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疼痛的写作

作者:万秀凤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短篇小说《手术》的作者盛可以是近年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她的长篇小说《水乳》获得了深圳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手术》登上了“二〇〇三年全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作为一个“七十年代后”的作家,盛可以既不像同龄作家那样热衷于极度个人化、躯体化的写作,也不津津乐道地言说都市时尚生活的刺激和优越感,而常常是单刀直入地描写普通人的生存感受和内心世界,短篇小说《手术》就叙述了一个急于想寻找生活归宿的女子唐晓南的生活遭遇和她的情感故事。
  小说主人公唐晓南本是个独身主义者,到二十八岁这年,才发觉做别人的炮友太虚无,渴望拥有一个家庭,于是她把目标锁定在“婚姻出现严重漏洞”的江北身上,然而,相识不久,唐晓南就认定,江北只想和她做爱,并不打算娶她,于是两人分了手。之后,她在火车上邂逅了比她小五岁的帅男孩李喊,双方互相吸引,并迅速同居,在频繁的做爱过程中,唐晓南虽享受着性欲的快感,但同时她迫切需要李喊给她一个切实的婚姻保障,但李喊却以自己现在一无所有为由,拒绝给她一个幸福的承诺,就在这时,唐晓南的左乳出现了问题,患了良性纤维瘤,经过手术,唐晓南的左乳问题差不多得到了解决,而她的婚姻问题依然悬而未决,遥遥无期。
  小说的题目叫《手术》,因此唐晓南的乳房手术便成为小说叙述的重要内容,不过,随着手术的进展,作家逐层打开了晓南的感情生活,使我们看到,晓南不仅乳房出了问题,而且爱情也存在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晓南的感情生活,毕光明认为,小说“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伦理中的弱势地位。在爱情问题上,男女存在历史性的差异:女人的爱情以婚姻为归宿、男人的爱情则以性爱为先行。唐晓南与江北相互求取的失败就源于这一差异,唐晓南与李喊的爱情看似深厚,实际上也是建立在这差异上”①。把唐晓南的爱情与婚姻的背离仅归结于两性对于爱情的不同态度上,我以为未免失之笼统。诚然,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存在着天然的差异,但不能把它用来解释所有的“问题爱情”。事实上,晓南的婚姻之所以不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是因为无论她与江北还是与李喊的爱情都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彼此缺少感情的基础,缺乏真诚热烈而和谐的内心交流,例如,晓南尚未与江北见上一面,就在电话里“认真谈过几次婚姻问题”。与李喊的爱情同样如此,两人的爱情更多地建立在外表和肉体的互相吸引上,晓南爱上李喊是因为李喊标致的长相吸引了她,并且因为“李喊除了没有社会经验”,“她想不出他有什么不好”,至于李喊那方面,连晓南也“实在分辨不出来,李喊究竟眷恋她什么”,爱上晓南似乎是李喊以为她像他一样是单身主义者。作为知识女性,晓南似乎并不在意与李喊的心灵沟通和精神的呼应,我们从小说中看到的基本上是他们关于彼此肉体的交流和谈婚论嫁。虽说以性欲和性心理为基础的自然本质是爱情和婚姻关系的重要内容,但决非全部,性爱的本质力量在于:它是由爱而生的性欲,其肉体的欲望源自感情的充溢和发展,是情感力度成熟后的一种表现方式,换言之,爱情不仅是身体的语言和行为,而且是彼此精神的牵引和灵魂的呼唤,而唐晓南与李喊似乎把身体和日常生活包括婚姻作为恋爱的全部内容和存在终极,他们之间缺乏一种对人生、对婚恋的共识,对于婚姻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两人一开始就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对于“婚姻是世俗留下的东西”这句话,晓南认为自己是世俗的人,所以要婚姻,而李喊则认为爱情的归宿在爱,而不在婚姻,这种分歧不仅源于性别的差异,而且也是他们不同的人生观所致,正因为他们的爱情存在着这样的“先天不足”,所以他们的感情显得脆弱、苍白而可疑,两人的关系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未来也自在情理中。何况两人中间还隔着一些很现实的问题,例如李喊将要出国,晓南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等。从小说中也可看到,一个人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生活经历和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和认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唐晓南先前不是独身主义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吗?只是“玩”够了,看透了,没劲了,又因为自己老大不小了,才开始急着寻找自己的归宿,而李喊朝气蓬勃,尚未享尽单身生活带来的自由、浪漫和轻松,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喊若干年后也会向往起家庭来,可以这么说,明天的李喊或许就是今天的唐晓南。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爱情观。