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玄学思维与陌生化艺术

作者:李正栓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三、陌生化的思维与表达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1893-1984)发明的一个术语。其要义是,诗人应当把熟悉的事物非熟悉化,让读者产生陌生感,使形式变得难懂,增加难度和感知的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目的并且必须被延长。艺术就是体验其艺术性。
  
  1.陌生化思维
  《跳蚤》一诗中陌生化的思维首先表现在它的非人格化思维。向人求爱,不表明被求之人的价值和可爱之处,反而将其非人格化甚至兽格化,这是邓恩不同于常人的陌生化思维,并且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其他诗里,他大量运用这种思维并使用非人格化意象,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在《推克纳姆花园》,说话者愿意变成人形草或石上的清泉;在《封圣》里,说话者愿意他和他的恋人变成飞蛾或细蜡烛;在《社区》里,说话者愿意变成被吃后只留下核的果实;在《圣·露西节前夕》里,说话者说自己什么也不是,不是兽,也不是影子或光;在一篇布道文里,说话者说自己连蛆虫都不如;等等。
  在《跳蚤》这首诗里,男女主人公被非人格化为一只跳蚤,但这只跳蚤却具有将爱情神圣化的功能,因为它使男女主人公真正结合并形成了至高无上的三位一体。
  《跳蚤》一诗中陌生化的思维其次表现在神圣与世俗的结合,男女之爱本是人间世俗之事。《跳蚤》一诗还表现了常见的世俗思维,女方的家长不同意这门婚姻,连女方自己也犹豫不定。但是邓恩利用陌生化的思维使这人间世俗的事情成了神圣的事情,跳蚤替男主人公解决了这一问题,替他与她完婚。于是,男女主人公不但同居,还结合并产生了后代。由于诗人特别的陌生化思维,这完全世俗的爱被赋予了神性,他们成了三位一体。在这个三位一体中,损害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神的不敬,对上帝的不恭。世俗之爱是通往神圣之爱的一个重要步骤,按文艺复兴时期普遍流行的生存之链这一理论来讲,《跳蚤》所反映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先是动物性,其次是人性,最后是神性,达到了神圣与世俗的完美结合。
  邓恩不是人们所说的色情诗人。他对男主人公的求爱做了非常恰当的表达,这种思维与表达是独具特色的,也是陌生化思维的结果。跳蚤之咬以及后来几个意象充满了性暗示,表达得却极为雅致。(它先咬了我,此刻又咬了你。/……而它却未求婚就先得快意,/……同居于这乌黑的活墙里)原文中有几个性暗示很强的词:suck(嘬、吸),loss of maidenhead(失去贞操),enjoy(享受),we are met(相聚),cloistered(同居),yield'st to me(委身、屈服)。阅读原文更能体会其性暗示,让人产生联想,却不让人感到猥亵下流。
  
  2.陌生化的戏剧性表达
  戏剧的语言是《跳蚤》一诗突出的特点。这首诗是一种戏剧独白,深受当时戏剧表现手法的影响。据记载,邓恩喜欢看戏并造访女士。这两大喜好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他从戏剧表演中学习借鉴了大量的表现技巧,从与女人的交往中熟谙了她们的心理。在本诗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白。然而,他使用的独白又有其鲜明个性。在主人公的独白中,读者可以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一个听众的存在。诗中的“你”便是那个听众。在《跳蚤》这首诗里,还存在着一种对话,但非常特别的是,另外一方却是一个隐含的对话者,或者说是一个只用行动说话的对话者。
  戏剧化的行动是这首诗拥有的一种特殊表达,并且,这种表达是一种无声的表达,代替了女方的言论。这个戏剧活动分以下场次。第一场:启幕、两人在舞台上、跳蚤出现、跳蚤亮相、跳蚤怀孕的特写镜头。在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中间发生重要的戏剧活动:女主人公把跳蚤逮住了。第二场:女主人公举手欲杀跳蚤、男主人公让她“刀下留人”、之后男主人公手指跳蚤慷慨陈词,试图劝阻她的杀蚤行动。在第二节和第三节中间又发生了重大行动:女主人公对跳蚤行刑,用指甲将跳蚤杀死。第三场:男主人公没能成功地“刀下”救人、男主人公义愤填膺并继续为跳蚤辩护、女主人公带着胜利的喜悦并做解释、女主人公开始悔悟、男主人公不再信任她。这个戏剧活动是显而易见的。
  口语化是这首诗的另一特色。这一特色表现在,说话者慢条斯理,娓娓道来,语言浅显易懂,是对同时代舞台演出戏剧的一种革新和陌生化。诗中的听者和诗外的读者都能轻而易举地领会说话者话语的意图。
  跳蚤的意象在邓恩以前的欧洲文学中早就存在。在旧的跳蚤诗中,跳蚤只是诗人们借用的一个媒介。邓恩在跳蚤这一意象中,使用了陌生化的思维,进行了全新的处理和表达,给英国文学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诗篇。
  
  ①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6页。
  ②约翰·德莱顿:《德莱顿论文集》,卷Ⅱ,牛津:克莱仑敦出版社,1900年,第15页。
  ③塞缪尔·约翰逊:《英国诗人传》卷Ⅰ,190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1955-1956年再版,第1页。
  ④李正栓:《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⑤李正栓:《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2-33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