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关于《滕王阁序》结尾的一点辨识

作者:魏家骏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拙作《千古美文“滕王阁”——说〈滕王阁序〉的抒情特点》在《名作欣赏》去年第四期刊出以后,有江苏海门的读者张正忠先生与我联系,提出了拙文所分析的《滕王阁序》的结尾,与流行于一般读者中的《古文观止》的结尾有不同的疑问。他的质疑,确实看出了在不同的版本中,《滕王阁序》的结尾是有着差异的。
  在我们平常接触比较多的古文选本《古文观止》中,《滕王阁序》的结尾是: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样一来,就没有了结尾的另外两句话:“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而把《滕王阁诗》附于文末,也和一般的《滕王阁诗并序》的标题相配了。造成这两种不同结尾的原因何在呢?
  为此,我查阅了许多版本,努力想找到能够说明有这两种不同结尾的原因。
  在《文苑英华》卷七百十八“序”类,所收录的《滕王阁序》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为了叙述的方便和简洁,以下简称为“无诗本”)。
  在《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一”中收有《王子安集》,这篇《滕王阁序》就收在其中的卷五。而这个版本就是以“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来结束全文的。是属于“无诗本”。
  在《全唐文》卷一八一所收的《王子安集》卷八中,《滕王阁序》也是“无诗本”。
  另外,在《四部丛刊》本《王子安集》的扉页,有这样一段说明:“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明张绍和刊本影印”。这个版本也是属于“无诗本”。
  看来,在这几个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的版本中,《滕王阁序》都是以“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来做结尾,而不是以诗歌来结束的。
  近人在各种不同的古文选本中,所据的版本虽然各有不同,但多数情况都没有超出上述的几种版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根据的就是《四部丛刊》本的《王子安集》。这个版本虽然没有采用以《滕王阁序》做结,但编者在“题解”中又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王子安集》题作《滕王阁诗序》。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往交趾(现越南北部)省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序,他的《滕王阁序》如下:……(诗略)。”
  此外,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所据的是《文苑英华》本。孙望、郁贤皓主编之《唐代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所据的是《全唐文》本。高文、何法周主编的《唐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在《滕王阁序》的结尾注有:“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八”,而这个版本是清光绪年间刊行的。这几个版本都不是以《滕王阁序》来做结尾的。
  现在在全国高等学校通用的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所注明的也是“选自清光绪年间刊行的吴县蒋氏《王子安集注》卷八”,同样也不是以诗歌做结尾的。
  而以《滕王阁诗》作为结尾的,只有通行的《古文观止》本。现在一般通行的《古文观止》本,又都是以“映雪堂本”作为底本的,如建国以后出版比较早的《古文观止》是文学古籍刊行社(北京)一九五六年九月出版的;和后来中华书局于一九七九年九月出版的。这两个版本的《古文观止》中,《滕王阁序》就都是以诗来做结尾的。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奇特的版本,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八月出版的《历代文选》(下册)中所收的《滕王阁诗序并诗》,结尾则是在一般版本的结尾之后,又附上了《滕王阁诗》,这样的结尾是能够见到的许多版本里都没有碰到过的,不知道有什么版本依据。
  现在我们可以就上述的几部丛书、选集的编辑时间做一个简单的排列:
  《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辑的;《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编辑成书的;《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辑的;《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编辑的(其中也采集了《文苑英华》等书的材料);《四部丛刊》是近人张元济编辑的。也就是说,《文苑英华》的编辑时间最早,距离王勃写作的时代也最近,它所采用的本子应当带有更多的权威性。而除了《古文观止》这一选本,其他的大多数版本都是不取诗歌作为文章的结尾的。
  我们现在只能做这样的猜想,就是《古文观止》的编者为了保持《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的完整性,便删去了“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两句,而在“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之后,紧接着把《滕王阁诗》作为结尾。应该说,这样做也是很自然的,否则,在文章里面说“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就没有了依据。但从另一方面看,把“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接在“一言均赋,四韵俱成”的后面,也表示了对在座的其他文人的谦逊,即使不用诗歌作为文章的结尾,也是顺理成章的。如此说来,这两种结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的。
  但是,拿《滕王阁序》的文章和《滕王阁诗》相比较,依拙见看来,从艺术成就上看,应该说是很难相提并论的。在《全唐诗》里,收入了王勃的诗歌二卷,共七十四题,八十八首。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般唐诗选本中,选的大多只是他的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中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已经成为千古名句,脍炙人口了。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久远,就是因为它能够充分体现诗歌写作中情景交融的原则,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又对离别时的情景作了升华,也确实概括了朋友离别时普遍具有的惜别心情和真诚愿望。这样,就写出了新意,超出了一般离别诗那种泛泛的离愁别绪。
  如果拿这首诗的艺术内涵及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来衡量《滕王阁诗》,则可以看出,《滕王阁诗》的艺术水准就要略逊一筹了。你看,这首诗的前面两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描绘的是眼前的情景。而后面两联:“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虽然也可以算得上是抒情,但并没有在景物描写的基础上作思想境界的提升。再说,前面已经有了“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再以“闲云潭影日悠悠”紧接其后,在诗的意境上便显得重复拖沓。同样,在“物换星移几度秋”之后,又紧接着说“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也只是重复了前面的意思,虽然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却并没有在前句的基础上有什么新的升华,作为全诗的结尾,不但缺少更多的余味,而且多少也显得有些平庸。如果拿这首诗作为《滕王阁序》这样一篇千古美文的结尾,虽然不能说是“狗尾续貂”,至少也可以说是写得比较平淡,缺少艺术光彩。相比之下,我是更倾向于不以诗歌作为结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