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大淖记事》中的名物与方言

作者:魏家骏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名物与方言是小说的地域特征和生活气息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小说家来说,小说所写的是他的经验世界,他的知识阅历越丰富,他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小说中所涉及的名物就会越具体明确,甚至可以做到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任何小说都免不了要写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五谷杂粮、日用器物……小说家一涉及到这些事物,便需要细致地加以刻画描写,不能含糊其辞,一笔带过,这就需要靠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汪曾祺好像是个天生的小说家,他从年轻时就对家乡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能做到观察细致,连许多细节也都十分真切。在《大淖记事》中有一段关于锡匠做锡器活的描写,恐怕再过若干年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了。这使我联想起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有一段补碗(我们那里叫“锔碗”)的细节,也是被发掘出来的难得的细节。季红真在《对于名物的记忆》一文中特别提到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里的名物,对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构成了一种挑战:“对于名物的专业性分辨,也是挑战自我认知限度的方式。为了研究汪曾祺先生,我几乎精读了他所有的文字,研究了他的画与书法,遇到的困难极多。这是一位饱学的文人作家,尽管他努力平民化,但在他的文字中经常遇到一些陌生的名字,涉及从古到今的各种人物,遍及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美术和书法等。我的知识面显然不能覆盖他的作品,只好请教各路豪杰。有的时候,一个名词要辗转问几个人,由朋友介绍其他的朋友。不惜重金购买专业辞书,借助电脑查询,积累起来的知识,相当于读一个学位,虽然繁杂辛苦,但还是觉得很值。我辨别了许多新的事物,扩展了我的世界。”(《光明日报》2006年5月26日文荟版)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对于这些名物的了解,可以增加我们对小说里生活气息的感受,也能够增强阅读时的亲切感。如果没有了这些,很难想象,我们在阅读时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由于《大淖记事》所写的生活状态局限于苏北地区的一个特定的小县城,对外地读者来说,无论是名物还是叙述中的方言,可能都会比较陌生,笔者家乡虽然和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市还有一两百里的距离,但许多名物叫法接近,方言也能理解,所以不揣谫陋,对其中的部分名物与方言做一些简要的注释,以帮助外地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地产类
  
  芦芽:芦苇在早春萌生出的嫩芽。
  蒌蒿:一种野草,茎可食用。现在南京一带已经大面积种植,蒌蒿炒臭干或炒肉丝已经成为一道名菜。
  芡实:又名鸡头子、鸡头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形似鸡头,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果实可食用,也作药用,“水磨”是指带水研磨后取其沉淀的淀粉。
  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地下茎也叫荸荠,扁圆形球状,皮呈赤褐色,肉白色,可生食,亦可煮熟、煎炒。
  茨菰:一年生草本水生作物,块状茎可食用。
  菱角:水生草本作物,夏末秋初开花,花受精后没入水中,长成果实,即为菱角,外壳坚硬,呈革质,肉可食用。有四角菱、两角菱、乌菱等不同类型。
  鲜藕(连枝藕):荷的地下肥大根茎,连枝藕则为整枝的藕。
  芦柴:即长成硬实枝干的芦苇。
  
  器物类
  
  被里:“这里的人,衣服被里洗过后,都要浆一浆。”指缝被子用的包裹被胎的白布。
  天竺筷:“天竺”原指古印度,这里的“天竺筷”即为浙江生产的竹筷。
  表芯纸:一种比较细的草纸。
  板带:硬帆布做成的束腰的腰带。
  盘灶:垒砌带有烟囱的灶台。
  锅腔子:是一种简易的灶具,以黄泥烧制成的矮瓮,上面坐锅,下面开口处填柴烧火。再往北方,则只是用粘土加碎草末手抹成型后晒干,不经烧制。
  竹筢:搂草的工具,以竹片削尖,经烘烤弯曲,并排十多根,前面加上拖把,在地面拖过,即可挂住碎草。
  华丝葛:一种丝织品,由蚕丝作经线,棉毛纤维作纬线织成。
  铞子:《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都收有“钌铞儿”这个词,那个“钌铞儿”是旧时木板门上挂锁的铁件,但都没有收“铞”这个字的另外一个义项:有提把的水壶,可以提水,也可以炖在火上烧水。
  芦席:用成材的坚实芦苇,经石磙压成薄片,剖开后(《大淖记事》里说,“压扁的芦苇薄片,刀一样的锋快”,极是)即可编织成席,亦称柴席。芦席有两种,一种可做床席,一种即为《大淖记事》中所说的“窝积”,这种窝积是长条形的,宽约尺许,长可丈余,盘成一圈,大的粮囤可以用许多圈连接起来围成。
  铁板划子:划子,即小船;铁板划子,即钢铁小船。
  水机关:以水冷却的机关枪。
  七厘散:一种中成药,由红花、血竭、乳香、没药、麝香、冰片、儿茶、朱砂等药材制成粉剂,功能为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作痛,可内服或外敷。
  
