂谭艺[M].光绪长沙刻本.
  ② [法]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作性直觉[M].刘有元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③ 释敬安.八指头陀诗文集[M].梅季点辑.长沙:岳麓书社,1984.
  ④ 程颂万.白梅诗跋[A].钱仲联.清诗纪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⑤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⑥ 胡鲁封.跋[A].释敬安.嚼梅吟[M].光绪七年刻本.
  ⑦ 夫须.夫须诗话[A].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五)[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⑧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