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幸运的寡妇

作者:李淑云 郑连保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广告写作艺术史上,有一篇著名的无标题广告文案,那就是美国近代广告大师乔治·葛里宾为旅行者保险公司所写的广告文案。
  乔治·葛里宾是最早得到纽约文案俱乐部所颁赠的“杰出撰文家”荣誉称号的五位广告人之一。他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上中学时便显示出了突出的写作才能,在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奖。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威斯康星大学新闻系,因不喜欢这个专业,遂于大二时转学到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攻读英语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由于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又学过新闻,因此他经常为报纸撰写文章。乔治·葛里宾于一九三五年加入世界著名的扬——罗比凯广告公司,开始了他的广告文案写作生涯。在长期的广告实践中,他创作了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广告作品,有许多堪称经典之作。由于其杰出的工作能力,他于一九五八年担任了这家赫赫有名的广告公司的总经理。下边我们要赏析的这篇广告文案被他称为“我写过的最好的广告”
  广告文案写作充满了挑战性,而乔治·葛里宾就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曾说:“我总是喜欢写保险公司的文案。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我对一切商品的文案都喜欢写,那是因为它用不同的方式来考验你的创造力。广告行业的最大乐趣之一,是你有许多不同的商品与难题,而你必须自己去解决。——至少在一家大的广告公司是如此。有从一种商品跳到另外一种商品的机会,这实在是一种愉快的际遇。”为保险公司做广告,其挑战性更强,“因为保险公司的业务是无形的,很难用实物来表现,一些空洞的口号又无法给人以深刻印象”,因此,用一般思维很难写成功。而正是在这难上加难的工作中,才显示出了乔治·葛里宾杰出的创作才能。
  这是一篇平面广告文案。常言道:“读报读题”,新闻如此,对于平面广告文案来说,最重要的结构要素也是标题,“标题是广告的眼睛”,这一点与新闻报道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乔治·葛里宾写好这个广告后,根据其内容为它拟了一个十分引入注目的标题——“寡妇”。但是,旅行者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审查这个广告后却认为,这个标题给人一种郁闷压抑的感觉。这个看法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无论在什么社会中,“寡妇”都代表着不幸(而文案中这位主人公却并非不幸),消费者看了这个标题会怎样想呢?但总经理对这个广告的整体构想十分赞赏,尤其喜欢图片和文案。二人商量后,去掉原标题而将广告文案的第一句话用粗体字或方头字作标题:“当我二十八岁时,我认为今生今世我很可能不会结婚了。”这个标题没有了郁闷压抑之感,却有了极强的吸引力。但以后的广告版式干脆把粗体去掉成了一个没有标题的广告——因为这个广告作品的整体结构独特而新颖,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二是一幅大照片,其内容与文案的开头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身材高大而笨拙的六十多岁的女妇,独自站在夜幕中的走廊上仰望着月光,她神色平静,似乎在回想着一生的经历:“当我二十八岁时……”这哪里是广告?俨然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就足以吸引受众了。图片与文案浑然一体,毫无阻塞,读者看过图片之后必然产生阅读正文的强烈欲望,而文案的第一句话又足以吸引受众渎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字。
