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情

作者:兴 宇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最早读王祥夫是二十几年前的事,那是读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永不回归的姑母》,为他的穿透力所震撼。由于工作领域不相近,平时很少读文学作品,读王祥夫自然就不多。直至最近偶遇短篇《五张犁》,又震撼了一把。
  《五张犁》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2005年第12期),《云冈》转载,是王祥夫先生的一部新作,通篇八千来字,只写一个人物——五张犁。
  五张犁,这名字叫得怪,一听就知道是个庄稼人——实诚得不能再实诚的庄稼人。庄稼人是土地的儿子,和土地对话,最直接的介物就是犁、锄、镰。 其中, 最有力气的是犁,“五”张犁就更有力气了,是庄稼人的“大哥大”。犁扎在地里,必须用着劲才能往前走,“五”张犁齐头并进地扎在地里往前走,那是往死里的实诚。五张犁真的实诚出“病”来了,你看,五张犁一年四季只知道耕作,耕作。耕作过后的间隙里,便“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出神,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即使有人明明确确地告诉他那块地早就不是咱张沟的了,当然也就不是你五张犁的了,五张犁还是不改“目光灼灼的傻笑”。“他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张张嘴,笑笑的,还是不说话。”对他说话的人看出他是个砍不开的榆木疙瘩,便甩下三个字“神经病!”不屑地远去了。这时的五张犁仍然“像是没听到,仍然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不知道想什么”——人们不知道他想什么,当然,他也不知道人们想什么。反正就这样,一年四季到犁地时他犁地,到送粪时他送粪,到锄地时他锄地,到捉虫时他捉虫。甚至到收割时,他也把不该割的花卉当作庄稼“整整齐齐”地收割了——。就这样,五张犁春夏秋冬都忙乎在曾经是他承包的那块地里不得消停,而且显得十分焦灼,“好像是,还有什么事等待着他去做,好像是,他有许多事要做。”尽管那地早已随着张沟村一并溶入了城市,早已成为城市园林处的花圃地了。
  五张犁是个庄稼好把式是没得说,他侍弄出来的地就是跟别的地不一样。“他锄过的地远远看过去,特别好看。苗是苗,棵是棵。好像是用线比过,从南边看苗,是个直线;从北边再看苗,还是个直线。”这地“可以一下子就让人认出来。虽然没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花草要比别的地长得格外好,花也开得格外好。那片地远远看去是既有底子,又有图案”。在过路的人们远远欣赏这一片独秀时,往往赞叹之中有诧异,便再一次想起“这个五张犁是谁请他来的?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有人走到五张犁跟前去问,他还是笑,“目光灼灼不知看着什么地方。”再跟他重复一遍问话,他还是不说话,“只是笑,目光灼灼地让人有些害怕。”“五张犁这笑容里边是茫然,是没有底”,这便让人想到了祥林嫂。但是“五张犁那双眼实际上很清亮,倒不像老年人的眼睛,有几份像孩子。”这似乎可以让人反沉重为轻松了,但我却更沉重了。我觉得,五张犁比祥林嫂更祥林嫂。有句哲言:“没有皱纹的外婆是可怕的。”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不像老农也就罢了,居然像个“孩子”,可见病得不轻了。然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当有从张沟过来的人告诉那些不知五张犁底细的人五张犁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人们又都不信五张犁竟会是个疯子!即不相信五张犁有了病。其实,“五张犁最疯的那一阵子,晚上都要睡在地里”!一个人往地里睡,晚上往空旷无垠的地里睡,没有一定的深刻病因,这可能吗?心理病理学认为,精神病的病因往往与症状关联极大。五张犁最疯的时候晚上竟要到他的地里去睡,可见此病与地有关。是地之所系,地之情,地之恋矣。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当许多城郊地(包括五张犁曾经承包过的这块地)都已经“扎扎实实”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而且都已变了形,走了样,变得许多原来的承包人不再能辨认出来时,五张犁却还能认出自己那块地,而且会认得那么准确。即使那块地已经被重新整过,已经被重新分配过,他还是认得出来,而且分毫不差,而且还能按着原来的地形去劳作它,去抚慰它,去亲近它——春天按着春天的规律来,夏天按着夏天的规律来,秋天按着秋天的规律来,冬天按着冬天的规律来。以至于土地的新主人——园林处的工作人员进到地里干涉也无效。你能说这不是庄稼人对土地的依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干涉五张犁的人看到被五张犁错割了的园林花卉也被拾掇得“横是横,竖是竖的好看”时,“忽然在心里有些难过。”再想起“这片地早先就是五张犁家承包过的”时候,便停下脚步,看着五张犁出神。“后来他蹲下来,觉着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过。”读到这里,相信谁也不会不掩卷长吁!
  小说的结尾,给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大地即将上冻的时候,谁也不再出地劳作了,五张犁却又出现在那块“曾经是他的地里”,就像料峭的早春谁也不送粪只有五张犁往地里送粪一样,这一次,他独独地犁地,“他的前边是一条驴,一条小黑驴。”“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垅,犁沟很深,犁垅很高。这样一来,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膨松就有多膨松。”
  这画面,预示着五张犁还“病”着。
  这画面预示着,要种好地,就得这么种。
  (责任编辑:吕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