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诗性感悟的灵光

作者:叶 橹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同晓明相识至今,虽然相聚的时间不多,但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距离不远,感觉上就像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不时地有电话联系,因而颇有亲切之感。他是我的“忘年交”之一,在礼貌上称我为“老师”,其实也就是“诗友”而已。
  回忆起来,第一次到我家来,大概是送了一本诗稿来让我看并请我写“序”的。这就是后来出版的那本《踏雪回家》。
  在同晓明断断续续相聚交谈的过程中,我逐步地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并且了解到他的一些阅读和写作的情况,使我感觉并认识到,他这些年来在诗歌写作上之所以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绝非偶然。晓明并不是那种一眼就让人感到才气逼人的人,他甚至给人一种拘谨的印象。只有同他深入交谈时,才能够感觉到他的言谈中所透露的智性的深度。他的确是一个热爱诗歌并为之付出了极大努力的人。一般的业余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时偶尔灵感爆发才写诗,待到冷静下来或目睹诗人们一个个囊中羞涩,便失去了对诗的热情。这样的诗人,大抵只是通向缪斯之路上的短途乘客。然而他们的存在毕竟成就了一种景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晓明在生活中也在扮演着业余诗人的角色,不过他对诗的热爱非一般诗人或业余诗人那种瞬间性和短暂性的功利追求。他不指望稿酬的回报,甚至还为诗集出版而自掏腰包。他写了不少在我看来堪称优秀之作的诗,但至今不打算公开发表。他对历史,对现实,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也不张扬,不宣泄。在写诗的同时,他大量地阅读着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并且随时有所感悟。他把自己在读诗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诗性感悟写下来,变成了这本“诗性随笔”。我在读他这些随笔时,终于了解到他这些年得以在写作上取得巨大进展的根本原因。
  其实,任何一个人,如果想在写作上取得成绩,仅仅靠一时的灵感冲动,或者寄希望于所谓天赋,都是不可靠的。他必须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更要潜心于阅读一切优秀的经典作品,从中吸收艺术养料。晓明应当说是在这方面有所觉悟的人,所以他才能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我们从他的这些诗性随笔中可以看到,正是在不断地对古代优秀诗人作品的阅读中,日渐增强了他的敏悟力和洞察力。晓明不是那种皓首穷经的书呆子,他对古代诗人作品的阅读,不在于逐字逐句的推敲诠释,而是力图进入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他对阮籍的“穷途而哭”的解读,自有其独到的体会。由“哭而啸”或由“啸而笑”,甚至以此生发出对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联想。从“朝为吴少年,夕暮成丑老”想到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乃至洛夫的“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这都是性之所至的随意挥洒,无拘无束,然而从中却贯串着一条诗性的“红丝线”,让人感悟到古今中外诗人们一颗颗共同跃动的“心灵协奏曲”的一致性和丰富性。也因此,他对嵇康打铁的嗜好做出如下解释:“音符是自由的,不固定的,如砧上火花的随意飞溅;但有着某种稳定而清晰的节奏……”读这些感悟比起读那些谆谆教导人们如何遵循所谓的“游戏规则”,去谙熟平仄韵律写什么“体”的“诗论”,可谓是裨益良多矣!
  对古代诗人作品的解读,如果只是局限于逐字逐句的诠释并考证字字句句有出处,那只是一种对既有文化积累的展示而不是发展和丰富,只有从新的角度和更开阔的视野中发掘和拓展他们作品的内涵,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所以,晓明在他对陶渊明、张若虚、杜甫等人的解读中,处处联系各种文化现象,中外诗人的创作和现实的社会景观等,任意挥洒,兴之所至,看起来有点杂乱无章的味道,实则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诗意联想。在几乎每一篇涉及古代诗人的代表作的阅读感悟中,他都随时想到与某些外国诗人或中国诗人作品的“比附”,甚至同现代诗人或现象的联想,这正是他艺术视野比较开阔的体现。联想和想象的丰富,是一个诗人不可缺乏的品质和素质,晓明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之处,不但成熟了他的诗,更使得他能够在不断的阅读中获益匪浅。
  在对当代一些诗人作品的阅读感悟中,晓明同样表现了他的眼光的敏锐性。他不仅从洛夫、昌耀、北岛等人的诗中读出了自己的体会,也从朱朱、肖铁等一些不太知名的诗中读出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这样的诗性随笔,并不是对名家或非名家的全面评价,它是一种灵性之光的闪烁,是一种对人的智力和知识性的衡量和考验。你从中能获得多少“知识”并不重要,而能否从中获得“启悟”则需要由你自身的“基因”而定了。
  我一向以为,就诗而言,规矩或规则似乎不是太重要的,所谓循规蹈矩,所谓按规守则,对于评选先进人物或劳动模范来说是必需的;但是就诗歌创作或阅读鉴赏而言,规矩或规则弄不好就会成为桎梏和囹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反对现代诗的形式化或规律化的原因。晓明在这方面的观念深得我心,所以我愿意为他助阵呐喊。
  诚然,晓明的这些文章不是高头讲章,不会有什么“学术价值”,但是在我看来,读这些文章恰如在炎夏饮冰镇汽水,在晚餐时品一杯“二锅头”,既有止渴之效,亦达微醺之境,实在是烦恼人生中的快事与乐事。有意者不妨一尝,相信不会失望的。
  说句实话,写诗和谈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已是一件被视为迹近痴愚的事情,偏偏还有人要给诗戴上一些不必要的精神枷锁,这岂不是对它更进一步的虐杀?我虽然还不至于堕落到把诗当作“玩物”的地步,但实在是不喜欢那种板着脸孔的“教训”。在烦恼而无奈的人生中,让我们从诗的阅读中获得某种精神的慰藉,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些许的乐趣和色彩罢。因此我推荐晓明这本书供那些对生存尚存希望,对生活尚抱有信念的人一读,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总还有这样一些人存在的,否则,岂不是真正要到了“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