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故事里套着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作者:何玉蔚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读完王鼎钧先生的《故事里套着故事》(刊《名作欣赏》二二年第二期),深深感受到做人之道的精深与微妙。一个中国女孩为了亲人而奋不顾身,十年后,亲人为了自己而“毫不顾她”,于是文章的最后作者得出了结论:“忍住冲动,不必牺牲自己去改进别人的命运。”当然,作者所谓的冲动不是杀人放火的冲动,而是一种牺牲自我、奋不顾身的冲动。
  有学者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而极为早熟的,便是这种形而下的做人之道,即一种技术性的生存智慧。王彬彬在《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一文中写道:中国的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在某种意义上,都只能说是一种滑头哲学,都往往忽视人的意志和品格,当面临严酷的现实时,当遇到强大挑战时,不屈服,不妥协,高扬自身的意志与现实抗争,在对现实的超越中实现自我的精神超越——这是一种极愚蠢、极不明智的做法。而聪明的做法,是要识时务,要现实些,要多方面的假设,冷静地分析利害,寻找到一条保全自身,趋利避害的现实途径。有论者曾对中西两位文化先圣孔子和苏格拉底进行比较。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拒绝宣誓改悔,从容地面对死亡。他说:“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种微弱的心声还在让我继续前进,把通向理想的真正道路指给人们,我就要继续拉住我遇见的每一人,告诉他我的想法,绝不顾虑后果。”而中国的孔子则教导人们:“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两人迥然不同。
  于是我想,这位奋不顾身的女孩在西方文化视域中会是什么样子? 还真有这么一位女孩,真正是奋不顾身,这不是文学虚构,而是历史事实。我无法忍住自己书写的冲动,于是就有法国版的《故事里套着故事》,我得出的结论虽与王鼎钧先生的不同,但同样是耐人寻味的。
  
  一个奋不顾身的女孩
  
  “这是哪一年的事情?”法国国王查理六世逝世后,勃艮第公爵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争夺摄政权,两族爆发战争,查理太子年幼,王后软弱无能,无法平息内乱。正当战事愈演愈烈之际,英国趁机入侵法国,法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英军占领,巴黎沦陷,整个法国危在旦夕。值此危急时刻,一位年仅十七岁的牧羊姑娘,在狂热的激情和冲动指引下,不顾一切阻挠,策马奔向战场。她自称是奉上帝之命,来为她的国王恢复合法王位,拯救自己的祖国的。她率军六千,重挫英军,解除了奥尔良之国,又护卫着查理七世在兰斯成功加冕。说到这,大家已知道这位农家姑娘的名字——贞德。
  
  过度的善良会摧毁它的本身
  
  贞德的声望一下升到了顶点。法国人可以不知道他们的国王是查理七世,但绝对不会不知道贞德的名字,人们对她的崇拜几乎达到一种盲目的程度,这对于法国人击败英国侵略者是一种极大的力量,然而对于贞德,却不是什么好兆头,由于封建贵族与生俱来的劣根性——嫉贤妒能,加上查理七世的软弱,痛失战机,后来再攻巴黎时,贞德遭遇了她率军以来的第一次惨败。与此同时,主张向英国求和的贵族落井下石,贞德落在了投靠英军的法国叛军手中,教会法庭秉承英国人意旨,宣布她为女巫、魔女、异端,贞德被关进监狱,成为阶下囚。
  
  恩能生怨恩即是怨
  
  贞德在狱中的一年,查理七世一直保持沉默,他认为贞德被俘,而且不管有没有证据,教会就认定贞德是个女巫,所有的罪行都已定下,只是贞德招供不招供的问题。如果在贞德被做女巫受审时,他站出来为她辩护,就意味着是女巫为他加冕的。况且贞德战无不胜的神话已被破解,她对自己已是没有用处了,何苦为这个无用的贞德说什么话呢?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沉默。
  可怜的贞德,她被自己的同胞所俘虏,又被她的国王查理七世所抛弃。
  
  大爱不求回报了断浮世恩怨
  
  一四三一年五月三十日,是让所有法兰西人心碎的日子。他们所热爱的姑娘,法兰西神圣少女贞德要在这一天在卢昂广场被行使火刑。贞德这个年仅十九岁的少女一直在为法兰西战斗,她现在要为法兰西献上自己年轻的生命,既为热爱她的法兰西人民,也为抛弃她的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
  贞德被架上了火刑架,她跪在刑架上,她的临终语是为法兰西的祈祷:仁慈的上帝啊,请求您护佑法兰西,护佑法兰西的人民,护佑法兰西的国王,让法兰西人民把英国侵略者早日赶出法兰西的土地,早日脱离战争,脱离这无尽的劫难。
  可敬的贞德!在她就要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时,想到的仍是她的国家法兰西,她的人民及忘恩负义的国王查理七世!自从她顺应自己的冲动奔向战场到现在,她一刻也没有停息过为法兰西奋斗,她所想的、所做的、所盼的、所梦的都是早日把英国人赶出法国,改变法国屈辱的命运!
  