  文案的第一段叙述了主人公“我”为什么在二十八岁时“认为今生今世我很可能不会结婚了”,因为“我的个子太高,双手及两条腿的不对头常常妨碍了我。衣服穿在我身上,也从来没有像穿到别位女郎身上那样好看。似乎绝不可能有一位护花使者会骑着他的白马来把我带去”。乔治·葛里宾为什么挑选这样一位女士来充当他的主人公,这是深有用意的。第一,一般广告的模特都是用美女,不管是平面广告还是电子广告。在美女的世界里赫然出现一个丑女,反倒引人注目。这里乔治·葛里宾运用了逆向思维,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广告创意思维。第二,一般说,美女总是在少女时期就有白马王子陪伴左右,无论是在艺术作品还是实际生活中,所以,对于美女来说,护花使者的到来并不稀罕,也不太值得珍惜。惟有像本文案的主人公这样的到了二十八岁还没有人来求婚的丑女,爱维莱特的来临才使她“开始感觉到不虚此生”,因此加倍珍惜;而一旦失去,她会倍感伤痛。这里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也容易引起读者的理解和共鸣。第三,这段故事是乔治·葛里宾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创作出来的,他曾经说:“那全是由我自己的经验做出来的”,“当我太太二十八岁时,她不认为她将来还会结婚,她认为她高大而笨拙,将来极可能没有人会向她求婚”。这就是说,写广告文案也需要生活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依赖你生活中的经验以及你读到的东西,以使你能借着联想,借着你所知能够使人们发生兴趣的东西,把那件商品放进联想的范围。这需要一种有想出图画以吸引注意的能力”,这里既体现了写作的一般规律,又显示了广告文案写作的独特要求。
  爱维莱特的到来使“我”得到了甜蜜的爱情并走进了婚姻的归宿,请看这里的一段景物描写:“那是四月中的一天,苹果树上的花盛开着,大地一片芬芳。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自从那一天之后,几乎每天都如此不变。”景由情生,借景抒情,情深意浓。主人公对这迟到的爱情和婚姻是那么满意,其无比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乔治·葛里宾用优美的文笔记述了他的主人公的幸福生活:“我不能相信已经过了这许多岁月,岁月载着爱维莱特和我安静地度过,就像驾着独木舟行驶在乎静的河中,你并感觉不到舟之移动。我们从来未曾去过欧洲,我们甚至还没去过加州。我们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去,因为家对我们已经是够大了。”一个新颖恰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摹绘出了“我”的幸福感,有了爱维莱特,世界上任何名胜都黯然失色;而且,有了爱维,没有孩子也无所谓,“也许上帝想我有了爱维莱特已经够了”。这里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安排:如果二人生了孩子,那么爱维莱特死后孩子会照顾自己的母亲,这样就会削弱保险的力量。爱维莱特带给“我”无限的幸福,又没有孩子,因此,他是“我”惟一的指望和依靠。这样一种生死相依的“融洽无间”的关系,一旦失去爱维莱特,“我”会怎样呢?
  爱维莱特终于在“我”之前故去了。根据他生前与妻子“融洽无间”的关系,我们推断他一定会放心不下,因而死后表情悲戚;但却不然,他“安静地,含着微笑,就和他生前一样”。这就不能不使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他会走得那么安心?他死的时间也是四月,与他结婚的时间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感伤!按一般规律,人死时的景物不是狂风大作就是大雨倾盆,或二者兼之,大地一片伤悲,花儿也在流泪。总之,绝不会等同于其结婚时的情状。但爱维莱特死时却景物依然:“苹果树的花仍在盛开,大地仍然充满了甜蜜的气息。”乔治·葛里宾在这里为渎者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适时的悬念,这也便是这篇广告文案的主旨。被这个动人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读者接下去便找到了答案:“当我弟弟来帮助我料理爱维的后事时,我发现他足那么体贴关心我,就和他往常的所作所为一样,在银行中并没有给我存下很多钱,但有一张照顾我余生全部生活费用的保险单。”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广告文案,它突破了广告创作中“美女加好话”的一般模式,以一个丑女作为主人公,用优美的文笔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生活故事,而不是硬性的说教。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又是那么合情合理,这对于保险公司的广告是非常适合的形式。它生动形象地告诉受众,保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老病死乃人世间的规律,而保险能救一个家庭于危难之中;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先进之处——使鳏寡孤独老有所养。这样,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了保险的必要性,并对保险的性质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乔治·葛里宾在谈到写作文案的技巧时说过:“我认为写文案的人应该对商品有深切的了解——不仅是他所广告商品实体上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哪一类的人去买它,以及什么样的动机使得他们想去买它。”