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一样的乡愁 不同的节奏
作者:陈义海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中国新诗中,台湾新诗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所有的台湾诗人中,余光中又是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余光中的魅力可从种种关系中见出:一湾“浅浅的海峡”,把他定位为台湾诗人;他的求学背景,又使他成为所谓的学院诗人;在现代和传统之间,他被看做回归传统的诗人;同时,他在散文创作、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等诗歌创作之外的成就,使得他成为一个“多栖”的诗人。总之,这些特点折射出余光中的文学魅力。
五十年代以来,台湾新诗经历了一个从狂热追求现代主义,到回归传统,到多元并存的发展轨迹;余光中的创作经历是和这样一个过程并行的。五六十年代台湾诗坛的现代主义大潮可谓一泻千里,纪弦、羊令野、痖弦、洛夫、罗门等人都曾流连忘返于此;余光中虽然在现代主义的路上并不像洛夫等诗人走得那么远,但作为在同一个大潮中开始写作的诗人,他早期的创作多少也带有现代主义的倾向。从他早期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敢于打破传统的一面。“还是十七岁半/还是很天鹅,女学生们很云雀/还是很芭蕾,女学生们很却却……还是很天鹅,女孩子们很孔雀/还是很潇洒,女孩子们很四月……”(《大度山》,1961)这把青春少女的形象活脱脱地表现出来;这种对语词的处理方式,在传统派涛人那里又是很难见到的。“饮真灵感,如饮纯酒精/即随地吐痰/也吐出一道虹来……”(《狂诗人》,1961)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派诗歌对传统美的打破;追求“尽善”又追求“尽美”的传统诗人肯定不会写出这些诗句来的。可以说,余光中早期诗作中的现代主义倾向几乎没有为形式而形式的毛病;他在形式上的探索,对现代派的取法,都是为了服务于对诗意的健康表现;在“现代”和“传统”的处理上,可以说,余光中先生达到了一种“致中和”的境界。
在七十年代台湾诗坛的传统与现代的争论中,余光中是以主张不可忽视传统的形象出现的。他反对诗歌的全盘西化,反对涛歌脱离读者和现实,主张诗歌应该贴近大众。他认为:“大众化是一个理想,很难做到,另一方面,艺术至上论也相当危险。”这是余光中对于诗歌走向上的一个姿态转变。他七十年代之后的作品,明显体现了传统笔法和传统精神,“中国情怀”在他的诗行间日渐明显。这种转变可从他给自己的诗集《白玉苦瓜》所写的序中见出:“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枝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块大陆……”这是一个诗人走向成熟的体现。但是,对于余光中的对传统的“回归”应该辩证地去看。“回归”之后的余光中毕竟是经历了“泰晤士的河水”“洗礼”过的余光中;他跟一个一开始只取法传统的诗人是明显不同的,他能自觉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他情感表达的通道。所以,经历了从“现代”到“传统”的余光中,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的余光中,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实践者;台湾诗人称他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也说明他在艺术实践上的立体性特点。
在探寻了余光中的艺术探索轨迹之后再来看他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我们的认识和感受自然不同。
余光中说到了中年才懂得将他的诗笔“伸回那块大陆”,我想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他在艺术上的回归,二是指他真正将对故土的思念作为他诗歌表现的重要主题,即乡愁主题的表现。乡愁主题的作品并不是余光中在七十年代之后才开始写的,它其实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只是,六十年代他在美国求学期间的乡愁诗,既有对台湾的思念,也有对大陆的思念;而进入七十年代后,他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为对大陆故土的思念。
由于余光中写下大量的乡愁主题的作品,诗歌界将他誉为“乡愁诗人”。的确,他的乡愁诗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情感的真挚上,都是台湾的许多诗人所不及的。他在《当我死时》(1962)中写道: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开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同是写于一九六二年的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中国味儿”则更浓。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李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
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
……多燕子的江南
跟这些六十年代的乡愁诗相比,《乡愁》和《乡愁四韵》则体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上面所举的《当我死时》和《春天,遂想起》固然显示了余光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依恋,但在诗歌的节奏上却明显显露出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即通过诗句的移行来造成一种视觉效果和情绪效果。而《乡愁》《乡愁四韵》二首则更强调传统诗歌的音乐性,句式的整齐,诗行的建筑美。
