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苏轼《百步洪》诗文本解读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钟振振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舠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舝舝师所诃。
  ——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这首诗是苏轼的名作,由于连珠炮似的使用了一串新颖、生动、传神的比喻而为历代的文学评论家所欣赏。但是,它的后半部分阐发哲理,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前贤的某些解说,笔者以为尚未能作到切心餍理,试辨之如次,聊供读者及研究者参考。
  
  关于“舠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马祖熙先生说:“在这奇险当中,虽说精神为之一快,却料想不到凭着秋水之涨,水伯竟然有如此的威力。”(《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392页)
  “何异”,别本作“何意”。说者以别本为正,故对此二句作出了如上的阐释。然而这段阐释的文字,读起来总觉得不大顺。只有把“虽说”“却”这三个字删去,成为:“在这奇险当中,精神为之一快,料想不到凭着秋水之涨,水伯竟然有如此的威力”才显得通畅。但这样一来,又与原句的文气不符了——诗人明明下了一个“虽”字!
  笔者以为还是作“何异”比较能够说得通:从惊险当中得到乐趣虽然是一件痛快的事,但这和《庄子》中的河伯以秋水自夸又有什么两样呢?意思是说,这险中得乐的快意,还只是感官层次的快乐,不值得过分地夸耀。这就为下文从哲理的层面审视人生,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作了铺垫。
  
  关于“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马祖熙先生说:“人生在世,生命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流逝的,好比逝水一样,在不舍昼夜地澌流着。但人的意念,却可以任意驰骋,能不为空间时间所限制,一转念的瞬息之间,就可以逾过辽远的新罗。‘一念逾新罗’是化用佛家语:‘新罗在海外,一念已逾’(见《传灯录》卷二三。又发挥了庄子‘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的思想(《庄子·在宥》)。表明生命虽然会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辞》),任听自然去支配;意志倒是可以由人们自己掌握,不为造物所主宰。”(同上,第392页)
  笔者浅见,“坐觉一念逾新罗”是对上句的顺承,而非转折。
  “坐”字在诗中的用法非常灵活,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析为九项之多:(一)自。(二)正,适。(三)遂,顿,遽。(四)聊且。(五)寝,旋,行。(六)深,殊。(七)徒,空,枉。(八)致。(九)因,为。仔细玩味,此处作“正”“顿”“深”等字用,都是可以说得通的。
  “一念逾新罗”,这里是借用来形象地说明时间流逝的迅疾:一念之顷,可逾新罗。说者认为它和《庄子》所谓“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的意思一样,而《庄子》这句话正是形容人心活动的迅疾,顷刻之间便可以来往于四海之外!
  要之,苏轼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人的一生顺应着自然规律,像河水般日夜不停地流逝,那流逝的速度之快,真有一念之间已越千里的感觉。
  这人生如逝水的古代哲理,是由眼前百步洪的流水联想到的;而人生流逝的迅疾,也是由眼前百步洪水流的奔泻悟出来的。思路与上文衔接得十分紧密,由写景纪游到即事说理的过渡也很自然,不见斧凿的痕迹。
  
  关于“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注曰:“《晋书·索靖传》:‘(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原谓世变日亟,国将残破。这里是说反正大家也只是在醉梦里争夺着,又何必认真计较荆棘铜驼的劫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8~139页)
  注者已注出了“荆棘埋铜驼”这一典故,却未能读懂其上下文的意思。失之交臂,很是可惜。
  “岂信”,即哪里相信,用反诘的语气表示“不信”。但这里并不是说作者“不信”,而是说“纷纷争夺”(“争夺”,指争权夺利)的人们“不信荆棘埋铜驼”。
  这两句承上文意脉,由人生流逝的迅疾,说到人世更变的迅疾。人生犹如醉梦,人世变幻无常,荣华富贵转眼间便成为荆棘铜驼。但人们却不相信这一点,依旧是争权夺利,纷纷无有已时,岂不可悲可叹!
  
  关于“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 蛇”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注曰:“觉来两句,意谓等到清醒时,便觉顷刻之间万事已消失在千劫之中。唯有此水仍然不舍昼夜从容而流。”(同上,第139页)
  马祖熙先生说:“觉悟过来,俯仰之间,便像已经越过了千种劫波,就是说失去了许多光阴。千劫,意即长时;‘劫’是梵文佛家语‘劫波’的省称。再回头看看流水,则依然盘曲如故。就以百步洪而言,也还是安闲自得呢!”(同上,第392~393页)
  笔者认为,“失千劫”,“失”的是“千劫”,而非“万事已消失在千劫之中”。说是“失去了许多光阴 ”,也不对。
  佛家称世界生成并毁灭一次为“一劫”,“千劫”即世界生成、毁灭了一千次。苏轼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我从对人生、世事的沉思中觉醒过来,顷刻之间,古往今来千秋万世都已消失;反观此百步洪水,它倒显得从容不迫了。
  上文由百步洪水的湍急,引发出对人生、人世转瞬即逝的感慨,是正比;这里掉过头来又说,与转瞬即逝的人世相较,百步洪水的奔流要从容得多,是反比。正比反比,纵横捭阖,抟转关生,头头是道,诗人笔力的雄健,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