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庄子“逍遥游”浅释

作者:张福旺 王桂霞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一、何为“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做“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逍遥”和“游”是《庄子》一书中频繁使用的两个表达其人生哲学的关键词语。一般情况下都是各自单独使用,只有在《逍遥游》一文的题目中,两个词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短语。在这个短语中,“逍遥”对“游”有修饰限制的关系。
  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在《庄子》一书中,共六次使用“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这个词意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逍遥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故“逍遥”的本质是指一个人自由自在、任性适意的人生状态。
  其次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在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的出路。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指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时的“精神漫游”。据笔者粗略统计,《庄子》书中,“游”意指人的精神漫游共有四十二次之多。如“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且夫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庄子·大宗师》);“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庄子·在宥》);“游乎万物之所终始”“独与道游于大漠之国”(《庄子·山木》)等。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无限时空”中的精神漫游,是让心同“道”、“造物者”、天地自然进行的交游、交往,也就是《庄子·天下》中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这样的“游”才“逍遥”。
  综上所述,“逍遥游”的真正含义是指人在天地自然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漫游。故此,在《逍遥游》中,作者才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大鹏、蜩、斥晏鸟 ,还是人世间的宋荣子、列子,都没有做到逍遥游,因为他(它)们还不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还不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精神漫游者!
  
  二、如何能做“逍遥游”,何人可做“逍遥游”?
  
  《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句,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做“逍遥游”,何人可做“逍遥游”。
  庄子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不自由,身心受束缚,皆是因为有一个“自我”的存在——这个“自我”终生汲汲于功名利禄,追逐物质享乐,既为祸福得丧苦心焦思,又为生老病死悲喜忧患,以致终生“形为物滞,心为物役”。而人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不能认识到天道自然,不能顺性自然地生活。
  庄子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是“道”论。庄子认为,“道”生天地万物,“道”使天地万物生灭流变,无穷无尽。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也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是这个“道”的运行结果,也是这个“道”的具体表现,这叫“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自然然,无为无不为,无目的又合目的。人类是顺道而生的,所以人的生存,在本质上亦如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甚或无生命的天地日月一样,本属自然,是无目的又合目的,是无所为又自然自成的。既然人的存在是天道自然的结果,人是自然的人,那么,人在生活中就应该保持人性的“顺道自然”这一面,彻底弃绝人的社会性,也就是弃绝人类社会生活加于人自身的自我意识、物欲享乐、知性理性、是非判断、伦理道德、功业名利、祸福得丧、生死执著等。如果人能做到了这一点,人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打破与自然外物的疏离隔膜,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成为真正的自然之子,自自然然的活着,安时处顺,无苦无悲,无忧无虑,无牵无累,无为又顺性自为。在这样的人生境界中,人的心灵彻底地摆脱了尘世的种种束缚,任精神自由往来于天地自然间,漫游于宇宙无穷中,与天道自然为伴,逍遥自得,泰然自足,无往而不适。人能这样生活就“返璞归真”了,在这种境界中生活的人就是“真人”。“真人”是庄子所称颂的理想人格。“真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身在尘世之中却能游心于天地自然、宇宙无穷。“真人”就是能做“逍遥游”的人。
  在《庄子》一书中,“真人”也被称作“至人”“神人”“圣人”。因为“真人”是依乎天道、顺乎人性自然而活着,达到了至道至性的境地,故庄子又称其为“至人”;“真人”在人世间顺性自然,无为无不为,超凡脱俗,故庄子也称其为“神人”;“真人”是领受了天道自然之精髓的人,在世间生活已无所不通,《说文解字》说:“圣者,通也”,故庄子还把“真人”称作“圣人”。《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者名殊而实指为一。“无己”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无名”“无功”同样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这三种状态都是人在体道自然中无为无不为的泰然人生。惟其如此,“至人”“神人”“圣人”都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而“无所待”,都能在人生中做“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