  人文类
  
  炕房:专门孵化鸡鸭的小型作坊。
  “小开口”:即现在扬剧的主要唱腔。
  李三娘挑水推磨,生下咬脐郎:明代南戏“荆、刘、拜、杀”四大传奇中的《刘知远还乡白兔记》的故事。剧本描写刘知远家贫,外出投军,妻子李三娘在娘家受尽折磨,生下儿子咬脐郎,托人送入军中。十六年后,咬脐郎出猎,追赶一只白兔,在井边巧遇母亲,终于合家团圆。
  白娘子水漫金山:即《白蛇传》的故事。
  刘金定招亲:相传北宋时巾帼英雄刘金定原为山寨之主,宋太祖派殿前大将高怀德为兵马大元帅,其子高宗保为先锋,前去收伏。高宗保来到阵前挑战,刘金定击鼓出迎,阵前刘金定见高宗保一表人才,英武异常,顿生爱慕之情,遂设计将宗保生擒,逼其招亲。
  方卿唱道情:即现在流行的剧目《珍珠塔》的故事。书生方卿家中数代为官,后家道没落,适逢曾任御史的姑父陈琏五十寿辰,杨氏命方卿前往贺寿,顺便向陈家借钱度日。陈夫人是方卿的姑母,但见他衣衫破旧,心中已经不喜,听说还要借钱,更是一口回绝,还给以凌辱。方卿愤然告辞。表姐陈翠娥暗赠珍珠塔,并由其父将她许配给了方卿。后来方卿几经曲折,考中状元,被任为七省巡按。方卿乔装成道士,去陈府唱道情讽刺姑母。
  车逻、马棚湾、三垛:均为高邮市的地名。车逻、马棚湾在往扬州的途中,三垛是高邮市属下的一个乡镇。
  妇道:已婚妇女。
  女将:泛指妇女。
  高跳:伸往高处的跳板。
  抬阁:旧时每年清明节、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或者在大旱季节求雨时,将城隍、龙王等神像从庙宇里抬出来,在街上游行祭祀。
  甘结:犹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
  
  方言类
  
  汪曾祺只是青年时代以前在家乡苏北的高邮生活过十数年,以后便一直在云南、上海、北京等地读书、工作和生活。但是,据接触过汪曾祺的人说,他始终没有改掉他的高邮口音。从他的小说看,整体的叙述语言还是以普通话为主,但往往也夹有一点方言的词汇,不过即使根据上下文,也能够理解。这里对小说里出现的一些方言词做简要的注释和说明,以帮助理解。
  外手:原指赶车或者操纵器械时车或器械的右边,这里就是指右边。
  客边:客居在外地。
  “歪歪子”: “她们嘴里不忌生冷,男人怎么说话她们怎么说话,她们也用男人骂人的话骂人。打起号子来也是‘好大娘个歪歪子咧!’‘歪歪子咧……’”“歪歪子”,河蚌的壳,这里指女人的阴部,取其形似。好像只有这一带有这种说法,其他地方少有这么说的。
  没出门子:没有出嫁。
  私孩子:即私生子。
  恼:“这里的女人和男人好,还是恼”,因感情破裂而分手。
  “跑”了:即私奔。
  撕布:即买做衣服的布料,因为以前卖棉布的商家在量好尺寸以后,只在整匹的布上剪开一个豁口,然后用手撕开,故称做“撕布”,有的地方也叫“扯布”。
  咯吱:以手去挠人家的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