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现代社会中,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保险也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因为它与人的性命攸关,而且它的目标受众非常广泛。乔治·葛里宾不仅对这个商品而且对受众的心理、人们的购买动机都有着深切的了解,因此,这篇文案不仅是选择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做主人公,而且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紧密配合图片内容,以至于连标题都可以不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乔治·葛里宾深厚的文学修养使得这篇广告文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第一人称的娓娓叙述,富有深意的、美好的景物描写,新颖的比喻,准确的用词,流畅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但乔治·葛里宾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叙事、抒情亦或塑造人物形象,而是运用这些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达成此广告的目的——销售旅行者保险。这篇经典广告文案正是体现了广告文案的文本特性:“具备完善的表现结构但不拘于结构的完整。”“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但只是借助表现达成广告目的”,“传达信息但更注重针对受众的说服和劝诱”:虽然爱维莱特先去了,但他已为“我”买了余生全部生活费用的保险单,“就一个女人所诚心相爱的男人过世之后而论,我实在是和别位女人一样的心满意足了”。“我”,是多么幸运!而保险可以使每个人都成为幸运者,你需要做的就是:“到旅行者公司投保,旅行者保险公司……”水到渠成,自然流出,销售商品却富有人情,是广告却如此吸引人,这正是我们今天的广告人所极力追求的。
  广告虽是借助各种艺术手段达到经济的目的,但广告在加强自己艺术性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美,这就超越了它的经济价值。我们在阅读这篇广告文案时,得到的不仅是有关旅行者保险的信息,还得到了美的享受:文案中那优美的语言所创造的美好的景物、独特的意境和浓厚的感情色彩,人物那平和的心境、对生活的热爱和寡老有所养的幸运感,如此等等使人们认识到,惟有热爱生活才能使平平淡淡的日子充满幸福和快乐。而幸运不是靠命运的安排,在这里,人是主宰,没有幸福可以创造幸福——两个外表虽丑但心地善良的人走到一起共同创造了他们美好的生活;人们创造了保险,使失去亲人的不幸变为不幸中的幸运。乔治·葛里宾独具匠心的创作,使我们在愉快地接受经济信息的同时还得到了一种特殊的精神享受,这也正是经典广告价值之所在。
  ①②④⑤⑥ (美)丹,海金斯,《广告写作艺术》第66页。③ 《成功的广告人》,第100页。⑦⑧ 胡晓芸,《广告文案写作》,第11页。
  附:广告文案
  
  当我二十八岁时,我认为今生今世我很可能不会结婚了。我的个子太高,双手及两条腿的不对头常常妨碍了我。衣服穿在我身上,也从来没有像穿到别位女郎身上那样好看。似乎绝不可能有一位护花使者会骑着他的白马来把我带去。
  可是终于有一个男人陪伴我了。爱维莱特并不是你在十六岁时所梦想的那种练达世故的情人,而是一位羞怯并拙笨的人,也会手足无措。
  他看上了我不自知的优点。我才开始感觉到不虚此生。事实上我俩当时都是如此。很快的,我们互相融洽无间,我们如不在一起就有爽然若失的感觉。所以我们认为这可能就是小说上所写的那类爱情故事,以后我们就结婚了。
  那是在四月中的一天,苹果树的花盛开着,大地一片芬芳。那是近三十年前的事了,自从那一天之后,几乎每天都如此不变。
  我不能相信已经过了这许多岁月,岁月载着爱维和我安静地度过,就像驾着独木舟行驶在平静的河中,你并感觉不到舟之移动。我们从来未曾去过欧洲,我们甚至还没去过加州。我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去,因为家对我们已经是够大了。
  我希望我们能生几个孩子,但是我们未能达成愿望。我很像圣经中的撒拉(Sarah),只是上帝并未赏赐我以奇迹。也许上帝想我有了爱维莱特已经够了。
  唉!爱维在两年前的四月中故去。安静地,含着微笑,就和他生前一样。苹果树的花仍在盛开,大地仍然充满了甜蜜的气息。而我则嗒然若失,欲哭无泪。当我弟弟来帮助我料理爱维的后事时,我发觉他是那么体贴关心我,就和他往常的所作所为一样。在银行中并没有给我存了很多钱,但有一张照顾我余生全部生活费用的保险单。
  就一个女人所诚心相爱的男人过世之后而论,我实在是和别位女人一样的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