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五十年长河撒满诗的珍珠
作者:杨志学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一九五七年一月,《诗刊》在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诞生。创刊号上发表了毛泽东的十八首诗词,使《诗刊》一问世就产生了远远超出文学艺术界之外的巨大影响,产生了令人激动的社会效应。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都曾是它最尊贵的作者和读者。
这是一本硕果累累的刊物,也是一本与时代同行的刊物,当时代需要的时候,它会发出有力的呐喊,与人民同悲欢,与时代同歌哭。它像一条多次在风口浪尖行驶、多次跨越激流险滩的航船。《诗刊》已成为当代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成为当代中国诗歌对外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下面选取《诗刊》五十年中各年代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评述,以此纪念《诗刊》所走过的五十年不平凡的岁月。
五十年代
钟声(组诗)
□严 阵
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
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
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
飞吧,鸽群
飞吧,鸽群,按照自己的心意,
我的祖国把所有的天空全交给你,
能对你说出这句话,我多么自豪,
祖国啊,是你给了我这种权利!
登上最高的山顶
登上最高的山顶,透过茫茫的云海,
祖国所有的山峰,都在眼前展开,
它起起伏伏,直伸到千万里外,
像被一张巨犁所翻起的无数土块。
真像曾经有人撒过种子啊,
真像曾经有犁儿将它耕耘过,
看,所有的珠宝全都熟透了,
正等着我们这一代把它收获。
钟声又响起来了……
钟声又响起来了,太阳又升起来了,
习以为常的笑声和歌声又闹起来了,
在所有人们的心目中,
这是多么平常的一天。
我们生活中这最最平常的一天呵,
就是战死的同志曾经向往的未来,
记住吧,记住这句话,
你就会懂得如何将它珍爱。
——选自《诗刊》1957年创刊号
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也给中国新诗带来了新的开始。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上半年,中国当代诗歌迎来了第一次繁荣;而一九五七年一月创刊的《诗刊》,自然也成了显示这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颂歌”与“战歌”,是五十年代诗歌的两大主题和两大范式。《诗刊》从创刊号到一九五七年六月号,在半年时间的六期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颂歌式、战歌式作品,如臧克家的《在毛主席那里作客》、冯至的《在外文印刷厂》、蔡其矫的《山水》、甘永柏的《欢呼早起的太阳》、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李瑛的《军港》、邹荻帆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柯蓝的《早霞短笛》(散文诗)、张永枚的《螺号》、闻捷的《生的召唤》、袁鹰的《诗山》等等,它们以诗的形式发出了时代的强音,艺术地展现了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精神风貌。
严阵(1930- )是当时年轻的歌唱者队伍中的一员,他在《诗刊》创刊号上即亮出了自己的音色。他的《钟声》由四首短诗组成。从这组诗的语言、意象看,它们可谓单纯而不简单,具有朴素、真切、自然的艺术魅力,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到亲切、美好。第一首诗只有两句,却是一幅鲜明的时代画卷:“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诗情饱满,画意也浓郁;语言高度概括,其概括又相当准确。第二首《飞吧,鸽群》也只有四行,它在鸽子、天空构成的特定关系中展开诗思。天空的祥和、辽阔使鸽群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飞翔,喻示着在新的国度里人们可以自由地驰骋才力。第三首写登上高山的情怀,洋溢着耕耘播获的欣喜之情。第四首写到钟声,照应总题,其中表达了“日子虽然平常却是得来不易”的哲思。整组诗从不同角度表达抒情主人公的自豪、热爱之情,声声歌唱都是祝福祖国的“钟声”。诗人的音色已成为时代的音色,《钟声》显然可以看作五十年代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六十年代
冬夜杂咏(选五首)
□陈 毅
1960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
1961年12月1日仲弘记
青 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红 梅
隆冬到来时,白桦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秋 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幽 兰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含羞草
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
鲁连不帝秦,田横刎颈死。
——选自《诗刊》1962年第1期
《诗刊》从创刊至今,在坚持新诗为主的同时,也不忘给当代旧体诗创作提供交流的园地。有人甚至说,《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毛泽东十八首诗词并非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与首任主编臧克家同志早已做出的“《诗刊》要为旧体诗留下一席之地”的编辑决策联系在一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刊》旧体诗栏目从两个页码,到四个页码,再到现在的八个页码,体现了《诗刊》对延续传统诗歌形式的重视。当前旧体诗创作的繁荣发展,与《诗刊》多年来的坚持是有密切关系的。
早年《诗刊》曾多次发表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作品,这是《诗刊》的荣耀和光荣传统之一,也显示了《诗刊》规格之高。几十年后品读它们,依然能感受到它们的隽永和亲切。
陈毅是毛泽东的部下和战友,他也和毛泽东一样爱好诗词创作,两人还曾以书信形式交流诗艺,毛泽东的“诗要讲形象思维,要用比兴”的著名观点就是在一封与陈毅谈诗的信中提出来的。毛泽东诗词技艺超群,气盖古今,而朱德、陈毅等人的诗词也各具特色。
陈毅《冬夜杂咏》在《诗刊》一九六二年第一期发表时,整组诗计二十八题三十七首,这里节录的是排在前面的五首。之所以节录这五首,是因为它们题材相近,都是咏物诗,且都是吟咏自然界植物。其中《青松》一首知名度最高,它和《梅岭三章》《题西山红叶》《赠缅甸友人》等诗一起构成了陈毅诗词的代表作。
这五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五首诗都是通篇运用比兴,形象含蓄,诗意饱满,而其内涵所指又能从字里行间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其中第五首《含羞草》稍为特殊:由物及人,且举了两个历史人物为例进一步深化主题,其实它也是通篇用比。
五首咏物诗的特点之二是立意和境界的高远。青松、红梅、秋菊等植物的坚贞品性,也是人的高尚情操的象征。
读陈毅这组咏物诗,其蕴藉典雅会使我们联想到中国诗歌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而其格调又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当代情怀。其技艺娴熟,表达自如,无疑为当代五言绝句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新经验。
七十年代
团泊洼的秋天(节选)
□郭小川
……至于战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的“声音”加以表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诬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颓,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欺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大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眼睛,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时刻都会轰轰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