男主人公李喊虽只是个二十四岁的在校生,但对于爱情却颇为理智和清醒,虽然他“一直与几个女孩子保持关系,但从不和她们上床,他就是怕她们要和他结婚,他没有动她们,便不用负任何责任,更甭提结婚了”,但他并非花花公子,他不想承担责任,也就不与女孩苟合,这是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选择,无碍于他人,其品性比那些始乱终弃的薄情郎不知好多少。他开始与晓南交好,是因为他误以为晓南是属于无意婚姻一类的,彼此在一起只想调节一下生活,可一旦和晓南同居,他便承担起情人的责任来,特别是发现晓南乳房患了病,李喊安慰她、关心她、陪伴她,并顶着父亲的压力(小说虽未明写),始终不离不弃,他之所以不愿给晓南一个幸福的承诺,固然有不肯轻易承担家庭责任的原因,但是如果他只给晓南一个虚幻的承诺,自己远走高飞,留下痴情苦守的晓南,这样做是否更残忍?谈到结婚,李喊曾明确对晓南说:“我当然愿意娶你,但是我现在一无所有,我要是娶你就是对你的不负责任”,应该说,李喊对待婚姻的态度确实是非常冷静客观、慎重而合情合理的,以至于晓南也无法反驳。相比之下,晓南对爱情的行为则显得更为实际,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因为年届三十,她急于要找一个固定的男友,安一个家,为此,唐晓南主动出击去寻找爱情,她对李喊颇为迁就和隐忍,且似乎顾不上与对方交流感情,与李喊同居两个月,就要求成婚,难怪李喊要发问:“你是因为爱情要和我结婚,还是因为年纪不小,非结不可呢?”此番话可谓一针见血。她与李喊初次见面,没说上几句话,便以身相许,这固然可理解为“禁不住男色的诱惑”,但不能不说,她其实是摸准了男人的心思,想先俘虏了男人的身体,再俘虏他的心,可见晓南实在不是个感情冲动的人。在与江北的关系上,晓南也用足了心计,可谓处心积虑,她故意只等他一个晚上,与江北同床共眠却守身如玉,惟恐又被人白操了一把,她的目的很明确:“她要的是婚姻,不是性爱”,从表面上看,晓南在江北面前的禁欲与对李喊敞开身体的举动,似乎矛盾得很,但说穿了,晓南的守身也好,开放也罢,都是晓南的策略,可见,晓南实在不是那种陷于感情中而不能自拔的女性,她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自己的爱情生活,最终步步为营地去构造自己的家庭。这样的评说,并非故意要贬低晓南,事实上,晓南对婚恋的态度和行为同样无可厚非,我们只想说明她决非是个感情用事的人或是个理想主义者。毕光明先生在文章中写道:“男女在对待爱情上的差别还表现于双方的心理形态不同,即女性偏重感性,而男性偏于理性,致使女性坠入情网后更难自拔,处处受制于男方。”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此话不错,但由此推断出“唐晓南一次次感动于李喊的无法兑现的诺言,且自相矛盾,正是女性的重情特性所致”②的结论未免草率且站不住脚,因为以上的分析已告诉我们,女性重情的特点并未在唐晓南的爱情生活中体现出来。
  值得思考的是作者对于唐晓南感情生活的叙述何以借着一场手术来展开?唐晓南的爱情问题是如何与她的乳房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从小说的描写中我们可看到,唐晓南的爱情生活和情感经历的种种场景和细节是随着乳房手术的逐步进行而不断回放的,换言之,唐晓南爱情生活的叙述是由手术的实施来启动的:晓南的乳房病灶是由李喊发现的,从而引出晓南与李喊的关系,进而叙述覆盖到晓南的整个感情生活,这种由乳房问题引出的对于晓南过去生活的描写,遵循的是小说家广泛采取的以人物情绪流动进入回忆的法则,小说的叙事因此显得紧凑而不冗长,灵动而不笨拙。不过,手术在小说中的意义决不仅仅作为故事叙述的引子而存在,它同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事件,具有独立的价值。小说以近半的篇幅形象地描述了手术过程中晓南的肉体以及心理的种种反映:惊恐、悲戚、紧张和疼痛,展现了人在与生老病死遭遇和搏击过程中的尖锐疼痛和无奈,呈现出生命的不可预知和无法避免的残酷性,而这样的展示因作者描述的准确、犀利尤其是对晓南凌乱、摇摆不定心理世界的生动刻画,使人产生一种休戚与共的体认与叹惋。
  选择乳房而不是身体其他部位来展示爱情的病理是盛可以构思的独特之处,乳房是女性所以成为女性的最敏感、最重要的生理部位,正如小说所写的:“在性爱中推波助澜的左乳,哪一个部位可以替代它的敏感?”李喊则说得更直白:“爱,就是女性身体最敏感的部位,不可替代。”可见,乳房在男欢女爱中的重要地位,由此,乳房隐喻爱情也成为可能,进而对整篇小说形成了整体性的意义覆盖。这种意义的覆盖许多时候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是深藏不露的,它让位于对晓南手术中肉体和心理反映这一现实层面的展示;有时,作者又通过比喻、联想揭示乳房所蕴涵的意义,小说中就有不少地方拿乳房和手术来言说爱情,例如在写到晓南对自己的腺瘤是否切掉产生犹疑时,有这样一段话:“虽然乳房里的纤维腺瘤,就像婚姻中的爱情,可有可无;像爱情当中的嫉妒,没有大碍,但毕竟身体里长了别的东西,心里不舒坦。医生说没有恶化的可能,他们敢打包票吗?那些婚姻当中没有爱情的,不是很多不甘心,在外面寻找爱情吗?”这段关于腺瘤、嫉妒和爱情关系的比附,其实并不怎么贴切小说的故事内容(例如“嫉妒”云云在小说中并无着落),但作家急于以乳房的问题来隐喻爱情的用意却颇为明显。再如,“做一次手术,如果不知疼的滋味,就如做爱没有高潮”,此处是用手术时的感受来比喻做爱的感受,这样的比喻和言说,使小说关于乳房问题与晓南的爱情问题成为浑然一体,读者自然会由乳房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联想到爱情出了问题的伤痛,如此互相映照,小说的意蕴因此变得更为丰富、多元:它不仅展示了手术带给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疼痛,而且揭示了爱情的病理及其带给人的精神疼痛。
  
  ①②毕光明《欲望时代的爱情病理分析报告》,见“大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