  一个绝处逢生的国家
  
  贞德虽死,但她的意志和品格,像一支强心剂注入了法国人民心中,她已成为法国人民抗击英军的旗帜,正是在贞德的精神鼓舞下,法国才一反过去精神颓废、士气低落、毫无战斗力的状况,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四五六年,贞德被烧死二十五年后,法国军队在杜诺瓦的率领下,收复了巴黎和诺曼底,终于把英国人赶出法国。
  
  一种矛盾的痛苦
  
  查理七世已经五十一岁了,他现在是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在欧洲舞台上。然而二十多年来,他心里一直背着一个十字架,那就是贞德的牺牲。由于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为贞德说过一句话,贞德受尽折磨,活活烧死在火刑架上。现在法国胜利了,查理七世却发现,人们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他的王冠是贞德给加上的,而贞德已被教会判定为“女巫、异端”,那么由女巫加上的王冠,是没有任何权威的,更是对天主的亵渎,这种王位是得不到世人承认的。这种矛盾的痛苦让他感到,只有为贞德还回清白,才能维护他的权威。
  于是,在查理七世的亲自安排下,一场为贞德洗去冤屈、重还清白的行动开始了,最后,教会召开了新的审判,宣布贞德是被冤枉和诬陷的,消息令全法国沸腾了!少女贞德终于清白!
  
  历史尚未终结
  
  四百多年后的一九二○年,罗马梵蒂冈教廷追封贞德为“圣女”,同年,法国规定每年的五月三十日为全国性假日,来纪念这位民族女英雄。卢瓦河以北洛林省的多伦米村,是贞德的诞生地,至今,这块土地和它的人民因为贞德而受到尊敬。
  
  弱者的善行——行动
  
  她也是母亲的女儿,她也是柔弱的少女,可是一旦听从了神圣的召唤——拯救法兰西!她就再也不是凡人。
  个人的存在,可以很卑微,也可能很伟大。因为英雄不是天生的,英雄是自己让自己成为英雄的,如果贞德当初忍住要拯救国家的内心冲动,她可能只会从纯真的农家少女成为一个贤惠的农村妇女,村里已有几个和贞德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后都成为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顺从了自己的冲动,她就从一个平日喜欢小狗、小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农家女成为法国人民心中所崇敬的女英雄,从丑小鸭一跃而成白天鹅!
  
  结论: 假设越多行动越少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有逻辑思维能力的,能进行演绎归纳判断运算的,人不能只凭感情冲动行事,但如果人摈弃了自己的感情,忍住了自己的冲动,那么这种人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只能算是一台冰冷的机器。我不知道当初贞德为自己做假设了吗,她当然可以进行无数假设,有没有假设到自己被同胞出卖,有没有假设到自己被火烧死,有没有假设到四百多年后的1920年被追封为“圣女”,我想她是没有进行这么多的假设的,她不是算命先生,无法预测未来,当然,假设越多,意外越少,同时,行动也越少,贞德只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贞德也就不是贞德了,在那法兰西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她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做假设,她真去做假设,那也是为她的国家。这个傻里傻气的牧羊姑娘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乡下丫头,双手从未拿过兵器,现在居然要领导法国军队同英军作战,真是荒唐可笑,你知道火是用来烧水做饭的,你也知道被火烧一下手指都是很疼很疼的,你怎知火还可以用来烧死你呢?
  “耶稣可以牺牲自己拯救别人,因为耶稣是神。你是什么?”你只不过是一个乡下丫头!
  “向老板进谏,‘致君尧舜’乃是大善,你如果想这样做,先估量自己是何等样人”。你只不过是一个乡下丫头呀!
  “每天祷告:‘不要我遇见试探’。也就是忍住冲动,不必牺牲自己去改进别人的命运。”真遗憾,贞德是没有受到这种活命智慧的教导的,如果她受过这种教育,她会为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吗?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她已牺牲了自己,改变了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的命运,改变了法兰西这个国家的命运,天下兴亡,那是王侯将相的事,关你这个乡下丫头何事呢?太晚了,没有受到生存策略教育的贞德,已经多管闲事了,“你,你这个不量力而行的,要负责任。”贞德要为自己的死负完全责任,也要为查理七世的以怨报德负责任。
  “忍住冲动,不必牺牲自己去改进别人的命运。”即把自我看得高于一切,高于别人,高于民族,也高于国家,一个平时连对自己的亲人都不舍得牺牲的人,危急时刻会为不相识的大众牺牲自己吗?会为民族、国家牺牲自己吗?把自我看得高于一切,拒绝热血沸腾,拒绝生命冲动,这种人可能活得更长久一些,更安稳一些,但也一定会活得更平庸一些、更苍白一些、贫血一些,甚至只能叫做是活着,而不配叫做生活。
  “圣女贞德”在深谙生存策略、活命智慧的人眼里只能算是“傻女贞德”了,那段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的历史是否只能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笑料呢?
  冰心老人说:“世界上如果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我不知道这个真、善、美的比例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但我知道,如果没有贞德,法国将失去更多的真、善、美,而歌德的“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他所说的“永恒之女性”可能指的就是“圣女贞德”这样的忘却自我、牺牲自我的女性吧!她引导我们走向何方呢?走向一个有更多的真、善、美的社会。