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

作者:阎续瑞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作者蒋捷,南宋晚期词人。宋亡后,隐居竹山不仕。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不详,大约是词人晚年所作。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最易怀旧,更何况蒋捷一生经历复杂,有少年时的追欢逐乐和青年时的夫妻情深、家庭和美(“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出自《贺新郎·兵后寓吴》),亦有漂泊异乡的辛酸与国破家亡的痛苦。痛定思痛,值得回忆的往事很多,可是词人只撷取了生命中听雨的几个片段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具有高度浓缩性。
  雨是自然界最平常的景观。雨,年年下;人,年年听。但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生活际遇,听雨的感受自是相异,正是“年年岁岁雨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蒋捷的这首词分述了少年、壮年与老年倾听雨声的不同感受,揭示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感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年时代青春烂漫、无忧无虑,正是杜甫“裘马香车爱轻狂”的年纪,也是辛弃疾所讲“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时节。风流倜傥的年轻词人在充满欢歌笑语的歌楼上听雨,此时楼外雨声潺潺,楼内红烛帐暖,他心中自是惬意无比。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树叶颇有“疏雨滴梧桐”之韵致,节奏轻快舒缓,完全成为词人欢快生活的音乐伴奏。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欢乐的少年生活却是如此短暂,词人转眼步入了颠沛流离的壮年时期。他不得不为了全家的生存、为了个人的前程到处奔波,成为浪迹天涯的游子。站在一叶漂泊的小舟中,面对着浩淼无际的江面,词人又听雨声,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雨声依旧,然而景随情迁,“此雨”已非“彼雨”,词人亦非当年潇洒少年。“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更是渲染了这一凄凉氛围。云低天暗,一只失群的大雁在西风中哀鸣。词人也像这只孤独的大雁一般,遭逢着凄风苦雨,一时之间竟不知身归何处。
  宋人刘克庄有诗云:“儿时挟弹长安市,不信人间果有愁。行遍江南江北路,始知愁会白人头。”词人也在“艰难苦恨繁双鬓”中步入老年。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僧庐”即僧房,是词人此时听雨的地点。“鬓已星星也”则点明词人现在已是头发斑白的年纪。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之后,反而一切都归于平静。无论是年少时的追欢买笑,还是中年时期的漂泊劳碌,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在僧庐下听雨的词人,似乎已悟到禅家万事皆空之境界。此种心境,再听雨声,反而做到心如止水、无动于衷,所以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线索,倾诉词人少年、壮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是词人对往昔生活片段的回忆,下片则回到词人老年的境遇与听雨的不同反应。虽然结构简单,却极富有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不同时期、不同阅历之人读之,皆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受。人所处历史、环境各异,经历错综复杂,但是都必须经历由少年至老年之变化,且有诸多共同感受。所以有人认为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会喜欢三位诗人:青年时代喜欢李白,尤其是他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性格与纵横驰骋的豪放诗篇;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中年时代会转向杜甫,“杜诗韩笔愁来读,恰似麻姑痒处搔”;到了老年阶段,正是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时期,开始承认大自然的种种规律,一切皆归于平静,则会更喜爱陶渊明的“委运任化”之诗。蒋捷这首词借少年、中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高度浓缩了人生的必然历程和共同体味。因此雨在本词中也可以具有多重含义。它首先是自然界的最平常的雨,朝朝暮暮、岁岁年年永无变化。词人将不变之雨声与自己不断变化之境遇、感触作鲜明对照,以雨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情感变化。恰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雨也可以被理解成词人移情之物,成为他不同人生阶段感情变化之重要见证。最重要的是雨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被词人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味,成为人世间的凄风苦雨。正是这人间风雨使词人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一个流离四方的游子,最后变成一万事皆休、看破一切的头发斑白的老者。
  词人还非常善于运用一些精确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如少年时期的“歌楼”与“红烛”“罗帐”构成一个非常欢快、和谐的氛围,壮年时的“客舟”与“断雁”“西风”一对应,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而词人老年时寓居“僧庐”则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之影响,达到心如止水之心境。
  生命短促,转瞬之间由少年而壮年、由壮年而衰老。岁月的流逝是如此无情,然而雨声依旧,它不会因人生的变迁而改变,大自然有其固有的存在模式。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始终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人类作为情感的载体,可以跨越时空达到感情的共鸣。词人与作为读者的我们虽然相隔数百年,却有着相似的生命体验。所以岁月无情、雨声依旧而生命却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