余光中以“乡愁诗人”著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愁》一诗的广为流传;大众对于《乡愁四韵》一诗,相对说来则比较陌生。前者所以得以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简单,且对诗人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的乡愁通过四个不同的意象做了高度的概括;而“大陆在那头”一句煞尾,更使这首诗顿上一个境界。其实,就艺术上讲,《乡愁》所体现的,在《乡愁四韵》也都得到了体现。现在,以《乡愁四韵》为主体,比较这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一、意以象言,象以言著。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image)来表现情与思,强调“立象以尽言” (《周易》);王弼也说:“尽意莫若象……象生于意……象者所以存意。”乡愁,从心理学上讲,它不过是一种情绪;作为情绪,它是抽象的,而抽象是诗歌的最大忌讳。在《乡愁》中,余光中将这种抽象的情绪化为四个可感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在《乡愁四韵》中,诗人则将之具象为:“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当诗人造象时,供他(她)取象的对象是无限多的;于是,便有了如何选取意象的问题。英美意象派(imagists)对于“情感对等物”(equivalence)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诗人们为什么一定要选取这个意象而非那个。《乡愁》中的四个意象可以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相对等,而《乡愁四韵》中的意象,则没有这种所指,四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象似乎更倾向于用来表现一种故土情怀,并通过这四个意象表现诗人思念故土时的主体感受。用“长江水”固然将乡愁的所指完全显露,而“瓢”的使用更见作者的匠心;若代之以“碗”“杯”则诗味大减。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如果对意象的选取两首诗体现出更多的相似性的话,那么,对意象的再处理则显示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乡愁四韵》的妙处在于它是从一个中心意象出发,展开层层联想,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这种联想的轨迹及其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可从下表中看出:
诗人的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而这些联想毫不牵强,给人以瓜熟蒂落之感。相比较而言,《乡愁》一诗在意象的处理上则要简单得多;其模式是:“乡愁”→“是”→“邮票”→戏剧化(情节化)语言。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这是《乡愁四韵》有别于《乡愁》的一个显著特点。余光中在这里继承了民歌的表现手法,采用跟音乐的回旋曲式相近的模式。余光中的采用民歌形式不仅仅是他对民族传统的向往,其实,这也跟他接触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不无关系。他曾翻译并研究过很多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华兹华斯情有独钟。华兹华斯对于民谣的重视,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自然也会影响到余光中的艺术取向。从音乐性方面看,《乡愁四韵》可看做是一首用文字写就的音乐。首行诗犹如乐段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各个“乐段”之间的结构又十分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的反复演奏,使主题不断得到深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效果正是《乡愁》所欠缺的。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严沧浪曾说:“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这里所说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和语言逻辑的反叛;所谓“妙”是指因为这种“反叛”而带来的诗美、诗味。在《乡愁四韵》中,“一张海棠红”、“一朵腊梅香”、“一片雪花白”似乎违背了语言的一般规则;但作者偏不说“一张红海棠”、“一朵香腊梅”、“一片白雪花”。从字面上看,“一张海棠红”等似乎说不通;“红”岂能用“张”来做量词,“香”又怎能用“朵”来衡量呢?“一张海棠红”,其强调的是“红”字,而这“红”又与后面的“血”自然相连;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自然的联想便无法展开。所以,从这“无理”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符合审美逻辑的。
此外,《乡愁四韵》也符合闻一多先生提倡的新诗的“三美”:建筑美、色彩美和音乐美。就色彩美而言,《乡愁四韵》显然又高出《乡愁》。大多数读者对《乡愁》一诗更熟悉,可能是因为它比《乡愁四韵》流传得更广。至于,这两首诗究竟哪一首更好,每一个读者自然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不过,本文作者还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会有更多的读者认识《乡愁四韵》,并喜爱它。
附: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 1.21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