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悲心贯日月 哀情动千古

作者:姜光斗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贪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韦丛是名门闺秀,二十岁嫁给元稹,由于家境清贫,历尽艰辛。但七年以后,当诗人家境逐渐好转的时候,她却撒手人间。对于这样一位贤惠淑静、年轻美丽的妻子的去世,元稹痛定思痛,写下了这一组字字真挚、声声血泪的悼亡杰作,成为千古绝唱。
  第一首重点回忆韦丛生前的贤淑美德。首联以对比手法,揭示妻子嫁前嫁后生活的巨大反差。嫁前是名门闺秀,又是韦公最疼爱的幼女,虽然诗中没有具体展开对她娘家生活的详细描写,但其生活之华贵是可想而知的。而自从嫁给一个像黔娄一样的贫士之后,便诸事难称心怀了。“百事乖”三字高度概括,并开启中间两联的具体描写。诗人别出心裁地抓住“无衣”“沽酒”“充膳”“添薪”四件日常生活的细事,从外形到灵魂,深入细致地塑造了一个贤妻的典型形象。当丈夫无衣时,她翻箱倒柜搜寻;当丈夫无酒时,她拔下头上金钗去典卖;当家中缺粮时,她以野菜豆叶充饥;当家中无柴时,她打扫古槐落叶当柴。这时候,既无富家千金的撒娇作态,更无豪门小姐的骄横跋扈,而是那样温情脉脉,甘守清贫,贤淑娴静,操持家务。当诗人一旦失去如此贤惠的妻子时,怎不叫他痛心疾首?特别当他想到如今富裕了,每年的俸禄已经超过十万,但是妻子已经永远再无享受的机会了,他只能以祭奠和施斋来聊补自己的歉疚而已。但认真想起来,这又有什么用呢?
  第二首重点写韦丛死后诗人对她的怀念。首联从回忆妻子生前夫妻之间的戏言开始。感情亲密的夫妇无话不谈,谈身后事也是人之常情。“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戏言成真,谶言灵验,这是最犯忌的,也是最哀痛的事,但又是无可奈何的事。这两句诗是饱蘸着泪水写下来的,读来令人心酸。中间两联所写,就是当时戏言的内容,如今一一变成了现实,所以说“今朝都到眼前来”。大概韦丛生前曾开玩笑对丈夫说过,她如果先逝,要将她的衣物施舍给穷人,要怜爱她从娘家带过来的婢仆,要经常给她送钱财,以免她到另一世界还像现世这样清贫……这些玩笑话在当时是无所谓的,甚至是体现夫妇亲密无间的一种生活乐趣,可是,一旦韦丛去世,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诗人感到,这些戏言,仿佛都是谶言,他真后悔,当时不该开这种玩笑,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感到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歉疚。其次,既然妻子的死已经成了现实,他对妻子的戏言也应尽力办到,或许这样能安慰一下妻子的亡灵,至少能让自己心中好受一点。所以尽管他有时也觉得有点荒唐,但还是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去做了,只是有一点保留,“针线犹存未忍开”而已。再次,他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妻子这些戏言,正表现了她安贫乐道、清贫自守、怜惜穷人下人、关心丈夫的种种美德,所以他不仅都照着做了,还郑重地在诗中将其写下来,以作为永久的纪念。尾联采用欲擒故纵的笔法,先推开一尾,“诚知此恨人人有”,意谓我也知道,丧妻之恨,人都会有,不必如此哀痛。但这是顿挫作垫,结句立即挽回,“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贫贱夫妻之间的感情根本不同于常人啊,即使一些生活小事,也会令人感到更加悲哀的啊!“百事哀”三字,既呼应了第一首开头,又总揽了以上所写的一切内容,以小小秤锤压住了千斤!这一首语言比第一首更通俗化、口语化,在如诉衷肠的家常闲话中,更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第三首重点写诗人自悲。首联写由悲妻而转到自悲。因为君已去矣,而我奈何?于是,他越想越灰心,“百年都是几多时”,人生百年,寿命算长的了,仔细算算,能有多少时间?何况“人生七十古来稀”呢?首联为全诗定下基调,灰心绝望的情绪笼罩全篇。颔联连用两个典故,慨叹无子是命运注定的,悼亡诗写得再好也无法起死回生,那不是徒然在浪费言词吗?邓攸原来有儿子,因为遇到贼人,为了保护亡弟的孤儿,抛弃了亲生儿子,具有如此崇高品德的人,老天不保佑他再生儿子,老天还有眼吗?韦丛共生了五胎,也有男孩,但只养活了一个女孩,老天还有眼吗?西晋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写得悱恻缠绵,传诵千古,可对于逝去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灰心绝望之中亦有愤慨在内,这是需要深入体会的。颈联从一般人所期望的死后同穴、他生再结缘来展开议论。诗人说,即使能死后同穴,但在那阴暗幽深的墓穴内又有何乐趣呢?这不是不愿死后同穴,而仍然是对其与韦丛从前美满幸福的夫妻生活的念念不忘。至于他生缘会,来世重结夫妻,那更是虚无飘渺、难以希冀的事。这也不是不愿来生重结良缘,而是认为现实的幸福都早成泡影,还谈什么来生!这一联通过议论,将诗人如此复杂的心态曲曲传出,哀痛之情便更深了。尾联更以鳏鱼自比,表面上说要长夜不睡,实际是发誓永不再娶,来报答韦丛。这个结句不仅是此首、也是整组诗极好的结尾,令人感到有情意绵长、余音绕梁、袅袅不绝于耳的效果。
  悲心贯日月,哀情动千古。元稹和韦丛早已成为匆匆而去的历史过客,但诗人留下的这份厚重的精神财富,却会沾溉千百代人,值得后人永远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